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柳之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体气血阴阳的数学原理猜想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05: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0-12 17:48
先生把数学猜想与中医的气血直接对接,的确是首创。

     哥德巴赫猜想,是经过大量的具体运算,没有 ...

纯属凭空捏造,尚无任何验证。没有什么可说的,报歉!

点评

学术交流,如果我说出来的是错误的,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18-10-13 06:4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4: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8-10-13 14:40 编辑
明华 发表于 2018-10-13 10:26
岂敢与高人比啊!按有些人的说法,在下甚至没有在论坛发言的资格啊,说了几句话,已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对不起,我上次回答太轻浮,向明华先生道歉!

正重回先生问题: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相位差90度,与阴、阳气变化不符。阴、阳气变化的相位差为180度,即反相关系,因此对应三角函数前的符号相反,而函数名不变。
所谓反相关系,即子时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盛,午时阳气最盛而阴气最弱。也就是说阳最大时阴最小,阴最大时阳最小。
请参考太极图。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8-10-13 19:45 编辑

二、九宫图与阴、阳气函数

九宫图大家都很熟悉,为了叙述方便笔者还是重复画出吧:

         3



那么这个九宫图与阴阳气函数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九宫图中的数字暗藏着阴阳气变化规律的。

怎么叫暗藏?且往下看。

我们将其八方的数字与中土数字5取差值,再取绝对值,列在四周,如图4所示:
图4:


按顺时针方向,可以看出,红底黑字的4-3-2-1部分表示的是阳气自午到子的渐弱规律,灰底黄字的4-3-2-1部分表示的是阴气自子到午的渐弱规律。

可以推测出,阳气自子到午的渐强规律,就是下图5括号里的黑字0-1-2-3,阴气自午到子的渐强规律就是下图5括号中的黄字0-1-2-3

      5



可以看出,顺时针每一圈就是一个周期,阴、阳气最大值是4,最小值为0

下面,我们再考察阳气函数和九宫图表示的阳气的关系:

在阳气函数中: r=A(1-cos(2π/T) t)+a

我们把九宫图暗藏的各个参数代入,

即:最小值a=0,变化幅度为最大值的二分之一A=2,周期T=1,

2π是使用弧度单位时的转换系数,若用角度单位时则不需要2π。

现在,我们用符号α表示角度,取下方的子时位置为α=0°初始点,

则有:r=2(1-cosα)

现在我们用阳气函数计算九宫图中子卯午酉四个位置的阳气数值:

子:α=0°  r=2(1-cos 0°)=0

卯:α=90° r=2(1-cos 90°)=2

午:α=180°,r=2(1-cos 180°)=4

酉:α=270°,r=2(1-cos 270°)=2

可见,这四个位置由阳气函数得出的数值,与九宫图是一致的,但四个角的位置呢?

如果九宫图是正方形,则左下角是45°,代入阳气函数得出的数值是:

r=2(1-cos 45°)=0.586 这与九宫图的数值不符!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笔者研究,原来九宫图不应该是正方形,而是一个长方形,且宽高比为:√3:1,此时左下角所在位置为60°,对应于寅;左上角为120°,对应于辰;右上角为240°,对应于申;右下角为300°,对应于戌。

则全部八个位置用阳气函数计算如下:

子:α=0°  r=2(1-cos 0°)=0

寅:α=60° r=2(1-cos 60°)=1

卯:α=90° r=2(1-cos 90°)=2

辰:α=120°,r=2(1-cos 120°)=3

午:α=180°,r=2(1-cos 180°)=4

: α=240°,r=2(1-cos240°)=3

酉:α=270°,r=2(1-cos 270°)=2

戌:α=300°,r=2(1-cos 300°)=1


这样,阳气函数与九宫图就完全相符了!

