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健康概念值得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4 08:5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亚健康概念值得反思
我们说过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亚健康概念的出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承认人的躯体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才认为是产生了疾病。对人的躯体由于精神和环境适应不良好的状态,而出现的躯体的异常的痛苦感受和体验,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都是不能诊断为疾病的,都只能称之谓亚健康状态。对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 导人的躯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调节失调、功能紊乱所出现的痛苦感受和体验,因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没有现代物理化学检查阳性结果的支持,只能认定为亚健康状态 这一亚健康的定义并不符合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医学家、新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开拓者思格尔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有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他说:“今天占统治地位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分子生物学是它的基本学科。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他对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对疾病只能用物理化学检查的阳性结果来确诊,也就是思格尔教授所说的“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医学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在对待疾病的问题上,要考虑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到多方面的因素,只考虑器质性病变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不完整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生物、精神与社会医学模式就这样开场了。
多年来人们都在喊要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转移,但在对待疾病概念的问题上仍然固守原来的观点。我们一天天在说“以人为本”,却对人的机体的多种异常感受和痛苦体验,采取漠视的态度。动不动就用你没有病,你是亚健康来推挪患者。我们在《呃逆是中医的病证不是亚健康》一文中就曾提到,一个因频繁呃逆而痛苦了大半辈子的人,竟然说没有病,这不是对人的痛苦的漠视吗?亚健康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向新的医学模式转移的绊脚石。
现在有很多人的口头禅就是:“我亚健康了!”有好多医生也动不动就对就诊的患者说:“你这是亚健康,没有病。”由于认为亚健康状态不是疾病,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自然就要大打折扣。许多患者的轻病小病,由于被忽视演变成了重病大病,使许多患者失去了好的治疗时机。在王教授的亚健康自测表中38个症状必须具备11条或11条以上才能构成亚健康,如果只有11 条以下的症状连亚健康都不是,你再痛苦你也是属于健康状态的人群。王教授一致在强调“以人为本”,对病人痛苦的漠视,也有点太过了吧。在新的医学模式里,疾病谱必须扩大,由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 导人的躯钵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调节失调、功能紊乱所出现的痛苦感受和体验,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没有现代物理化学检查阳性结果的支持,也要定义为疾病。要重视它们对它们进行治疗和医疗救助。只有这样才能把“以人为本”落在实处。特别是心身疾病它是一类疾病,它们是疾病而不是非疾病状态的亚健康。
在中医学的理论里没有亚健康的概念。阴平阳秘,阴阳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状态,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的产生与滞留,是疾病状态,这中间没有亚健康状态。病可以有小、轻、浅与深的不同,它们只是程度的差异,它们都是属于疾病的范畴。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防止疾病向大、重、深的方向发展,使人们从疾病的小、轻、浅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在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在中医学看来,大部分都是中医的病证。王教授也承认:“有909%的亚健康人口符合中医证候气虚、肝郁、心神不宁的诊断。”中医的疾病观与新的医学模式是非常相近的。
把王教授概括的亚健康内容,特别是心身疾病,纳入现代医学的疾病谱,是旧的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转移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转移就是一句空话。尽管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心身疾病是一种疾病的概念,在中医学形成的过程中早已经解决了,在这方面现代医学是应该借鉴中医学的。抑郁症被王教授圈在亚健康的圈子里,但他又说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自已的口径首先就统一不了。
根据王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国的健康人群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214%,大大超过了联合国WHO公布的15%,王教授敢于冲破WHO 的权威,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非常敬佩的。中国健康人群的比例是WHO的两倍还多,用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健康人群是发达的两倍,我们是不敢相信的。在亚健康状态占中国总人口的70%左右我们也不敢苟同。因为如果中国人70 %左右是亚健康人群,再加上健康状态人群的3214%,就已经达到或超过了100%,中国人没有疾病状态人群,这是不可想象的。
王教授在《人分九种》(158页)说:““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症状,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的程度。长期以来,对处于这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王教授所说的健康到疾病的中间状态就是他所说的中医亚健康状态,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症状,我们只能认为是健康状态。人们不可能在未有任何临床症状态的情况下,去做世界上最昂贵、最全面的体检。从客观现实讲是缺乏可操作性的,目前的任何一个体检察中心,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般人也化不起那么多钱。王教授的中医亚健康状态并不存在。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4页)写道:“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非病之间。”偏颇体质之人就是王教授体质学中除平和质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在中医学看来就已经构成疾病,而不是病与非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中医的亚康状态是不存在的。
中医的亚健康不存在,现代医学的亚健康又与新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医学模式式相冲突,我们是应该深刻的反思一下了。
王教授说:“一种平和是健康的,八种偏颇是不健康的。”又说“亚健康是不健康的,但不是疾病的。”亚健康肯定不属于健康状态,但亚健康是不是属于疾病,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看法是不同的。从中医学理论体系来看,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人群,人的躯体有了异常的感受和痛苦的体验,从中医对疾病的认知上看,已经有了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的产生与滞留,尽管它们中的一部分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较小,但它们已经属于疾病了。中医对现代医学的亚健康是作为疾病来进行治疗和调理的。这并不奇怪,理论体系不同,自然看法不同。如果硬要说中医的病不能叫病,必须叫亚健康,那就有点难为其人了。更可况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从新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上看,中医学把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称做疾病是顺应旧的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转移的大趋势的。把亚健康看成疾病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建议,把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改为亚疾病状态更为合适一些,因为它毕竟是不健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30 21:18 , Processed in 0.0493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