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道论为元末,张三丰最伟之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9 12:5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道论为元末,张三丰最伟之作品。所谓“道”,是就它统御并直接参与整个宇宙之内之外之中之综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功能作用所作的形容性定义。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9 13:03 编辑

大道论
  周固朴着
  至道章
  道者至虚至寂,真性真常,冠五气而播三才,布一真而生万象,离合无际,天地有宗,超出神明,靡该意象,无名无氏,有动有常,离四句六因,绝名言譬喻。《南华真经》云:在太虚之表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世有生灭,道无生灭,物有变异,道无变异。《易》曰:道者虚无之称。以虚无而通於物,故称曰道,无不通,无不由也。又道为母,德为子。《无惑宝经》云:道者通物,以无为义,德者不失,以有为功。《西升经》云:道深甚奥。又云:至道深妙,知者不言。当火水焚荡无遗,我大道真常不动;值天地纲纪嫦裂,我大道湛寂凝然。庄生考算数,而五载莫穷,推阴阳而十二年固
  得,故曰至道。
  至德章
  道有通生之德,故云至德。圣人云:以通生故,字道;包含故,名大。又解:虚无者,妙本之体,非有物故;自然者,妙本之性,非造作故;道者,妙本之功用,故谓之通生之道。一虚无,二自然,三道,俱是妙本真性。上义立其法唯一原。夫散大朴而统御九围,播元精而轮排万象,始气权敞,三才具分,四序肇兴,五行迭旺,大哉。天地掌其覆载,日月职其照临,风雨散滋,云雷布鼓,人兽清浊,海岳高深,类聚群分,智凡殊禀。向道者登真证圣,背道者趋死沈生,咸归我大道通生之至德。庄生云:德者,得也。物得之以生,谓之德。德者道之用也,道者德之体也。通生万象,造化有为有不为也,至德无为无不为也。《老君道记》云:通於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万物者道也。天下至通也。万物是所生,德是能生,无万物之为所生,不能显德之为能生。《太平经》云:德者正相德也,成者成济也,不丧者不失也,具三上义。又德者,天地禀之,阴阳赖之,五行得以相生,四时得以纶绪,王侯理化,师友训从,乃至圣人、真人、仙人、鬼神,异类动植,皆资至德之妙用也。谓以道有情有信也,可谓至德。
  垂教章
  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言则宣,教则告。因言悟教,因教明理,理明则忘言,既有能教、所教,须有能师、所师。则有自然之教、神明之教,此二教无师资也。神明之教义,说则有据,理则无有。正真之教、三皇五帝之教、返俗之教、训世之教,宜分权实,具斯五教,启自一真。自然之教者,元气之前,淳朴未散,杳冥寂尔,浩旷空洞,无师说法,无资受传,无终无始,无义无言,元气得之而变化,神明得之而造作,天地得之而覆载,日月得之而照临,上古之君得而无为,无教之化也。神明之教者,朴散为神明,夫器莫大於天地,权莫大於神明,混元气而周运,吋至道而裁成,整圆清而立天,制方浊而为地,溥灵通而化世界,轶和气而成人伦。阴阳莫测其兴亡,鬼神不知其变化。正真之教者,无上虚皇为师,元始天尊传受,洎乎玄粹,秘於九天,正化敷於代圣,天上则天尊於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问则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明,五老现於河渚,故有三坟五典、常道之教。返俗之教者,玄元大圣,帝舜时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金简玉章广弘天上,切欲令天上天下,还淳返朴,复契皇风。训世之教者,夫子伤道德丧,阐仁义之教,化乎时俗,将礼智而救乱原,淳厚之风远矣,华薄之风行矣。噫,教出圣人救世愍物之心,物心悟教则同圣心,圣心则权实双亡,言诠俱泯,此际方契不言之教,意象固无存焉。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9 14:45 编辑

