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2|回复: 25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 0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19-2-2 01:10 编辑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临床实践价值                        Chinese Medicine –Its Natural Scientific Asp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澳大利亚 悉尼 张有和   You-he Zhang  Sydney.  Australia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中、西医学的比较指出:中医证的本质是病人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之外的另一个临床医学范畴。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人类临床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
   文章还从(1)单纯状态病,(2)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3)常见病的治疗,(4)中医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中医学-状态医学,临床实践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between contemporary pathogenicity and the signs and symptoms (as “Zhen” in Chinese Medicine)applied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signs and symptoms (as “Zhen” in Chinese Medicine) are a reflection of systemic and specific reactions within one’s body. It is reflection of one’s “kilter”. “Kilter” ailments and pathogenicity of diseases ar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aspects. The author iterates that “kilter” ailments should be studied with a different approach..
   This article also elucidates four other different aspects pertaining to the clinical value of Chinese Medicine: (1) Simple kilter, (2)Clinical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Orthodox Medicine,(3) Common diseases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and (4) Long and Short term treatment result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Kilter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

    中医学的存在,不是科学技术不发达的结果,而是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之外,还存在大量的疾病,需要用状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与诒疗。

                一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中医学的理沦和主要治疗方法,早在二千年前就已成形。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中医学能否存在和发展,取决于(1)有没有揭示西医不能认识的病,和(2)能否治好西医难治或不诒的疾病。为此,本文以西医学为参照物,和同道们一起来分析中医学的科学属性和临床实践价值。
    近四十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医药研究和西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的工作。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是中、西两大医学各自的优势。“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那么,相对于西医的病而言,中医“证”的本质是什么?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普遍原则[1],为何同病”异诒”?是因为病虽同但其证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而所谓“同治”是因为不同的病出现了相同的证。这说明,“证”与病的不同是中医与西医不同的关键所在。
    1-1 同病异治。以肺炎为例,按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方法辨证可分(1)邪热犯卫,(2)邪热壅肺,(3)热入营血,(4)正气虚脱,(5)温邪伤阴等[2]五种常见证候。这 些证候的区分,是以人体的全身综合反应—症状、体征为依据,按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的方法作出,而与细菌、病毒等病因无关,也与器官损害没有特殊联系,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疾病[3] ,其主要受损器官分别为脑、肾、肺,但在临床表现上均可以见到卫、气、营、血等证候。卫气营血分证的本质,是人体外感热病时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它们与细菌、病毒和器官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运用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中医证的本质和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是有必要商榷的。
又如常见的感冒病,西医认为8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通常使用解热止痛药治疗;而中医根据病人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把它分为风寒、风热、寒热往来等多种类型。这种同病异治与卫气营血辨证一样,都是中医重视病人全身反应状态,分门別类,全身与局部兼顾的范例。
1-2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指当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中医证候时,使用同一方药可获得好的疗效。例如肺炎恢复期患者、冠心病或癌症病人均可出现:面色少华 ,乏力少气,语音低微,纳差,大便稀烂,舌质淡,脉虚弱,中医称之为气虚证,用补气的四君子汤,可以使其明显改善。这三种病的病因病理截然不同,均可出现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这就证明气虚证如同卫气营血证候一样,是身体的综合反应状态,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之外的一个特殊临床范畴。
1-3体温度量与状态的关系。西医面对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有脱衣和穿衣的争议。一位50多岁男子,因高热40度入院,经前医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和抗菌治疗两周无效。笔者诊之,患者恶寒怕风,虽置夏天仍穿厚毛呢套装,且卧床盖被,其舌暗苔白厚,脉沉。此为风寒外束重证,治当温阳解表,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一剂体温下降,数剂而愈。试问这例高热病人是脱衣还是穿衣?
