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医学之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6:27:24 | 只看该作者
         
   2外感染热病证态概念体系举例


  
中医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
  
二、营血分证
  
1、热灼营阴
  
  
2、热入心包
  
  
3、热盛迫血
  
4、血热动风
  
  
5、气营(血)两燔
  
  
6、热结肠腑
  
  
7、热耗真阴
  
  
西医概念体系
  
SIRS
  
MODS
  
1、MODS早期
  
  
2、中毒性脑病昏迷
  
  
3、MODS合并DIC
  
4、中毒性脑病痉挛
  
  
5、MODS合并颅内高压
  
6、MODS麻痹性肠梗阻
  
7、MODS晚期异常消耗
  
  
证态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SIRS证态
  
二、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营)血两燔-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证态
  
  
7、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中药方剂
  
白虎汤
  
  
清营汤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清温败毒饮
  
  
大承气汤
  
  
加减复脉汤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6:28: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一个包容中、西医理论的体系;是一个对中、西医理论均有取舍的体系;建立一个新的中西医共同的参考系。最终是以临床能不能使用、在临床上不出现相互矛盾而且具有必然性的理论为衡量标准。其基本路径与方法如下:

怎么证明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值的?以气分白虎汤证-SIRS证态为例,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应当鉴别。《伤寒论》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即太阳表证之后72小时,出现脉大者是阳明白虎汤证。《伤寒论》特别强调阳明气分白虎汤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西医强调SIRS与感冒的鉴别。

基于以下四点:1  临床表现吻合;2  病理过程中的位置吻合;3  鉴别诊断吻合。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所以,SIRS与气分白虎汤证是一个证态;4  临床上证实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最终确定气分白虎汤证- SIRS证态,我们对于外感热病学每一个证态均进行了同样的论证。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证态体系不仅找到了所有证的病理状态,而且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也结束了中医历史上的寒温之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06:29: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从临床实践出发,一个证一个证的临床实际验证;另外从理论方面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论证。
         1   基本概念的融合:
(1)具有相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或者中西医已经通用的概念,诸如:疼痛、头痛、红肿热痛、黄疸、腹痛、脓血便、小便少、大便干燥、口渴、关节肿痛、卒中等等。
(2)内涵外延基本相同的概念,经过表述的简单改变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水气病与水肿、血与血液、神昏与昏迷、痉挛与惊厥、消渴与糖尿病、风湿病与痹证等等。
(3)内涵与外延有交叉、重叠,但是差别比较大的概念,这是大量存在的,需要论证并且需要取舍才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阳明腑实证与肠梗阻、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痰与炎症、饮与水电解质紊乱、血瘀与血栓形成、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等等,这些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是难点与关键。
(4)不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细胞、细胞核、电解质各种粒子、炎症介质、凝血过程等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概念与之对应。这些概念只有在中西医融合之后,自然进入新的理论体系中。例如脾阳虚(苓桂术甘汤)-低血钠低容量证态中,低血钠就是脾阳虚的象,或者变量,或者诊断依据之一。低血钠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与之相对应(可融合)的概念,不能够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但是,他们是证态的变量之一,可以是某几个证态的变量,即可以在证态理论体系内流易。
       2    理论构架的融合:主要是中医病机与西医病理学的融合与取舍。这是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融合的关键。什么是理论构架?理论构架就是类与类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系统论中就是状态与状态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就是证与证之间的关系,在西医理论中就是病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在中西医融合理论中就是证态与证态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论中状态的运动就是过程,或者说系统的过程就是状态的运动,在医学领域里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的运动,或者说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的运动。中医的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就是理论构架,是中医外感热病的病机主线。
以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为例,需要进行以下问题的论证:
(1)中西医基础理论的融合,即中医的气血津液与西医内环境的内容、生理理论能够融合。
(2)气血津液失衡的病理病机、病理产物与西医内环境失衡的病理学、病理产物能够融合。
(3)气血津液失衡发生的所有证能够在内环境失衡中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而且能够证明相应的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同的。
3    怎么样证明相应的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同的?
(1)具有相同的症状与体征。
(2)在疾病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时空位置。
(3)具有相同的鉴别诊断与鉴别要点。
(4)根据中医方证相统一的原则,方剂的药理研究或者临床实践证明能够治疗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
         可以看出这是疾病诊断的一个完整过程,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即: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病史)以及现在病人所处的疾病阶段;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一组相对固定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与体征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③鉴别诊断,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否定、排除所有类似的疾病及疾病本身的其他阶段。完成以上过程,得出同一个初步诊断。这是中西医的共同点(共同参考系),不同的是西医具有各种化验以及实验室检查,中医则以舌象与脉象作为参考,这些均为辅助诊断,在中西医融合过程中,我们暂时舍弃中、西医的不同点,这是因为中医所描述的证都是临床上十分严重而且具有典型、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古代与现代不同,因为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医疗水平低,医生看到的病人大多都是严重而典型的病人。西医在20世纪50 年代以前,基本上也是以物理诊断为依据,特别是在中国解放初期和解放前,西医除了听诊器、体温计、简单的化验室之外与中医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段的中西医水平、理论是中西医融合的基本出发点,具有比较多的共同性。之后的西医大发展只是更加精细而已(这些精细的检查对于不典型、轻型病人具有诊断意义,对于典型病人的诊断意义不大),并没有改变西医的基本理论以及疾病分类,即西医的基本概念、理论构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也是实现中西医融合的道理之一。④治疗效果检验、修正初步诊断,即使用中药方剂治疗相应病理状态检验证与病理状态的统一性。所以证态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疾病诊断过程的重复,对于严重而典型病例,如果西医依靠物理诊断作为主要诊断手段是科学的,那么,我们按照这个科学方法论证中医的证也是科学的,其结果是正确的、可信的。
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气血津液的理论解释心源性、肝性、肾性水肿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理以及解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等等;能够运用炎症、血栓形成理论解释痰饮与血瘀,而且相互不矛盾。
14
发表于 2019-6-20 17:47:57 | 只看该作者
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
15
发表于 2019-6-20 17:49:08 | 只看该作者
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气血津液的理论解释心源性、肝性、肾性水肿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理以及解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