失道章
  妙本自然,体性虚无,固无得无丧,若约人则禀和气,含道而成人也。当上古性纯质朴,三皇五帝以来,失其素真,帝王有为、人民性革,道德丧后,仁义礼智权势焉。且天地动静者,天不动运,无以挤排日月星辰,五行四序覆育之德也。地不宁静,无以厚载生长动植,万物山川所依之德也。盖禀大道,自然之化也。《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应用匠成茂养,道之用也。道存则生,道去则死。道不可离,可离非道。人生而静口天地之性。性本清静,若驰骋六尘,奔波三业,则灵台不树,天光不明,失性而沦乎生死。为不善於显明,人诛之;为不善於幽间,鬼诛之。失道矣。是故天失道,则有阳勃。地失道,则有阴泄。神失道,灵既休绝。谷失道,流注竭个。万物失道,则无生长。天子失道,则失天下也。侯王失道,则失国也。人失道,则丧生也。道冲而用之,和气冲虚,故为道用。冲和处中,无失冲和之性也。
  心行章
  夫心有四,所谓迷心、悟心、修心、证心。迷心有十,迷事、迷理、迷教、迷境、迷气、迷身、迷神、迷仙、迷真、迷圣也。迷事者,谓於一切有为之事若善若恶,俱不能分别了达,而生颠倒滞惑之心,为无智慧用性而拣择取舍,致有轮回生死,不到真源。《西升经》云:道探甚奥,虚无之渊。《老子》云:渊乎似万物之宗。迷理者,所谓於虚极妙体、自然实性上无所闻见,悟修证了等,故云迷理心也。迷教心者,圣人意欲令众生反俗归真,逆而成顺,注云道尚无为,人尚有为,道本无情无欲,人尚有欲有情。谓不遇明师智友导引开心,启发指示三乘玉清灵宝洞神之教法也。圣人教法妙义,纵遇不生爱乐,勤求修习,观诠察理,求出离之心,存若亡。《老子》云:道法本自然。者能得,闻者能言。言者不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迷境心者有二,迷真境心,迷妄境心。真境则大道妙本自然之体性也,被妄隔真源、尘染断绝也。上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妄心者,则烦恼六根三业十不善行也,虚妄分别,驰逐有为也。经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西升经》云:积恶者恶气至,积善者善气至。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佑於善人也。迷气心者,人禀中和之气,其气有清有浊,禀清气者智人,禀浊气者愚人。《定观经》云:延数千岁,名日仙人;炼形为气,名日真人;炼气成神,名日神人;炼神合道,名曰圣人。人迷元和正性,而不能养神爱气也。故《广义》曰:道者无也,形者有也,有故有逝,无故长存。世人修道,外固其形以宝其有,内存其神以宗其无,契无合道,以至长生。以形为阴魄也,以神为阳魂也。凡人有少阳气在,不至於,有少阴气在,不至於仙。阴气既,即阶仙品,仙者纯阳也。阳气灭即为鬼,鬼〔者〕阴气也。经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阳气内充,守一有德,有德必能有国,有国必能有道,有道必能理化,理化必能安民,民安则国安,国安自然泰平也。经云:爱民理国,能无为乎。迷身者,不知身中有气、有神、有识,可炼仙行得仙果,炼真行得真果,炼圣行得圣果。《西升经》云: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众人皆安其所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又迷身者,身虚·万物,至心之虚,而和气归善。养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藏人於人而不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知身为患本,故日迷身。迷神者,神者阴阳不测,妙用无方,隐显变通,不可穷极,谓之神。在天曰神,在地曰祇,在人日鬼。众生身内神识精灵,不能炼神合道,而登圣果。《庄子》云:万物任自然,而各得其生。迷仙者,不修仙行。迷真者,不修真行。迷圣者,不修圣行。悟心者,悟道之心也。修心者,修道之心也。证心者,证道之心也。心绝缘虑,意绝妄想,智绝分别。是则真见无不见,邪见有不见;真闻无不闻,邪闻有不闻;真觉无不觉,邪觉有不觉;真知无不知,邪知有不知。若真邪双泯,知觉两忘,则达乎忘心忘境也。心境俱忘,冥合道矣。《内观经》云:夫心者,非青非赤、非白非黄、非长非短、非圆非方,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狂,清静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人之难伏,惟在於心,所以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心不可息,念道以息之。心不可见,因道以明之。善恶二趣,一切世法,因心而灭,因心而生。习道之士灭心则契道,世俗之士纵心则危身。心生则乱,心灭则理。所以天子制官僚、明法度、置刑赏、悬吉凶以劝人者,皆为心之难理也。无心者,令不有也。定心者,令不惑也。息心者,令不为也。制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令不邪也。冷心者,令不染也。虚心者,令不着也。明此七者,可与言道,可与言修心矣。
  修道章
  夫人有道,若谷之有响。道修之而必得,响声之而必应。声若急急,而响急应。喻上士勤修。声若缓缓,而响缓应,喻中士进退。若绝乎声,而响不应,喻下士不修。不修则道远矣。是以圣人取其含爱之腹厚实,并自知自爱也;去彼妄视之眼华薄,及自见自贵也。谷之有响,比神之妙能而无穷竭也,亦喻长生久视。故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勤道之士以阴炼阳,所为阴气充塞,阳气沉藏,和气沦胥,祆邪来舍,致其衰老疾苦,死亡立至也。不若以阳炼阴,自老返婴,自迷返悟,自邪返正,自无返有。要在乎寻师习学,顺教修行,静处山林,滋味玄默。初其正一,次入洞神,袭乎妙玄灵宝,捷乎洞真至粹,乃至吐纳导引,屈伸万行,阶仙圣之极果矣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4:01 | 只看该作者
