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免疫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8-10-29 15:48:0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帖。这大概和中医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含义很相似。
52
发表于 2018-10-29 21:49:17 | 只看该作者
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
53
发表于 2018-10-29 22:08:17 | 只看该作者
正气内存,气的反应使我们得病。
54
发表于 2018-10-29 22:10:56 | 只看该作者
樊代明院士[8]提倡整合医学,以纠正目前还原、实验为代表的分析医学的某些弊端,
55
发表于 2018-10-30 00:0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0-31 23:04 编辑

注重联系和动态相互作用的疾病观,就是把疾病的根本定位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的疾病观[2]。
56
发表于 2018-10-30 00:06:19 | 只看该作者
物质扩散的密度数级与级密度数对免疫反应过强及非生理性免疫生成信号的影响作用。
1密度级数与病理反应中产生症状的种类数有关。
2级密度数数大小与这一级中的受体病理变化的个数多少有关。
3密度级数越大病理反应中症状的种类就越多,产生的物质扩散的分子数越多。
4级密度数越大,这一级中的受体病理构变的受体个数越多,产生扩散的物质分子越多。
5建立扩散物质的密度级数和级密度数与扩散物质分子数的关系式,以计算扩散的物质的分子个数。
6由扩散物质的总的分子个数,计算产生的各种离子的个数
7根据不同病理信号物质产生应有离子的种类不同,推算产生的相应的病理信号物质分子离子的个数。
8根据病理信号物质分子离子的个数的多少,可以知相应病理信反应的强弱,或下级胞内化学反应的病理性增强或减弱的程度大小。
9还可以预测有何种非生理合成反应物质病理物质被合成。
10以结束当前病理学研究病理信号物质只能被动以检测的有限的发现。
11医学成为真正的明确的能治愈各种疾病的科学。
57
发表于 2018-10-30 00: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0-30 13:23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8-10-30 00:00
说明中国人不会研究科学,没有物质还原就没有科学研究,或者由于不能发现未知生理病理物质,就以为还原论无 ...


为解决这些问题,几代精神抖擞、想象飞扬的探索者耗尽了他们的生命。说现代医学始于抗菌素时代的说法,忽视了多到令人膛目结舌的基础研究。
58
发表于 2018-10-30 14:2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0-31 14:39 编辑

F=TA
F是在时间T内物质扩散生成的离子个数。
T是物质扩散用的时间。
这个简化公式的生理学病理学价值是,显示了免疫或疾病产生前首先在信号系的非生理变化,产生的物质扩散。
在时间T等于某一数值时,就有了足够的非生理信号的积累,及产生了实际的病理变化,疾病了。
当然症状也就有了明显表现了。
如在免疫急性反应中,没有症状表现之前,也没有炎症。
当有了炎症时必然有相应的症状表现。
这些症状信号系联级产生的物质扩散,就影响产生了免疫反应的非生理部分。
就是免疫病理学一般认为的免疫过强部分。
病理学至今不清楚免疫过强部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而这个公式就揭示了,隐藏在生理免疫反应背后的深课的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信号学的原理。
说的更明确,就是在中药中的先有湿,热的症状后有的炎症反应。
就是在时间T内积累的是症状相关受体变化,和产生的物质扩散及离子化反应的积累。
湿,热是2级密度。
59
发表于 2018-10-30 14:31:0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应发表在美国,如自然杂志可能有能看懂的,在中国像这种论坛,根本没有专业研究的。
60
发表于 2018-10-31 15: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1-2 17:46 编辑

体温调定点的改变并不是病毒、细菌等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直接刺激神经的作用,而是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IL-1)、前列腺素等各种免疫因子达到的。退热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本来就是作为经典的抗炎药物存在的,另一类常用的退热药糖皮质激素也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如果适当的把免疫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还原论视角下孤立的碎片,那么,在发热的形成过程中免疫的调整难道不是比神经更初始、更根本么?!糖皮质激素是抗免疫过强,不是抗免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07:46 , Processed in 0.0991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