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46|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纲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8 07:3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纲辨证,主要辨的是病机(证候),而不是具体的证(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病机,是纲,而不是证。表纲、里纲、寒纲、热纲、虚纲、实纲、阴纲、阳纲,习惯称谓:阳证、阴证、里证、表证、寒证、热证、实证、虚证,因为八纲辨证过于笼统,每一纲的范围太大,都不可能有相应的方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点评

此是你于中医尚未入门的认识,不证何来纲?难道要把 ”表实证“说成是“表纲实纲证”不成?  发表于 2019-1-28 22: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7:37:01 | 只看该作者
       八纲渊源于《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实际上是形成于明代。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近人祝味菊(1884一1951),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指出:“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正式提出了“八纲”之概念。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纲,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
      八纲辨证,把所有证候,千千万万的具体证,归为八个纲,显然是八大类,八纲之间相互排列组合,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相结合,变化无穷,可以涵盖中医理论中的所有疾病病症。例如:肾阴阳两虚,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等等。
      八钢,不是八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纲,而不是证,即阴纲、阳纲、表纲、里纲、寒纲、热纲、虚纲、实纲,习惯上称证。
      表纲:表寒、表热,表虚、表实。里纲: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寒纲: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热纲:实热、虚热,表热、里热。
      虚纲:表虚、里虚,虚寒、虚热。实纲:实热、实寒,表实、里实。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7:38:36 | 只看该作者
       八纲辨证,形成的最晚,他是在其他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寻求共同点而来的。例如:虚证的主症,包含着血虚,阳虚、阴虚、气虚、肾虚,脾虚、肺气虚、心气虚……的共同点。八纲,是病机,只有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结合起来,才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例如:肾阳虚,脾气虚,热实结胸,太阳表实……。而且,这些证的命名、规范、对应方剂……都是解放后进行规范、完善的,是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起来的。
        八纲辨证,辨的是病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纲,是病机,习惯上称为“证”,而不是具体的证。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的原则,证(具体的证),一定要落实到方剂上。阴证,阳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 ,这是习惯上的称谓,八纲辨证中的每一个“纲”都是一种病机,内涵浅而外延广,包含了许许多多具体的证,因此,不可能有一个方剂能够与“纲”相对应。
       八纲辨证,不是一个完整的、严格的自然科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是以其他的具体的辨证论治表现出来的的。他与林奈分类法,生物分类法,图书馆分类法不完全一样,纲与纲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与脏腑学说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具体的证,例如:热实结胸证,阳明腑实证,脾肾阳虚证,肺阴虚证,心血虚证……。纲与纲之间是并列关系,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四个相互独立的矛盾对立面,他们之间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没有直接的相互联系。
     中西医融合,是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为基础的融合。也就是说把以上具体辨证论治中的每一个证,都要在西医理论中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对于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只做一个病理机制的概括说明。例如:虚证,在中西医对照的过程中,在西医的理论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具体的病理状态,而且阴虚,阳虚都很难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因为虚证的范围太大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7:39:33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多多批评,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5
发表于 2019-1-28 09:07:14 | 只看该作者
八纲辨证,不是一个完整的、严格的自然科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是以其他的具体的辨证论治表现出来的的。