保生章
  和气神识者,随形而有生死,其神性实无生死。击於形聚为生,形灭为死。《庄子》云: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出入无见其形,是之谓天门。有外养,有内养,内养者造生死之极致,外养者为品物之宗师。外养存人,内养存己,要契不生不死,非养大之才也。夫质生之物,气散而一为死,气聚而为生,然气有聚散之异,神无生灭之别。是故因神而能用气,因气亦能资神,聚则同成,散而各运。《庄子.知北游篇》丞答舜曰:身非汝有,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天地之委顺也。天地结气而生一气有上下委顺尔。悟身、悟生、悟性命,则了知委形、委和、委顺。是知天地气聚而生,天地气散而死,据气聚散而有死生,假立分别也,而皆从无体。无体真常,故无生灭。今言保生者,御其情欲之生也。情欲若生,则壅塞真常之性。保生既尔,理国亦然。若广用智谋,广极疆土,广聚货财,广崇宫室,逸情奢侈,恣巧多端,则失清静真性。真性既失,真化不行,狂邪入心,自不能正,失权也。既失其权,佞谄是用,不唯忘保生之理,其国祚莫保久长之道也。若身无幻累,寿命遐远,宗庙延洪,社稷永固。保生之人则保国也,修道之人则保生也。盖由薄是非,去侨傲,戒嗜欲,忘名利,然后防御五色攻劫於无色之色,五声攻劫於无声之声,五味攻劫於无味之味。勿驰骋於六尘,勿奔波於三世,既耳目无所闻见,心绝思虑,气通和畅,神不离形,形不离神,神形相守,长生仙行成矣,保生之道遂矣。达声色之性空,悟形体之非有,神清志静,德厚道·高,则不沦胥於生死遘隍,自到於重玄闽闽。《西升经》云:一及人不如哀身,一及身不如爱神,爱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真,守真长久长存也。又曰:神爱人,人不爱神,是以老君教人养神养气,是谓保生之术。
  理国章
  理天下,理国祚,理家理身,非道德无以匡济也。国以无为理则事简,以有为理则事繁。事简则心淳,事繁则民乱。心淳则国安,民乱则国危,去危就安,安静为道。〔经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又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法天则地,广其覆载之功,而忘功忘形,不可以尊高轻於天下。经云: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云: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然后以百姓为刍狗,理大国若烹小鲜,老君之严勖也。不尚贤,不贵宝,等观庶物,谦下为基,不玩兵黩武,轻榣薄赋,不惑骄矜,无奢淫嗜欲。是知窃慎畿甸溺酒荒禽,役耕桑之黎庶,戒远方奇珍异兽,劳水陆之疲民。是知不尚道德,其国不理也。以无理无化顺天下,以有理有乱之萌生。《太平经》云:爰清爰静,是知理道本始。天真皇人谓黄帝曰:未闻身理而国不理者。夫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别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气犹民也。知理身则知理国矣。爱其民则安国,悟其气则全身。亡者不可存,死者不可生,所以至人销未起之患,理未病之疾。气难养而易离,民难聚而易散,理之於无事之前,勿追於既逝之后。
  二法章
  庞细之二法也,神细而气庞,气细而形赢。炼行修真,求於至道,可炼形同气,炼气同神,炼神合道。修神而不修气,气灭形终。修气不修其神,徒延龄而道远矣。纳气炼心,冲融真粹,导引吐纳,静以太和,神气通流,灵台莹廓,丹景湛凝,凡形便回为真体,岂俟他生。况迷则是凡,悟则是圣,或可以小中大三乘输其鹰细,或可以三清历其庞细,或可以九天历其庞细,或可以五气历其康细,或可以三才历其赢细,或可以观门历其赢细,或可以根境识三分其庞细,或可魂魄分其厅细,或可有形为赢无形为细,或可道德为细仁义为厅。经云:大象无形。《西升经》云:天下柔弱,莫若於气,气莫柔於道。道,无为之体。气,阴阳而成。道则包裹天地,贯通万法。《南华经》云:包罗无外,妙入细微。
  观修章
  观则观幻梦之身,修则修道德之行。忘身忘修,自入玄通之境。系形系行,沦乎死生之源。观者,智也。以智观理,理智冥合,自契中道。《本际经》云:具一切智,成无上道。以目视物谓之观,以神悬鉴谓之观,外桔万象,内息众绿,心修众行谓之观。修方入妙无,渐阶圣行,修习之蹊径也。《业报经》云:众苦所恼,常为有身,生死轮回,不能自出,以何方便,妄想得除。太上曰:妄想颠倒皆从心起,强生分别,系念我身,触境生迷,举心皆妄,以此流浪,沦乎生死。但当定志观身,尽皆虚假,既知虚假,妄想渐除,妄想既除,内外清静。自悟其道,谓之忘身,既忘其身,幻累自灭。《庄子》曰:安时处顺,一辰乐不入,此达人之忘身也。从凡至圣,莫越见、修、成、利四法也。见有二,一为值遇善友,与讲真经,或自览经教法进趣。二见者内见玄微,徐清徐静,以至妙极。修者有三,一小乘、二中乘、三大乘。成者有三,仙果、真果、圣果。利者有三,即三果之人各各演教,诱导群品,利物济时也。此四法出於无等等之法,入乎无等等之法,为利济故有四。混归妙体,唯一其一,非正观,无以修证。
  大道论竟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4:32 | 只看该作者

