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7:09:19 | 只看该作者
  类似于腹腔淋巴结核。胃肠之外包块,也可以与肠结核同时发生,也可以形成腹腔冷脓疡(结核性腹膜炎)向胸腔扩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7:37:01 | 只看该作者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TMB)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地区有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本病一般见于中青年人,女性稍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
1.腹痛
多位于右下腹,因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常有上腹或脐周疼痛,系回盲部病变引起的牵涉痛,但此时体检仍可发现压痛点位于右下腹。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有时进餐可诱发腹痛伴便意,排便后即有不同程度缓解,并发肠梗阻时有腹绞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
2.腹泻与便秘
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排便次数因病变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异,一般每日2~4次,重者每日达10余次。不伴有里急后重。粪便呈糊样,一般不含黏液或脓血,重者含少量黏液、脓液,但便血少见。有时患者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这与病变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3.腹部包块
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较固定,中等质地,伴有轻度或中度压痛。腹部包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也可见于溃疡型肠结核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病变肠段和周围组织粘连,或同时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4.全身症状
多见于溃疡型肠结核,表现为不同热型的长期发热,伴有盗汗。患者倦怠、消瘦、贫血,随病程发展而出现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可同时有肠外结核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增生型肠结核病程较长,全身情况一般较好,无发热或有时低热,多不伴有肠外结核表现。
5.无肠穿孔、肠梗阻或伴有腹膜结核等疾病时,只表现为右下腹以及脐周有压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7:4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6-19 23:42 编辑

      肠系膜淋巴结核(Tuberculosis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s)常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如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如吞咽进入胃肠的结核杆菌通过肠粘膜直接进入相应的淋巴管所发生的肠系膜淋巴结核,称为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核。后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临床症状
         除发热、倦怠等一般结核症状外,可有腹痛、腹泻、腹胀等。腹部触诊时,右下腹或中腹部可扪及直径2~ 3厘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时多个并存,不易移动且边缘不齐,有压痛。本病诊断除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腹部包块外,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系膜根附着处,分布数个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不均的斑点或斑点块状钙化影,侧位片该阴影在脊柱前。临床确诊有困难者可予抗结核试验治疗,很多病例是在阑尾手术过程中发现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7:5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6-19 23:55 编辑

         膈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 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软肋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第2至3节腰椎(其前面即为混元神室位置)。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所以,膈的外周部属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的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在此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与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在此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与第9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


    在膈的起始处,胸骨部与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腰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空隙,没有肌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这些结构使胸腹腔易于沟通,在感染时炎症分泌物由此交通。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8:0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6-21 01:10 编辑

       结核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以形成冷脓疡,沿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扩散。腰椎结核形成的冷脓疡,可以沿着腰大肌筋膜间隙扩散到股部。
       长期结核病引起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所以,足踝部可以出现水肿。
        古代没有抗菌素,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比现在严重的多,全身表现复杂的多,所以伏梁应该是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的共同表现,甚至于具有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向胸腔扩散的临床表现。
       这样理解,就可以把伏梁的绝大多数临床表现说清楚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8:28:46 | 只看该作者

      
由上可见,所谓肓者,为脐下腹腔内空隙之处。而肓之原在脐下,亦名肓原,其始源,当位于脐下一寸五分,即脖眏,亦名气海、下肓,穴位名称。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膜,皮肉、筋骨、脏腑间的膜状组织。……膜原,指上焦心肺与中焦胃肠间的膜状组织,因其广而平,故名。”

    由以上得知,张志聪注:“肓者,即募原之属。”单就这句话而言,所言为是。肓,指胸膜腔、腹膜腔。募(膜)原,指(胸)腹膜。

    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此“空隙之间”者,是指胸膜腔、腹膜腔也,并非空空如野而无物,是有脏腑间、组织间的粘液、组织液填充也,具有滋养、濡润之功能。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膜,皮肉、筋骨、脏腑间的膜状组织。……膜原,指上焦心肺与中焦胃肠间的膜状组织,因其广而平,故名。”

肓,当为脏腑之间空隙之处,即胸膜腔、腹膜腔也。

膜,此当为包裹脏腑的脂膜,即胸、腹之膜。因为“膜”居“肓”中,“膜”与“肓”相连,故亦名肓膜。肓膜,偏义复词,义指膜。

由于古文字通假、假借现象非常普遍,系古人一种用字现象。若不懂通假,则不宜读古书。鬲、通膈,募、同膜。

由以上得知,张志聪注:“肓者,即募原之属。”单就这句话而言,所言为是。肓,指胸膜腔、腹膜腔。募(膜)原,指(胸)腹膜。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8:4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6-21 01:13 编辑

       病入膏肓,心之下为膏,膏之下为肓(huang)。是指药物达不到的地方,疾病不治疗了。
      “ 肓之原在脐下,亦名肓原,”此处的肓,是指脐以下腹腔内的一种组织结构。与病入膏肓中的肓,不是一个东西。
       “ 肓者,即募原之属”,膜原是指什么?湿温,邪入膜原,这里的膜原是指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之类,是腹膜腔中的组织结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8:50:24 | 只看该作者
        网膜是一种特殊的韧带。小网膜即肝胃韧带,是一连接胃小弯与肝脏的双层膜状结构。大网膜即胃结肠韧带,由四层腹膜形成,是连接胃与横结肠的类似围裙状的结构。大网膜由于富含脂肪及血管而易于确认。大网膜大小变异较大,有时呈肿块状改变。一些病人大网膜的前层和后层没有融合,使液体从小网膜囊流入下方网膜夹层之间,似一网膜肿块。偶尔,网膜梗死似一腹膜肿块的表现。类似的表现也可发生在下述情况:当腹膜腔感染局限处于恢复期时,网膜(腹部警察)可呈肿块状表现,似一网膜肿瘤。网膜的任何钙化都应疑有恶性肿瘤。腹膜腔通过Winslow孔即网膜孔与小网膜囊相通。小网膜囊前界为胃,后界为胰腺前面的腹膜。液体聚集在小网膜囊可被误认为肿瘤。肝尾状叶凹入形成小网膜囊上隐窝。小网膜囊上隐窝的积液或肿块在横断面图像上可类似于肝内肿块。

       大网膜常呈筛状,含有脂肪及吞噬细胞,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小儿的大网膜较短,故当下腹部器官发生炎症尤其是穿孔时,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9:1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6-21 01:18 编辑

         所以伏梁应该是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的共同表现,甚至于具有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向胸腔扩散的临床表现。
        肓, 膜原是指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之类,是腹膜腔中的组织结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08:21:53 | 只看该作者
          伏梁是指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的共同表现,甚至于具有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向胸腔扩散的临床表现。也涉及到腰椎结核引起的寒性脓疡沿腰大肌筋膜间隙扩散,以及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
        肓, 膜原是指大网膜、肠系膜及其中的淋巴结,是腹膜腔中的组织结构。具有防卫功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7 02:07 , Processed in 0.0540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