一一由博返约,执简驭繁,纲举目张。

6
发表于 2019-1-28 09:11:05 | 只看该作者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不是具体的证候体系。具体的证候体系,还是要落实到三焦、卫气营血、脏腑、气血津液辨证。
7
发表于 2019-1-28 13:33:28 | 只看该作者
具体的证候体系,还是要落实到脏腑气血辨证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16:1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相对而言。把所有的疾病中的病症相对的分为阴阳两大类,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或者阴阳同时具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区分并不是单纯的、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错综复杂、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例如:“相兼”即指两个纲以上的症状同时出现,如外感热病初期,见有表证,还须进一步辨其兼寒或兼热,故可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久病多虚证,当进一步辨其属虚寒证或虚热证。“夹杂”即指患者同时出现性质互相对立的两纲症状,如寒热夹杂、虚实夹杂、表里夹杂(习惯上叫表里同病)病。“转化”即指某一纲的症状向其对立的一方转化。表里之间、寒热之间、虚实之间、阴阳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外感风寒见恶寒发热、头痛等表寒证,若因病情发展或治疗不当,则病邪可由表入里,病变性质可由寒转热,最后由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脏腑辨证);实证可因误治、失治等原因,致病程迁延,虽邪气渐去,而正气亦伤,逐渐转化为虚证(八纲辨证),虚证可由于正气不足,不能布化,以致产生痰饮或水湿、气滞或血瘀等实邪,而出现种种实证(气血津液辩证)。而且,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17:51 | 只看该作者
        1  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络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   表证与里证
表证   狭义实际上是指《伤寒论》中的风寒表证;广义包括温病诸卫分证。表证、里证,只在《伤寒论》中明确的表现出来。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太阳表证,又称为表寒证,可以分为太阳表实证与太阳表虚证;卫分证又称为表热证。
在《中西医融合观》里,已经论述了:
太阳表证-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证态
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太阳表虚-感冒证态
温病卫分证-传染病前驱期证态
所以,中医的表证包括冬季的风寒表证以及温病诸卫分证,实际上就是西医的感冒以及各种传染病的前驱期;或者广义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粘膜层”,仅仅是粘膜层被感染,表现出来的临床表现仅仅是各系统粘膜的刺激症状诸如:咳嗽、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尿道刺激症状,甚至于皮肤紧缩感等等。
西医认为,感冒是万病之源,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看做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前驱期,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前驱期;感冒又是各种基础病的复发、加重的重要因素。这与表、卫证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即前驱期是一致的。(参考《中西医融合观》)

里证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  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外感病、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半表半里证(实际上属于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中医的里证包括: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阳明病、三阴经病、温病中的气分证、营血分证、全部脏腑病、气血津液病症等,都属于八纲辨证中的里证。
所以,里证是指西医的各器官系统疾病的总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19:33 | 只看该作者
             2   中西医融合观的“表里”
        “表”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面,包括皮肤、粘膜。粘膜包括:消化道(包括胆囊)、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的粘膜。在这里,我们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道这些与外界相通连的通道,作为外环境看待,所以内、外环境的界面就是皮肤与粘膜。这个解释也适用于某些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其腔道的空间实际上也属于外环境。皮肤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界面,粘膜也是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面。
      这样,就能够解释感冒-太阳表证的时候,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与泌尿道的轻度刺激症状,诸如:咳嗽、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尿道刺激症状,甚至于皮肤紧缩感、畏寒、起鸡皮疙瘩、毛囊、汗腺等等变化。感冒虽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为表证,这时候的“表”实际上是指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全部都发生了功能病变。
       皮肤与粘膜(共同构成了中医的“表”)的作用
1.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侵入。
2.化学屏障: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如胃酸、唾液等,是抵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或通过分泌某些杀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抵御作用。

        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以及肺主皮毛,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中医认为:腑为表,脏为里;脏为阴,腑为阳。在西医解剖学层面看,胃、大肠、小肠、膀胱、胆、皮毛,就是内外环境的界面。这个表里关系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藏”与相对应的腑之间关系相对密切的程度有所差别,虽然胃、大小肠、胆等等都是表,相比较之下,肝与胆,心与小肠……的关系更密切,或者更加直接相关。
        被皮肤黏膜包裹的就是“里”。所谓的半表半里,也属于“里”从西医解剖学层面看,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都有一层粘膜包裹,不仅仅与外环境隔离开来,而且与体腔分开。体腔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形成的腔道共同构成了第三间隙。
         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又名公共黏膜系统。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该处B细胞受抗原(Ag)刺激后能产生分泌型IgA (sIgA),执行黏膜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现已证明,遍布小肠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孤氏集合淋巴结就是黏膜免疫系统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一部分。人体黏膜的表面积约400m2,是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入侵机体的主要门户,故MALT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另外,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因此,MALT又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机构。实际上,在皮下结缔组织中包含着无数的淋巴组织、淋巴结,他们也起到滤过病原微生物、免疫的功能,与公共粘膜系统协同、相通、关系密切,起到屏障作用。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细胞外液深居于身体内部,所以命名为“内环境”,用来区别于机体赖以生存的外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把消化道腔、呼吸道腔、泌尿生殖道腔看做外环境。
    皮肤与粘膜具有相类似的结构,表面是复层鳞状上皮,皮下是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管以及众多的淋巴结,与公共粘膜系统相类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21:06 , Processed in 0.0577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