作品鉴赏

编辑

大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臼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岁。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代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瘵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日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者,乃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仙家不然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古,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何隐、怪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又何杨、墨之可同哉!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曰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日义。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故孔、孟当日,只辟隐、怪、杨、墨,而未闻攘斥佛。老。唐、宋以来,乃有韩、朱二贤,力辟二氏,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馀,以求附尾,究竟辟著何处?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长叹。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何以言之?韩、朱之辟二氏者,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不然《昌黎诗集》往来赠答,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大颠有诗。送惠师、灵师皆有诗。或以为借人发议,故于惠师云吾疾游惰者,怜子愚且淳,于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似讥之矣,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于大颠师全无消语?盖此二师者,乃真仙真佛之徒。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雪拥蓝关,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盖因不得其门而入,为二氏之匪徒所迷,故疑其虚无荒诞,空寂渺茫,回头抵掳耳。迢其晚年学博,则又爱读《参同契》,并云,《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更与人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始得熟玩《参同》,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然则韩、朱二贤,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考也。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则二贤亦可笑也。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考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失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蹬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白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阿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阅,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阿随,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兔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何足道哉!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力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两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日金丹。原始婴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元奥,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本。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特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曰行之惟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隐显度世,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历万劫而不坏者也。后来同志。玩之鉴之。?

