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病而未传”不是未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7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已病而未传”不是未病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及他的其它著作中,把已病而未传包括在未病之中,混淆了未病与已病的界限,我们是不同意的。因为治未病与治已病的目的和方法是根本不相同的。治未病的目的是预防为主,是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是对健康人群的保健和养生,是防病于未然。几千年来中医在这方面的方法是很多的,在养生理论上包括道法自然,顺应四时,调和阴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上上养神;平衡饮食,气味适宜,补益精气;动静结合,强身健体,不妄作劳;起居有常,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调整心态,淡泊名利,厚德包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善待其身等。以此而派生出的养生方法,则是多种多样。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健康人群的保健养生是有用的。由于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已病的病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治已病的目的则是要对已生的疾病进行治疗,使其早日全愈,减轻痛苦,恢复健康。除一些疾病需要手术之外,主要是要靠药物来进行治疗。也就是“病已成而后药之。”对已病来说药物的治疗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对治愈疾病会有好处,但不能完全代替治病的药物。我们所以反对社会上一些保健品的广告,就是因为它们夸大了保健品的治疗作用,说吃保健品就不用吃药了。从而误导了病人,延误了病情。中药对疾病的治疗就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通者壅之,塞者畅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些治则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不是用来治疗未病的。已病是有病,已病未传也是有病。所以,已病而未传明显是已病,是需要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只靠养生保健的方法是不行的。如果已病就因未有传变就成了未病,那已病又是什么呢?世上还有没有已病?
  王教授引史书《鶡冠子》记载,有一天扁鹊去见魏文王,魏文王问扁鹊说:“我听说你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那你给我讲讲,你兄弟三个人中间,到底谁的医术高明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听后很是惊讶,以为这是扁鹊的谦虚之词,于是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你的两个哥哥却没有听说过呢?”扁鹊回答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病于未然。一个人得病,但还没有显出征兆时,他手到病除,把这个人的病根给除掉了。大哥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大家并不知道他事先就消除了疾病隐患,所发他没有名气。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由于大家都以为他治的是一些轻微的小病,而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就会成了要命的大病。所以二哥名气也不大,只有乡里知道他会治病。其实我治病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病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不过往往能够起死回生长。一般人都看到我拯危救厄,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了天下。”(以上是王教授译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医生分为三级,他大哥是上医,是治未病的,他二哥和他是中、下医,是治已病的。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所以上医非他大哥莫属。治未病与治已病是有非常明显的界限的。而王教授把他们哥儿仨都说成是治未病,把未病的概念由无病扩展到欲病未发、已病而未传,这个故事并不能说明已病而未传是未病。在这个故事里,扁鹊自己也在说他不是治未病而是在治已病。他大哥才是在治未病,这个道理难道还不是很清楚的吗?
  王教授在《中医治未病解读》一书(23页)说:“老祖宗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告诉我们:“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现时就进行“治疗”,否则的话,就像口渴了才开始挖井,该打战了才开始铸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这里面蕴含着预防的思想,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即病未先防)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即既病防变)方面。”内经的这段话,就是预防为主,防病于未然的的思想,原文很明显是谈治未病,丝毫没有把未病扩到既病防变的内容。把它扩展到既病防变,把“上工治未病”扩展到患病之后仍应运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明显是对内经原文的不尊重。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诸方面,包括在治已病中。治病本身就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
  在《中医治未病解读》一书(21 页)说:“国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逐渐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转变,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预防为主”。而中医的防治原则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思想,要求医者准(辨证准)、精(用药精)、廉(价格低廉)、便(使用方便)上做文章。所以将中医“治未病”特色和优势加以发扬,在人们未病之前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病后用药,将会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也将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精、准、廉、便是在治已病,不是在治未病。是人病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是病后用药治病的原则。而不是在人们未病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在人们未病之前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病后用药,将会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也将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这才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含义。如我们前面谈到的:治未病的目的是预防为主,是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是对健康人群的保健和养生,是防病于未然。几千年来中医在这方面的方法是很多的。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导转变,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就是要我们挖掘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为中国民众和世界民众的健康服务,按吴仪副总理的话:“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也就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吴仪同志在谈到治未病,是严格按照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概念,是说的预防和保健,也就是防病于未然。并没有把治未病扩展到已病未传。已病未传是已病而不是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是中医学中对医生职责的一种分工。我们说过这三类医生都是很高明的医生,他们只是分工的不同。把已病的治疗都交给上工,中工与下工干什么去呢?

2
发表于 2018-12-27 12:10:45 | 只看该作者
  您好,在事先未取得您的允许情况下,给您的帖子稍稍做了一下编辑(字体:4号,颜色:黑色),这样似乎更舒服些吧。好东西也要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哦。

点评

谢谢您!我的电脑水平有限,不会编辑。慢慢学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7 14:31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12-27 12:10
  您好,在事先未取得您的允许情况下,给您的帖子稍稍做了一下编辑(字体:4号,颜色:黑色),这样似乎 ...

谢谢您!我的电脑水平有限,不会编辑。慢慢学吧。

点评

别客气,您忙,免回。  发表于 2018-12-27 19: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13:18 , Processed in 0.0521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