临床上,不少病人有中医的阴虚内热证、湿热证,自觉身热不适,伴见舌红
脉数,但体温正常。一些病人则畏寒肢冷舌淡暗,脉沉缓,中医称之为阳虚证,
体温也属正常。这些临床病状是客观存在的,它证明体温测量的高低与全身状
态的寒热,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悉尼, ,有一位男性成年病人,每于夏天怕风畏寒,汗自出,乏力,触之
皮肤冰凉,但舌红少苔,脈数;冬天则不见上证,自觉良好。此为表虚外寒,
里热炽盛。笔者用桂枝汤合白虎汤加乌豆衣,获得良效。中医临床中寒热虚实
错杂者並非少见,西方医学对此全然不知。
1-4全身状态失常,但器官捡查未见异常。 这类情况中医临床上每天都见到,诸如龙胆泻肝汤证、二陈汤证、小柴胡汤证、阴虚证、阳虚证-----通常病人感觉诸多不适,但经西医反复检查未见异常。如精神紧张身体虚弱的一组临床病证,几年前被西方称之为〝第三状态” ,其刚好是中医千方万证中的逍遥散证,可见西方医学对全身状态失调,可以出现数以千万的病理状态(证候)尚一无所知,更不要谈如何治疗。
1-5局部器官患病,但全身状态正常。 所谓全身状态正常,是指患者无自觉不适,中医四诊八纲无证可辨者。最长见的如:部份乙型肝炎病人转氨酶轻度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工作生活如常,中医亦无证可辨者。又如某些心脏二尖瓣狭窄者,虽有二至三级收缩期吹风样粗糙杂音,但心功能属代偿期,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正常,中医无证可辨。
上述例子说明, ,全身状态失调和局部器官患病,是人体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可以单独出现,又可以同时並存,且相互影响,一方的好转有助另一方的改善,反之亦然。
    1-6不同个体内部的协调状态不同。同卵挛生者,在遗传和童年生活条件方面是不同个体最大限度相同的例子,临床医生不会因为其中一个人生病,而要求另一个挛生子同时服药。笔者曾诊治一对挛生小女孩,她俩因感冒咳嗽,一个痰多声浊,另一个声清少痰。这样的情况中医需要区分用药,这说明不同个体对相同疾病有不同的反应,需要我们有所认识区別治疗。不同个体内部的协调状态不同,状态不同必然反映在对相同的病因病理有不同的反应,所以用病因病理改变、遗传因素、外在条件去解释状态,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本文引出以下几个论点供同道们参考:
(1)中医证候的本质,是人体各器官组织某一时间综合协调的结果[4] ,笔者称之为状态。状态分两类:(A)单纯状态,即没有明确器官病变特征的身体状态异常;(B)复合状态,指全身状态失调与器官病变两者兼有。
(2)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和现代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治疗,两者在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上互相不能取代[5],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因而决定了中、西医学的长久并立。
(3)状态是一种多因素的全身综合反应,同一状态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改变和不同个体产生,因此,状态的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状态的分类与治疗。切记,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治疗,必须符合状态治疗的原则[6]。
(4)人体疾病综合反应状态,是西方医学的盲区,也是现代科技的盲点,中医学对此有至少二千年的研究,和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方剂和中药学的分类与状态分类一致,说明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是状态医学。
(5)状态病是器官病之外的一大类临床疾病,不论医学怎样高度发达,生物遗传技术怎样完奋,器官移植和人体复制成功之后,人体內部的协调总是存在差別,这种差别必然使状态医学与人类共存。
(6)当我们用状态医学的概念来认识中医时,器官病因病理与状态不再有矛盾,因为状态不需要用病因病理去解释;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完全融合的,但在临床思维、诊断和治疗上,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在这个意义上中、西医是无法合在一起的。但是,用状态医学的概念和框架,我们可以全面地把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理论纳入中医学体系中,使中医真正〝进化〞为现代中医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二 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价值
    用中药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与西药比较,中药远比不上西药功专效宏;因此,我们很难想像中医药能治疗诸多常见病,又能治愈或改善许多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
在这里,本文尝试用状态医学的概念,来分析中医药治病的临床事实。首先,中医是以方治证,方与证对应是中医药产生良好疗效的前提。由于中医证候是人体各器官的综合反应状态,必须使用能协调寒热虚实等诸多因素的复方;再就是中医的证候內已经包含了局部器官的病变,因此,中医学是以证为主,证病同治的临床医学体系。
2-1  单纯状态病。  单纯状态病是指病人诸多痛苦,但经西医反复检查未见异常者。常见的如龙胆泻肝汤证、阳虚证、阴虚证、梅核气等等。笔者治疗一陈姓妇女,笫二胎顺产一子后畏寒怕风,自汗面浮肿,小便短少,纳差一月,看西医不知何病来诊。中医视为产后感受风寒,营卫失调,方用桂枝汤加黄芪、泽泻等,数剂而愈。一位30多岁男子,每天下午疲乏无力,伴腰酸痛三年余,经西医捡查未见异常,看其它中医亦未效。笔者拟为湿热内蕴,给龙胆泻肝丸合香砂养胃丸而愈。这两方合用治疗湿热,是本人治疗一位希腊裔年轻女子疲乏内有湿热经验的延伸。