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爱欲恩情之内,狼贪不已,蛾扑何休,一朝大限临身,斯时悔之何及!惟其甘分待终,就死而已。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减可借哉!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有,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简而且易,至近非遥。余尝有《金丹赋》记之,词极朗魁,今追忆其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化,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潮水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晌,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先儒曰: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炼,自必入圣超凡,长登寿域,永享无穷之乐也,岂小补哉!且人为功名富贵,亦有备极穷苫而后可成者。若以劳苦之心。易而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贵,孰短孰长耶?仲尼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日,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仁不义,莫甚于狂贪妄想。胡氏曰:志于通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悟真》日,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是知欲求还丹,必先绝欲。欲求绝欲,必勤杀机。勤于杀机者,刻刻有灵剑在手,外欲乍乘。急须就起杀机,勿容纵意,久久纯熟,对境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也,人胡不勉而行之?万物如草木之汇。犹能归根反本。以历岁时;人为万物之灵。动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能不愧乎?夫此反本归祸之道,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世人以德行为先,阴功力本,察阴阳选化之机,求玄牝乾坤之妙,辨二八坎离之物。定金花水月之时,施降龙伏虎之成。明立命生身之处,其间致虚守静,他主我宾日月交光,戊己为用,则丹成反掌矣。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人有此身,亦因父母而得,倘无父母,身何有乎?故作金丹之通。与生身事同,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兹余所论,大泄真机,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人能照此下手行持,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穷鬼神不测之奥,诚金丹之口决也。除此之外,再无别传。先贤云: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已往。道著六经。予之末论,虽不敢与圣经相比,亦可为问道之正途,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似剪荆棘而寻大路,坦然无碍,豁然有门。学者若能专心研究,自然默契仙缘,幸勿轻易视之也。万金难换,百宝难求,勿示非人,尚其重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此道原于性、本于命。命犹令也,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性即理也,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夫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慎独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喜怒哀乐,见于外也:然守其未发,则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矣。大欲全其令,则殷勤顾之者此令,依法用之者此令。存心养性,此顾命之勤劳也;集义生气,此用令之法度也。炼气化神,炼神还天。复其性兼复其命,而外丹就矣。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气为使焉,神为主焉。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初动之候。真铅始生之时,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龠,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杰,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今之愚人,闻说有用生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本,正如披麻救火、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昏杰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虑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杰壮,髓满精盈。每叹凡躯,如石中之火。似水上之沤。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急求药,又能广参博采,信受奉行,求先天之大药,寻出世之丹方,忙忙下手速修,惟恐时不待人。失道者,岂是旁门小技,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非定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以已而求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杰而合神。无为者,非防危守城之方.温养冰浴之事,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末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有为无为,体用之始终已见于此;内药外药,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杰,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杰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之害。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只因刚柔末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故乃逐境飘流,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凭慧剑剖破鸿氵蒙,舒匠手凿开混沌。却用阴阳颠倒之法,水火既济之道,乃行地天交泰,使阳居下,火必照上,令阴在上,水能润下,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住,彼之气自回。人能如此,使得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也。太极将判之间,静以极而末至于动。阳初夏而未离乎阴,候此真先天宠降,以法追摄,送入黄庭之中。日运己汞,包固周密,汞气渐多。铅气渐散,合丹于鼎。又须调停真息,周流六虚,至声寂而意合,乃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待圣胎气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调之纯熟。出入纵横,往来无碍,不被群魔引诱,只待九转功成,面壁之时,炼精则化杰,炼神则化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是道古人不传于世,盖缘愚人信之不笃,行之不勤,而且反生诽谤,是以秘而不传。予自得遇至大以来,述此修身秘要,以警觉后学。同志者各加昭勉,共陟仙都。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4:56 | 只看该作者

上 篇1

所谓“道”,是就它统御并直接参与整个宇宙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功能作用所作的形容性定义。道,其中含有推移阴阳、变换动静的枢纽,具有创造并演化即使是最细微事物的功用及永恒不变的法则与规律。它囊括着无始无终的无极,与由无极所生并且为一切事物发生的根本的太极。

无极是无法描述表达的,没有想象中的任何定义可下,故不可立言。正由于无极不可立言,所以它是宇宙天地中一切可以立言的事物发生的根源、前奏。太极是可以描述表达的,有其独特的定义,可以立言。正由于太极有了最初可以立言的特征,所以,它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母亲。因无极才出现有极(注:这里所说有极,不是指趋向末端的有极,而是指可以立言之极),因不可描述表达而转为可以描述表达,因无定义而发生出可以定义,所以就有了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的现象。

