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被人偷换的概念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9-1-19 1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说:“.......。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这是二战后不久西方提出来的医疗模式。
为什么西方后来又不向这一新模式转变了呢?
因为,在相同的心理、社会和环境作用下,每一个人所患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有幼年即逝的,有英年早逝的,也有长命百岁的,还有终生患病终生服药的。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医疗模式,在面对人类自然疾病时,显得那么的苍白。
人类自然疾病的防患于未然,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所以,后来的西方人只能做到防疫,无法做到防病。

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对人类自然疾病的认知更上了一层楼。
所以,研究治疗人类自然疾病,从生物一个方面就足够了。其它方面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作用。






2
发表于 2019-1-19 1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9-1-19 12:16 编辑

再谈中医治未病。
因为古人的“未病”是与“已病”相对应的。
“已病”是已经患病,那么,“未病”就应该是指尚未患病。

从逻辑上讲,“尚未患病”,就不需要“治疗”。锻炼锻炼身体就足够了。
为什么古人提出了“治”字?
就是这个“尚”字,
意思很明显,虽然现在“尚未患病”,但依据生命患病的必然性,迟早都会患病。
这样,“治未病”一词,才能成立。

从现在的理念来讲,就是治疗人体基因里携带的疾病因子,让它迟发作,或不发作。

这一工作难度极大,确实需要“上工”来完成。
然而,古代“上工”并没有分子遗传学知识,
治未病,只能是一个口号,用药也就无的放矢。
这样一来,“上工”往往会被人们所怀疑。
因为“上工”治来治去,始终拿不出铁证,证明自己确实治疗未病有效。
在拿不出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治未病”也就不能作为中医的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0 23:00 , Processed in 0.047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