        单纯状态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学的长处所在,是西医病因病理诊疗方法的盲点。
    2-2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这类疾病很多,中医有良效者亦很多,现试举几种加以分析。 病毒性疾病是当今医学的一大难题,中医对病毒亦没有特效药物,但病毒感染后引起身体的各种紊乱,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几年前,一位男子患重症肝炎住Westmead Hospital,其转氨酶高达3000,病情危殆,西医已放弃治疗。该病人请杨伊凡中医硕士诊治,服用笫一剂清热利胆通腑泻实的中药后,大便通、腹胀减,转氨酶即下降至2000,经两周中药治疗后,病人转危为安,出院调治。在中国大陆,病毒性肝炎请中医诊治早已是医界的共识。
中医可治不孕症,不仅中国人熟知,西方社会亦逐渐知晓。一位在New Castle医院工作的护士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被西医判定不能生育,经笔者两个月中药治疗(1997.8)后,怀孕产下一子。一位南韓年轻妇女婚后三年未孕,经西医捡查未见异常,但诉小腹不适,笔者用五剂舒肝解郁活血化瘀中药后,怀孕产下儿子,已五岁。
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大类多因素疾病,细菌感染只是部份病例的原因,通常伴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器官功能低下及全身抗病能力减低等复杂情况。抗菌治疗对细菌感染病例有帮助,但疗效短暂;除了上述诸因素不利杀灭细菌,且疗程延长使菌株抗药,体内菌群失调,药物本身的毒付作用丛生。一位72岁男子,因慢支急性发作,经西医治疗半年未见好转,证见咳嗽气喘痰多,不能平卧,心率120次/分,夏天厚衣重被仍不暖,经笔者用小青龙汤加人参`制附子治愈。一位年40岁的厨师,患化脓性扁挑体炎,经清肺利咽三日未见改善,加黄芪30`白术15`防风10后,当日即诉好转。这些例子说明,即使是细菌性的炎症,单纯抗菌治疗,亦不能切合临床上病患的复杂情况,而中医状态与器官並治的方法更能切中病情。
2-3   西医能治的常见病,中医亦能治疗。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为1991年出版的560万字巨著,涉及临床各科620余种疾病。《实用中医临证手册》共收录常见病600余种,内容简明扼要,突出中医治疗。从该手册中可以看到,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论诒,並非四诊八纲`七种辨证纲领的简单照搬,因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其规律,必须在強调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兼顾器官病变的特点,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以肾病综合征为例,除辨证处方外,尿蛋白多者,黄芪可用至60;尿少者,加怀牛膝30;周身浮肿,总蛋白偏低者,可用羊肉250克`黄芪30`生姜二片,煎汤去渣饮汁,隔天一剂[8]
如上所述,从状态医学的角度把西医作为参照物,我们可以看到:(1)单纯状态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学的特殊领域,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盲区;(2)运用中医状态诊疗的优点,使西医许多难治和不治的病治愈或明显改善;(3)运用状态与局部器官並治的诊疗方法,中医能克服在单味药方面不及西药的弱点,在大多数常见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
凡此种种,就是中医学历数千年不衰,走遍世界广受欢迎的原因,也是中医不会被科学发展所取代,与西医永久共存的基础。
2-4         中医药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
    状态诊疗的近期疗效: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诊治恰当的病例,患者通常在服药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内发生效用,病情改善,病情急重者更为明显。
一位50多岁女病人(2001,3,17),平素为敏感体质,两天前协助朋友搬家致全身搔痒,皮肤可见广泛散在浅红斑,边缘不清,诉身热烦躁,夜不能眠,舌红暗,脉洪数。曾看西医服抗过敏药未效而来求治。笔者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法,方用生石膏、枳壳、大黄、生地、泽兰、黄芩、田七、白癣皮、升麻、防风、荆芥、苦参、甘草,药后诸症改善,当晚入眠。
类似病例有急性荨麻疹(1997,10,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吐脓痰者(1997,9,18),后者是一位年轻西人,他说服笫一剂中药后病情改善达60-70%。
   我们知道,西医的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等病因病理环节,全身状态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而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从一开始就干预调节全身状态,因此病人在服药后半小时内可以感受症状缓解。所以,在典型病例,笔者告诉病人在服药后半小时内可能生效。
状态诊疗的远期疗效主要体现在:(A)当全身状态失调纠正后,疾病形成的不利因素大幅减少,使疾病减轻或消失。例如妇女痛经,西医用止痛药治疗,其疗效只是几小时,且病人的精神紧张、身体虚弱、内热烦躁等症状无改善。中医不用专门的止痛药,以疏肝健脾养血清热除烦的丹梔逍遥散治疗,药后不但痛经缓解,更见面色、毛发润泽,精神愉快(病例李小姐2000.10) 。一位邓姓女士,患子宫肌瘤约8-10cm大,医生建议手术切除,稍后服用清热舒肝药四个月,现西医扫描已正常(2005.3) 。