现在专以人的生命现象来阐述一下无极与太极的情况: 一个人,当父母还未造就他的生命之前,他的生命就是虚空的。虽说是虚空的,然而也在虚空中存在。这时的存在,既不在父体,也不在母体,而是存在于广大无际静默淳和的宇宙自然本体的太虚状态中,这个状态,因其虚空而不可名状,故称为无极。无极的状态因其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是一种虚无静寂,故按有无、动静的相对概念称为阴静。但无极是一切有极发生的本体,故它也蕴含着未来的动与阳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虽为阴静,但这时阴静也包涵了阳的静。所以,在无极态中,阴静阳也静。

当父母施生命于一个人时,父心属阳的真性集注于精,母心属阴的真情集注于卵,精卵随着真阳之性与真阴之情的交感,并借助于性器官的摩合,而发生碰撞交合。就在精卵交合的瞬间,宇宙自然的灵气,也即元气,由无极态感而遂应,静极生动,渗入精卵结合体之中,同时也促成了精卵的最佳结合。这时生命的原始胚胎就处于阴阳动静相合的太极之状。太极相对于无极的阴静状态,就是有了阳动。而在太极状态下,有了阳动,那么相对的阴静也就不是无极态下的寂静,而是动中之静。故而说,太极有了阳动,阴的静也随之而动。从此开始,阴与阳互依互根,循环运转,属阳的刚气与属阴的柔气相互渗透交运,形成了类似自然界天、地、水、火、山、泽、风、雷之间物与候的八卦式周期性运化。由于父母交媾之时,父精母血的阴阳含量及其各自赋予的阴阳信息、能量、物质的基因条件不同,所以在生命孕肓过程中,乾阳偏盛就造就成男性,坤阴偏盛就造就成女性。所以,由此情况可以看出,男女交媾的当初,男女的精与卵混合成的独特结构物,这就是肉体生命的根本、基础。这以后,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父精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肾,母卵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心,虽二者各分别所藏,但心与肾却有脉相连,浑然一体,随母之呼吸而将气血营养鼓运周身,渐长渐大。到满十个月,先天构造完善,便脱离母体生了出来。婴幼儿时期,人的性是浑朴无识的,这是自然状态。这一自然状态可以认为是无极仍然潜伏于人的心神之中。婴幼儿时期,人的命奠定在趋向生发的基础上,这仍是自然而然。这种自然而然现象可以认为是太极照常参与在生命造化之中,以发挥气的养育作用。太极动而气脉舒畅,但太极动中含无极之静,故元神在气中蕴养,这蕴而不动的元神就称为真性;无极静而心神安逸,但无极静中含太极之动,故元气在神的静态中长养,这动而直养的元气就称为真命。既浑浑沦沦纯真,又活活泼泼显灵显明,这是孩子全部身心的表现,正可以称得上是天性天命。人如果能一直任这种生生不息的天性来表现,乐天努力才可事可天成。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回复完成自己的天命,这就可称得上达道而得道了。婴孩就是道的体现,我们修道无非是模仿婴孩的标准去做,并没有复杂而神秘的别的法子,还有什么修道而不可以成道的道理呢?

   


上 篇2

无奈当人步入成年,思维的反应灵敏度一天比一天提高,知觉辨识能力一天比一天加深,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渐旺盛与成熟,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也正是这些因素,却造成了人七情六欲的膨胀,私欲需求太多,使得脑筋考虑的事情就如一团乱麻,千绪万端,日夜得不到休息。动脑即动心,心久久不得休息,人的神气也就渐渐疲败亏伤;伤神即伤精,精消耗过大,精的能源——气也就供应不足而显得空虚匮乏。这一情况,不但加速了人的衰老进程,也导致了疾病丛生,使死的隐患早早的促成。并且还因为这时已缺乏先天精气神的补充,身体中这里出现的疾病还未治好,那里的疾病又发生了。身体这种每况愈下的局面已经难以挽回,而想长久的的维持住这个生命,那将是很难的。

我看这种本来以自然而生,却又因人为因素而自找病死的反自然生死逻辑,人们大都漫不经心,习以为常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当人们真有疾病到了他身上,他们也是急忙的求医问药,希望早一天消除疾病,恢复健康,更希望活得长久一些。既然由人自造的疾病残害着自己,当你有病又不可救药的时候,这时你即是有求生的希望,又有何益呢?

