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落实在对疾病的定义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3 09: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落实在对疾病的定义上
1977年美国医学家思格尔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他说:“今天占统治地位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分子生物学是它的基本学科。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里,疾病只能用物理化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来确诊,也就是思格尔教授所说的“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然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不能只用生物学(躯体)变量来定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在健康与疾病的问题上,要考虑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到多方面的因素。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生物、精神与社会医学模式开埸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就对健康下了定义:“它不仅仅是要求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指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这个健康新概念在医学界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大家再也不认为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就是健康。但在对疾病的概念上, 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就不那么简单了。对疾病的概念仍然基本仃留在原来的概念上,并没有随着新的医学模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就连王教授这样新医学模式的积极支持者,在疾病诊断的问题上,也仍然仃留在原来旧的生物医学的模式上。正如恩格尔教授所说“今天占统治地位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
从王教授对现代医学亚健康的概括上就可发看到,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如果没有物理化学检查的阳性结果,只能认为是亚健康而不能确诊为疾病。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 三方面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是不能确诊为疾病的。所以他坚持的疾病概念仍然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概念,而且是现代医学的概念 。要实现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必须与时俱进。新的医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不能再停留在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上,不能把人体看成一个简单的生物体,而是要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对人的机体的影响加进去。这样原来的疾病谱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正是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王教授认为中医学最基础的疾病概念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的产生与滞留不属于疾病,他的由疾病群体归纳出来的病理体质不属于疾病的病理学分类,而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病理表现。在他概括的亚健中把原来的功能性疾病全部排除在了疾病概念之外。
就现代医学的疾病发展过程而言,许多疾病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特别是一些内科疾病表现的更为明显,往往是从功能性改变开始逐步发展到器质性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 蹴的,但从功能性改变开始,作为疾病就已经开始了,它应该看作是疾病的早期表现。所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指开始阶段,它是组成疾病的一部分。王教授所概括的西医亚健康的内容,从生物、精神、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来看,其中的大部分本身就是疾病。在没有亚健康概念之前,大多也是作为疾病来对待的。说它们不是疾病那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概念。亚健康肯定是不健康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疾病的前期或隐匿期,从实质上看它是属于疾病的,而不是“可疑有病而实际无病”的人。
中医学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以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产生与与滞留的严重程度,来定义疾病的轻重、大小、缓急的。疾病从轻到重的过程,就是机体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产生与与滞留由轻到重的过程。中医学里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中医的疾病只有轻重、大小、缓急的之分。王教授的体质学中比他的病理体质类型轻的,他称之谓中医的证型也好,或者是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也好,还是他在《中医体质类型与判定》发病倾向里提到的中医疾病也好,都统统是中医的疾病和证候。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44页)中说:“发病即疾病的发生,是疾病的起始阶段,标志着人体从健康状态进入病理状态”。“疾病的过程实际上是邪正斗争的过程。人体内环境从生理平衡向病理异常的变化,病的变化发展就取决于正邪双方的斗争结果如何。”在(246页)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它随时可以因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而被破坏,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紊乱失调。”我们的观点是完全符合王教授上面的观点的。相反王教授在他的体质学并不坚持的他上面的观点。他把阴阳气已经失调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说成是非疾病状态。说成是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
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的转变,必须落实在对疾病的定义上,否则转变就是一句空话。既然健康“它不仅仅是要求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指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那么疾病也就包括了有病(旧的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谱)或者虚弱,以及躯 体、精神和社会不完整良好的状态。原来的疾病谱必须扩大,特别是身心疾病必须纳入疾病谱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新的医学模式和旧的医学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8 17:58 , Processed in 0.0563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