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种体质类型不能覆盖所有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 08:5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种体质类型不能覆盖所有国人
王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76页有一张九种体质的饼状分布图。见图4-1。下面的标题是:其于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生成的九种体质类型饼状分布图。王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人群中确实存在九种体质类型。中国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32。14%偏颇体质占67。86%;八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三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分别占13。42%、9。08%和9。04%。”从饼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是:阴虚质占8。27、痰湿质占7。325%、瘀血质占8。10%、气郁质占7。66、特禀质占4。97%。从中我们可看到九种体质类型是覆盖了所有国人的,每个国人不论婴幼儿、少儿、青壮年、中年与老年都必需对应九种体质类中的一种,是一种绝对一对一的关系。王教授的体质类型是否覆盖了所有中国人呢?我们在研究王教授的《中医体质学》时发现,九种体质类型是不能覆盖所有中国人的。
王教授引了陆景生在《景景室医稿杂存》中在一大段话:“。。。。。。是湿热体气,平者无病,太过则病,偏胜亦病。其状面色深黄,润而有光,唇色红紫而不枯燥,舌质红,舌液多,舌苔厚腻而黄,或罩深黑色于上,大便时溏时结,而深黄气臭,小便黄,此据也。若湿从热化,偏于燥热之体气,其状面色干苍有光,唇色深红或紫而燥,舌质深红,扪之糙,舌形瘦,舌涎少,舌苔色深红而薄,或带红,大便干燥,色深黄气臭,小便短赤,此其据也。若热从湿化,偏于寒湿之体气,其状面色晄白,或灰黄,唇色淡白,或带淡黑,舌质淡,舌形胖,舌涎多,舌苔薄而润,或罩淡黑色于上,大便溏薄,气腥腐,小便清长,此其据也。若燥热而损阴及阳,寒湿而阳损及阴,则变为寒燥之气,其状面色痿白而发干,唇色淡白而枯燥,大便干结而色淡气不臭,小便清而短少,此其据也。惟其偏胜能成病也。故必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温,斯为无病。医家必须于此四种体气,先为辨别。”。湿热、燥热、寒湿、寒燥这四种体气,是健康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四种体气。它们相互制约不太过,不偏胜,它们能够保持平衡,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平,平润者,平和之气也,故说平者无病,斯为无病。而上面谈到的那四组症状都是失去平衡,由于或太过、或偏胜,所产生的病证。故陆氏总结为“惟其偏胜之能成病也”。王教授说:“这里所称的“体气”即体质,人的体质有湿热、燥热、寒湿、寒燥四种。”也就是说湿热、燥热、寒湿、寒燥都是体质,而不是病证和证候。那为何王教授在人分九体里只用了湿热呢?其它的体质就不是体质了吗?把病证当体质在王教授的体质学里是一脉相承的,燥热、寒湿、寒燥都是体质才是对的。王教授的九种体质没有燥热、寒湿、寒燥三种体质,王教授有个说法才对。.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55页中说:“同为感受寒邪,偏阳性体质者,多发风热表证;偏阴性体质者则多为风寒表证。”(256页)中说:“如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则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258页)中说:“阳盛之体则多从热化,而素体阳虚之人则多从寒化。一般而言,阴虚或阳盛体质,邪多从阳化热、化燥;阳虚或阴盛体质,邪多从阴化寒、化湿。”(257页)中说:“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阴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热化;素体痰湿偏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寒化。”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以王教授的观点看,除了王教授的九种体质之外,还有一些体质没有包括进去。偏阳性体质、偏热性体质、阳热之体、阴寒之体、阳盛之体、阴盛体质、素体阴虚阳亢;素体阳虚阴盛、素体阴亏血耗、素体痰湿盛者。这些在王教授看来不是病证,不是证候,而都是体质。但有些是无法包括到他的九种体质中的。特别是阳盛之体与阴盛之体是不能和他的九种体质兼容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这是八纲辨证中的一个重要纲领,阳盛之热是实证,而阴虚体质之热是虚证,表现不同,治法也不同;阴盛之寒是实证,而阳虚体质之寒是虚寒,表现不同,治法也不同。王教授在上面说,一般而言,阴虚或阳盛体质,邪多从阳化热、化燥;阳虚或阴盛体质,邪多从阴化寒、化湿。把阴盛与阳虚,阳盛与阴虚是划分的很清楚的。但在王教授的体质学里是没有实热证与寒实证的。但实热证和寒实证是客观存在的,王教授也承认有阳盛之体和阴盛之体。说明他的人分九体,并不能覆盖所有的人群。原来的七种体质类型就要覆盖所有的人群,现在是九种,以后还会有几种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阳盛之体和阴盛之体都是体质,寒证和热证将来也都是体质了。中医八纲辨证中寒热辨证的病证和证候,就会成了王教授的体质了。有了王教授的体质学,中医的辨证论治也就名存实亡了。阴虚阳亢、阳虚阴盛、阴亏血耗、痰湿偏盛,这么严重的病证和证候,在王教授的体质学里都是体质问题,那什么是中医的病和证候呢?
王教授把他的八种偏颇体质,在《中医体质学》2008 版中称做病理体质,病理体质是疾病才出现的。没有疾病那来的病理体质,病理表现。我们上面也谈到了王教授提到的体质类型还有那么多,他的九种体质类型是无法覆盖所有中国人的。阳虚与阴盛、阴虚与阳盛在中医学里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它们有着虚与实的根本差别。如果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学术分支,连中医学的寒热概念、虚实概念都不要了,体质学还叫中医体质学吗?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83页)说:“一种体质类型的形成从先天基础到后天影响,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包括健康到疾病的过程,因此,体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39页)说:“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12 页)又说:“体质是在遗传禀赋基础上,在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人体生长壮老过程中渐进地形成的个体特殊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按王教授的论述,体质类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体质类型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婴幼儿乃至少年儿童是无法用王教授的辨识工具来辨识自己属于那一类体质的,他们还不应该到体质的成熟期。对13 亿中国人来说,婴幼儿 与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一部分的人体质类型是无法确定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九种体质也无法覆盖所有国人的。
还有我们在《健康状态人群与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之间的“证型”不能忽略》一文中提到王教授说的,在病理体质类型形成前的“中医证型”人群,“倾向是”人群,它们达不到病理体质类型标准而又不是平和质类型,九种体质类型也是无法覆盖的。如果九种体质类型已经覆盖了所有国人,这些人群又放哪儿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1-1 09:59:3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八纲辨证中寒热辨证的病证和证候,就会成了王教授的体质了。有了王教授的体质学,中医的辨证论治也就名存实亡了。阴虚阳亢、阳虚阴盛、阴亏血耗、痰湿偏盛,这么严重的病证和证候,在王教授的体质学里都是体质问题,那什么是中医的病和证候呢

一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步错,步步错。
3
发表于 2018-11-1 10:01: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学术分支,连中医学的寒热概念、虚实概念都不要了,体质学还叫中医体质学吗?

一一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真理再向前迈一小步,就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11:28 , Processed in 0.0527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