因为我发现,人们自造疾病的时候,他们并不顾忌,而一旦死亡降临到他们面前,人人都怕死。有鉴于怕死乃是人之常情,我就尽力地去寻求长生的妙术。经过了数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仙道的真谛。

按:张三丰所谓“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乃指他六十七岁时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与至道,后数年和光同尘练己于尘世的阶段。按此而论,作此《大道论》时,他尚未入武当修炼大丹,是闻道、知道而尚未得道之时也。此语也证实三丰先生前三十余年周游名山,确未得闻至道。

   


中 篇1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里,最具智慧、最高级的那就是人;不停流动而且最快的那就是时间;可以成为最大并且最永久的,那就是修炼所成的金丹。顶可惜的是,人往往会沉溺于功名富贵的竞争场和享乐场之中,会深陷于性爱与亲情以及恩仇的情感之中,对私欲几乎像狼见食一样贪婪无止,这种像飞蛾扑灯自找灭亡的人生行为到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呢?有朝一日,死亡降临到面前,到此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惟有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等待死亡的宣判而已。有谁去了解人世间还有长生不老之方,有谁去寻思天下还有金丹灵药的奥妙?这实在太可惜了哇!

这种可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灵药,并非世上缺乏,也并非高在天上而不可得。只要在我们同类的人中,无论是你身中、我身中、他身中,随时随处都可找到。实际上,它就是造就和生养我们生命的固有的东西。说起来要找到它,那是太简单又太容易,近的很,而根本并不遥远。我以前存有许多首《金丹赋》,至今都能熟记。我可以追忆其中的一章,给大家说说:“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响,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前代儒家说:“修道一事,圣人们并不说它容易。因为说它太容易了,会引起人们的疑惑,一是怀疑圣人们未说实话,二是懒下功夫反以为仙术是骗局。但也从来没有说它太难,以阻挠人们对它的修造。”如果人们能用心用意去追求它,殷勤地从事修炼,自然而且必然能够超出一般凡俗而进入仙圣的领域。到那时就会攀登上一种永生不灭的生命境界,永久地享受没有死亡、没有烦恼、没有一切矛盾的生命乐趣。这决不等同于一般养生健身小术对于人生命的微小补益啊!

我们并且可以看到,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富贵,也会有无穷无尽的奔波劳苦,而后才会有所获得。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将为追求功名富贵所付出的奔波劳苦转移过来,成为修道的思想行为,可以说,那是很快就可以得道的。这后一种的获得,可使人精神永存,不会因为任何劫难而受损失。以永恒不灭的生命与满足一时享受的功名富贵相比较,谁算短暂,谁算长久呢?

   


作者简介

编辑

张三丰 [1]  ,元﹑明著名道士,生辰时间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1247年到1458年)。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经考证得字子冲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生于蒙古帝国统治的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位于阜新市与彰武县交界处有其故居。)另有记载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今黑山县姜屯镇)在莲花湖畔亦有张真人故居。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6:56 | 只看该作者
定观经》云:延数千岁,名日仙人;炼形为气,名日真人;炼气成神,名日神人;炼神合道,名曰圣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7:32 | 只看该作者
。这后一种的获得,可使人精神永存,不会因为任何劫难而受损失。以永恒不灭的生命与满足一时享受的功名富贵相比较,谁算短暂,谁算长久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8:0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人们能用心用意去追求它,殷勤地从事修炼,自然而且必然能够超出一般凡俗而进入仙圣的领域。到那时就会攀登上一种永生不灭的生命境界,永久地享受没有死亡、没有烦恼、没有一切矛盾的生命乐趣。这决不等同于一般养生健身小术对于人生命的微小补益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2:59:0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可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灵药,并非世上缺乏,也并非高在天上而不可得。只要在我们同类的人中,无论是你身中、我身中、他身中,随时随处都可找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30 00:15 , Processed in 0.0549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