点评

谢谢先生关注。  发表于 2019-6-20 18:15
谢谢先生关注。  发表于 2019-6-20 18:15
16
发表于 2019-6-20 18:22:52 | 只看该作者
例如脾阳虚(苓桂术甘汤)-低血钠低容量证态中,低血钠就是脾阳虚的象,或者变量,或者诊断依据之一。
17
发表于 2019-6-20 18:23:08 | 只看该作者
低血钠就是脾阳虚的象
18
发表于 2019-6-21 04:21:16 | 只看该作者
当前影响中国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普遍的短期功利主义,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的浮躁心态和浮夸环境。个人和社会都想在创新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插个杆子,太阳一照,马上就能看到影子。各种评价机制多奖励可度量、可量化的成果,但是有创造性和长远的成果往往难度量、难量化。短期功利主义也是创新中的“同质性”和创业中的“羊群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雄败寇的价值观,导致的是抄袭、复制,而不大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是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产生是最为纯粹地基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好奇,以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在古希腊,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摆脱无知,为求知识而求知识。
19
发表于 2019-6-21 04:22:21 | 只看该作者
成雄败寇的价值观,导致的是抄袭、复制,而不大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20
发表于 2019-6-21 04:22:53 | 只看该作者
三)中西医融合
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我们经过40多年的研究,完成并连续发表了以下论文:
1,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发表于:医学与哲学,1999,20(11)51-52
2.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00,21(8):50-51
3.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01,22(3):51-52
4.系统论与中西医融合。(未发表)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未发表)
6.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发表于:陕西中医,2000,21(3)141-142
7.浅论水电介质紊乱与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相应证的融合。发表于:陕西中医,2001,22(3):162-163
8.中医外感热病学中厥证实质的探讨。发表于:陕西中医2002年03期)
9.中医外感热病学对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认识。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02期
10.《伤寒论》中温阳化水法与水电介质紊乱。(未发表)
11.《伤寒论》中回阳救逆法治疗“霍乱”的机理初探。发表于:《河北中医》2001年10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17:07 , Processed in 0.05210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