阴气的计算与阳气一样,只是把这几个点的角度值带入阴气函数即可。

容易看出,九宫图仅表示出8个时刻位置的阴阳气,而阴、阳气函数可以计算出任何时刻的阴、阳气数值,并可计算出元气的数值,所以阴、阳气函数比九宫图更加精细。

最后再重复一遍结论:
九宫图不是正方形,而是一个长方形,且宽高比为√31

下一个问题:太极图与阴阳气函数有关系吗?阴阳气函数能描述太极图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08: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有谁亲自画过太极图?您是怎么画的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0-18 10:48
我还真的自己画过太极图,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版本。在这里还画不出来。

嗯,是的,不止一个版本!
我上个帖中第二句话其实是对所有有兴趣的人说的。
我将试图推导出我所知的几种不同版本的太极图的数学表达式,看看能否有所发现。
先生如果在这里画不出,不妨用文字表述。我想我可以将文字描述转化成图形。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气函数与太极图
太极图的阴阳鱼是怎么画的?有没有标准?下面分析几种太极图。
1、太极图的通常画法:
我认为这是看起来最漂亮的一种。
阴阳鱼鱼身:外围先画一个大圆,内部以大圆半径长度一半为半径,在一条垂直直径上,画两个外切的小圆,小圆分别与大圆内切;然后去掉上边小圆的左半部和下边小圆的右半部,于是在大圆内部被分成两个部分,左部分为阳鱼鱼身,右部分为阴鱼鱼身。
鱼眼:鱼眼在小圆的圆心处。由于没有资料能确定鱼眼的直径大小,且随意画一个,标准是看起来漂亮。随意画的优点是,可以让画图者有发挥空间;缺点是,你看着顺眼漂亮,别人可能看着别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8-10-18 16:20 编辑

下面讨论一下在这个图中,阳气的值如何表达。
由于鱼眼没有标准,是随意画的,我们略过不提,只讨论鱼身部分,如下图所示:
大圆半径为R,则小圆半径为 R/2
我们需要解一个几何题:
从大圆圆心O点,随意画一条大圆的半径OAOA与垂直线的夹角为 α  
1)    当α<90°时,
OA交大圆于A点,交小圆于B点,则
线段AB的长度,为对应于A点(或角α)的阳气值,记为r 。
好,我们来求r 的数学表达式。
我们知道,OA为大圆半径R,即:
OA=R
OB为小圆的一条弦,记弦长为OB=L
则:r=AB=OA-OB=R-L
即:r=R-L ……………………………
下面求L
作小圆垂直的直径OC,交小圆于C点。连接CB,则三角形OBC为直角三角形,角OBC=90°
则,cosα= OB/OC =L/R
所以,L=R cosα
将上式带入④式:
r=R-R cosα
即,当α<90°时:
太极图阳气表达式为:
r=R1- cos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8-10-18 15:56 编辑

2)    当90°≤α≤180°时,
很明显,在此范围内,没有小圆,阳气值是不变的,都是R
即,当90°≤α≤180°时,
r=R    ……………………………

关于式⑤:
r=R1-cosα)  ,有没有眼熟?嗯,这个(1-cosα)似曾相识。

再把阳气函数拿过来:
r=A(1-cos(2π/T)t)+a
是不是?相似但不相同。这就是区别。


关于式⑥,当90°≤α≤180°时,r=R
同理, 270°≤α≤360°时,阴气值s=R,也是不变的。
就是说,这个太极图表述的阴阳,有一半的范围,是不变的!
您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愿不会),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个太极图的画法,在这个90度到180度范围内,是不变的,不符合九宫图的表述,不符合八卦图的表述,不符合经典的表述。
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错误的。

再重复一遍:这个太极图的画法是错误的,不符合诸经典关于阴阳气的变化规律的描述。








那么,还有一种画法,叫来式太极图,他会怎样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0-18 15:48
我刚才就是这么画的

哈哈哈哈!烦请对我的数学解析进行攻击!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5: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华 发表于 2018-10-18 15:52
好是好,只是有没有方向,反了吧

哦,确实没有说方向。我都是按顺时针方向看,最下方是子时开始,为0° 。在这里补充一下吧!

谢谢明华先生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1 06:40 , Processed in 0.1017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