(B)经中医辨证治疗后,病人全身状态回复正常,原器官病变痊愈。一位40岁妇女,月经来潮后两周仍淋漓不净,如此长达两年,经西医诊治和其它中医补肾止血未效。证见:面色苍白无神、眠差、口干、烦躁,大便如石,畏寒足底发凉,腰酸乏力,舌淡嫩,脉细弱,是为阴阳气血俱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生脉散、八珍汤,加田七。服药二天后流血终止,继续治疗三月后正常。此例本为妇科难证,但用內科方法获得良效,证明全身状态的改善对局部器官病变的治疗有莫大邦助。
又如不少皮肤病,中医着重內服清热祛湿药,往往治好许多西医用可的松类药物也治不好的难症,且没有反跳现象。
(C )毒付作用近于零。慢性病需要长时间治疗,如果辨证论治得当,其毒付作用应当是零。天然药物並非没有毒付作用,因为人参使用不当亦可中毒,出现剧烈头痛、血压升高、病人内热炽盛。偏食亦可致病,长期使用同一类药物必然校柱过正。所以,辨证用药恰当是无毒付作用的前提。

                   三 结 语        
    当今医界使用中药者,常以现代病因病理思维,现代中药药理充斥,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被忽视。这些看似“科学”的潮流之根源,就在于对中医学的科学性质和临床实践价值,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笔者也曾是“潮流”的一员,因而对中医没有信心;经过二十余年的苦苦求索才得出本文的认识,因此一改前态,对中医信心满满,既充分发揮中医状态诊疗之长,又时时兼顾器官病因病理的改善。
中医学的学习、运用和发展,都需要我们对其自身的科学性质和实践价值有一个客观深入的认识。用现代的语言和概念,重新表述、归纳中医学的科学性质和內在规律,同时兼容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是本文的初衷。但願这引玉之砖,让同道们有兴趣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
(本文承蒙广州. 杜同仿教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黄振兴教授、原澳华中医学会会长扬伊凡医师、德国. 张亮中医师、陈建运中医硕士审阅指导,谨此致谢)
(Email- youzhang@tpg.com.au  )
        

      参考文献
1.陈贵廷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笫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2-3
2.同1.  276
3.同1,  156,177,181
4.张有和,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医学与哲学,1999. 20(1):7
5.张有和,状态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临床医学体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  5(11):11
6.同4:  9
7.同5:  13
8.谢先等,实用中医临证手册,第一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1年.  237




               ( 2000年初稿,2007年修正稿  2009/11再修订 )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讨论.
发表于 2019-2-7 06: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有和先生实践出真知,值得大家尊重和学习!
发表于 2019-2-8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2-8 03:17 编辑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两组关系即“阴实-阳虚-寒”和“阴虚-阳胜-热来判断,风、痹、燥、湿则是寒热衍生的变化。其寒、热表现是主轴,余者都是围绕其变化而产生的关联表现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2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疾病视角与西医完全不同,在临床上互补。
发表于 2019-7-12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物药理作用不同。
就有不同的技术发现应用。
但中医至现在还是原始简单技术。
中医药治愈率很低,不是实用技术。
发表于 2019-7-12 2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实用
发表于 2019-7-12 2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药理只有在未来医学真正研究清楚后才能有实际的作用。
在这之前就是一种补充作用。
不会成为主流医学。
发表于 2019-7-12 2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中医药治愈率很低与很多中医对中医药技术理解学习能力差有关,很多人就不是学技术的人。
发表于 2019-7-12 22: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与西药比较,中药远比不上西药功专效宏;因此,我们很难想像中医药能治疗诸多常见病,又能治愈或改善许多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9 04:48 , Processed in 0.0585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