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传统国学: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3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00:43 编辑

神权法思想编辑 锁定 讨论999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法思想曾占统治地位,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43: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

编辑

在中国,从未出现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教会和教权。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是从属与服务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在于使王权和皇权神化。它最早盛行于夏、商、西周奴隶制时期。

君“受命于天”  当时以国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极力宣扬他们是秉承“皇


天”的旨意来统治人民的。如说:“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先王

有服,恪谨天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等。这种“受命于天”的君

权神授思想,有利于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并赋予他们以神圣不可侵

犯的绝对权威。 [1]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44: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发展到殷商进入高峰。殷商的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随着殷王权力的加强,当时的宗教迷信中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所有国家大事,甚至是否用刑,都要通过占卜向上帝鬼神祈祷和请示。中国的甲骨


文主要就是殷王及其代理人(专职史官)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刻在龟甲或

兽骨上的卜辞。如“贞(卜问):王闻不惟辟,贞:王闻惟辟”;“兹人井(刑)不”。

表面看来,似乎殷王完全是遵照上帝旨意进行统治,实际上只不过是给殷王的

命令涂上一层神意的油彩。 [1]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45:32 | 只看该作者
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为封建统治服务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58:24 | 只看该作者

谱系

编辑

昊天上帝创世化育万民,自先秦起儒教百神,组成像人间官僚系统那样的等级体系。每个神的品级、爵位,一般说来,是由儒者规定的,并载入国家祀典。平素,它们依照规定,享受一方祭祀,如同诸侯的有封地和食邑;大祭时,则依品级配享、从祀于天坛之上。不入祀典的,被称为“淫祀”。“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山河湖海,原则上都是儒教的神祇。各种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也是儒教的神祇。那些对人有益或者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植物,也可以成为儒教的神祇。各种著名的人物,也都可以作为儒教的神祇。但是他们成为神祇,必须得到国家的认可,纳入祀典。否则被认为是“淫祀”,即超出规定的祭祀。这样的祭祀遭到儒教的反对,认为它不会带来幸福:“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圣教尊敬的神仙是仁义圣道的体现。

所谓非其所祭,就是说祭祀那些不该由自己祭祀的神祇。依照儒教的祭祀制度,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所有的神祇。而诸侯不能祭天,只能祭祀处于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普通百姓,能够祭祀的公神就更少,除了灶神,几乎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因此这些神祇在道教里供平民崇拜,道教里的高级神祇除了三清,大多数来自儒教,品级也与儒教类似,天神比地神尊贵,也比人神尊贵。
56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0:59:57 | 只看该作者
宋明理学家们所鼓吹的理欲之辩,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禁欲主义,成为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的精神枷锁和强化封建礼教的工具,因而受到当时以及后来的一些进步思想家的...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1:00:55 | 只看该作者

名词解释

编辑

理与欲

中国伦理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理是必然的规律与准则,在与欲相对时,主要指道德原则和规范;欲主要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欲望。理与欲的对立,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一书:“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意谓人为物欲所诱惑,不能节制自己的好恶之情,就是灭掉天理而穷极嗜欲。先秦时期就有纵欲、无欲和节欲等主张,当时与欲对立的观念是“道”。宋元明清时期,理与欲的关系问题成为当时伦理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具体内容

编辑

宋明理学中的理欲之辩,形成于张载和程颢、程颐,集大成于朱熹、王守仁。张载把理欲问题同人性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天地之性是天理的体现,气质之性是人欲的表现,他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返天理,反对徇人欲。程颢、程颐又把理欲问题与所谓古圣贤相传的“道心”、“人心”联系起来,认为“道心”是天理、善的根源,“人心”是人欲、恶的渊薮。朱熹严辨理欲,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影响

编辑

宋明理学家们所鼓吹的理欲之辩,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禁欲主义,成为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的精神枷锁和强化封建礼教的工具,因而受到当时以及后来的一些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南宋的胡宏提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反对禁欲。陈亮认为情欲由于本性。叶则反对以天理与人欲作为划分“圣”、“狂”的标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理寓于欲,把反对理欲之辩的斗争提到一个新水平。他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他认为把天理与人欲统一起来还是对立起来,是“圣学、异端之大界”。清代思想家戴震对宋明理学家们的存理去欲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批判。他认为,理源于欲,欲之中节便是理,而离欲无理;道德不过是感情欲望的适当满足,恶生于私而不是生于欲。他要求“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并揭露和控诉了理学家们存理去欲是“以理杀人”。这些思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产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58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1:0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01:09 编辑

楼主不知道道家学说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5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1:0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6-18 01:07 编辑

班门弄斧,在圣人面前念《三字经》
60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1:10:51 | 只看该作者
道教里的高级神祇除了三清,大多数来自儒教,品级也与儒教类似,天神比地神尊贵,也比人神尊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13:13 , Processed in 0.0965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