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释不了的分类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10-27 1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自其诞生及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过程中,即重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其所蕴含的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思想,形成了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生命现象的独特认知体系,从而使中医临床医学一直在自主发展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十年来由于只强调辨证论治,忽略淡化了辨体、辨病等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

一一中医的诊断,实际上是以证为病。中医的辨病-辨证体系,这里的辨病,是辨中医的病,是中医的伤寒病、温热病、还是内伤杂病?确定后再进入辨证程序:伤寒病用六经辨证,温热病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内伤杂病用脏腑气血津液辨证……这里的病,不是西医病的概念(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

至于辨体,应当是与辨证相对。证是病理过程或状态,体质应当是生理的状态,应当包括平和质及几种偏颇体质(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阴阳气血平衡有偏颇但在生理阈值范围内)。王教授所谓的病理体质,将偏颇体质与中医的证(病理过程或状态)混合在一起,以证为主,应当属于中医的辨病-辨证之体系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6 11:16 , Processed in 0.0558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