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19年5月~2019年9月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1:26:25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好了,我们开始早课,昨天我们谈完验案,又接着讲了一部分许公岩的脉学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看,希望大家喜欢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知道,脉诊乃四诊中的重要环节,要证实望、闻、问三诊之是否,就必须验证于脉诊,而且寸关尺分主人体上中下三部的病苦,也有一定的核实价值,那么如何探测它的机理,这又是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课题,大家喜欢这个话题不?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今天早课,就把常见的几种脉象和临床实践中,许公岩老师新观察到的脉象分析一下,感兴趣的打11111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先看一下第一个浮脉:
    浮脉就是切脉时用指轻按即明显地感觉脉搏的跳动,不需用力重按,仿佛脉搏就象浮在上面一样。因此,前人就名之曰浮脉。乃血管扩张,其弹性阻力反而降低,但心脏之排血量增加。每见于外感风寒束表时,机体加力拒邪,使浅层动脉充血的抵御,故血管比平时之弹性阻力降低,正说明风寒束表形势。这是浮脉的原理,也是风寒束表的一般作用于人体的规律。如寒的性质较强,束表的力量则大,而心脏排血力量亦必相应再加,血液充盈度即增,由于血管的弹性阻力为邪所抑制,不能适应来自心脏之过盛冲力,脉象即呈浮紧状态;许公氏认为若脉见浮滑则属于心脏排血量较小,血管之弹性阻力如常,乃风寒之邪轻微,或仅为风邪;如脉呈浮数则为风与热合,在风寒束表之后机体聚力加热以抵邪,虽血管扩张,只以内有潜伏之势,两热相加,非惟浅层动脉之血液充盈,而且心脏受此过热之刺激,搏动加快,其排血量也大大增加。大家能理解不?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弹性阻力相应就有所升高;另许公氏观察,临床上还有浮迟之脉,前人认为表热里寒,实际则是心气衰微动力不足,脉管松软,已失其弹性之阻力,心脏就努力兴奋之象,此时之表热乃虚性兴奋,里寒则非实有之寒邪,为体温之不足,生理之动力低减之故。所以此时脉浮不能与真正的表实脉象同论。应该知道,脉象呈浮,其一般原理在机体有力驱邪之情况下,它是心与血管配合抗邪的表现,如若正气已衰,脉浮即属心脏虚性兴奋之暂象,这样虚实判然。盖依脉辨证,必须紧紧与望闻问三诊相结合。虽脉呈浮象,也仅是心与血管受内在病理之影响,至于所能引起变化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从复杂的病理中,用四诊参合才是合理的运用脉诊的方法,这一点是应该强调的。也希望大家临床中慢慢体悟。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接下来我们再看沉脉:
沉脉就是切脉时,重按沉取方有,乃周围血管收缩、心脏排血量减少、血压降低。一般脉象见沉,多属病邪在里,亦机体心脏力弱,不足以驱邪,致使病邪得以蛰存于内,或暴邪中人、乘虚入里,机体努力斗争的情势。许公氏认为若心力之衰系一时由于误治之伤,因而脉象见沉,不久心力渐苏,排血量立即充实,则脉呈沉而兼滑脉即渐起;有时因内蓄痰饮有形之湿邪,由于积湿病理而影响到血行欠利,日久致血管壁之神经纤维拘急使其弹性阻力增加,此等久病情势心脏之排血量自难充足,但是机体欲改善局面,相应则血压增高,脉即见沉弦。总之,脉象见沉,无论属虚属实,悉为心力不足,前人谓沉为病位在里,实是经验之说。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第三个脉象迟脉:
迟脉是脉搏跳动迟慢;每分钟不足60次。即一息少于四至者。乃心与血管之运血动作迟缓之故。在有些病理影响下,脑和脊髓之神经失常,迷走神经受刺激而兴奋,致神经中枢受病,血行失于正常调节,脉即见迟。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认为,迟脉乃寒邪为病,或衰败虚亏之证,属机体之动力不足,不但气血运行缓慢,而且精神体力以及脏腑活动俱皆明显失常。究竟何以引起脉象迟缓的原因,许公氏认为这实为心脏神经传导系统失常之故。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机体之热能衰弱,难以应付抗争局面。具体到每一疾病,则又有邪正虚实轻重的差异,例如迟而兼滑是心动迟缓,血管之张缩动作如故,为一时或局部受寒邪阻及血运,因而影响脑脊髓神经反应欠灵,邪去血运自复;迟而兼缓则又属邪势轻微,正未大伤,故此等脉象实际就是怠惰之象,病后乍复之际多见之,不能视为病脉;迟兼浮弱,心力既衰,气血又复双竭,心动弛缓,血管松软,弹性阻力低,心脏排血量减少,一派动能低降情况,乃机体无能为力之势,属于久病衰败,又非寒邪为病者。
总之,脉迟虽属心动弛缓,又惟病之新久寒邪盛衰易见矣!心力强弱之标尺,强者迟中兼紧兼滑,结合望闻问三诊,予以祛邪之治,心力自复;弱者迟兼浮兼弱,乃气血频于竭绝,必争予大力强心,虽亦有邪亦应扶正以敌之。所以依脉辨证实为首要。这样来讲,大家能理解吧。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第四个脉象数脉:
数脉亦以至数言,与迟脉相反,一息六至,每分钟在90次以上,乃心跳过速,脉搏之加快。为心肌与交感神经受热毒之病邪刺激而异常兴奋,相反使迷走神经麻痹,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但有时由于心肌力量减弱,心搏代偿性增加,以维持血液输出量,所以就不能一律以数为热看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应知无论是迷走神经麻痹,或是心搏代偿性增加,都是机体主动改善病理的措施。但是前者属于热邪致病,乃机体运用聚力加热之自卫功能而心动加速,后者则为心力之不足,机体促使心搏代偿以期改善心肌之动力,病情不同,虚实有分。如果仅以脉言脉,不结合望闻问三诊,即不得谓之全面,就不能辨认出疾病的实质。如临床见滑数之脉,乃心动亢进,排血量充实,此时心搏与体温相应上升,为热邪与增加之热力相结合所形成之高热情势,给临床以邪实的征兆,必须据以求邪的本质。如果执定脉数为热而予以退热,势必削弱正气,邪必益形嚣张。若数而微弱,脉搏虽快而应指无力,乃心力不足,血流减少,为动脉神经之虚性兴奋,多属慢性久延疾患,机体气血俱虚,无能改善,犹强力挣扎以为补充,时有脱竭之危,故亦不能以数为热。总之脉数是心动过速,动则热加,乃一般机理。但在整个病理上,热加仅是暂时现象,依正邪斗争为论,在辨证论治时应视热之高低进退,作为施治的目标。如系邪实为病,更须辨明邪之实质,邪除正复,所谓脉静身凉,热已自去。这就是许氏公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慢慢体悟理解应用。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还有几种脉象,我们明天早课继续,一天一点点,持久坚持就会成长起来,对就是又得到一寸,尽管很小,也是正确的,凡事贵在认真二字,在学习中医的路上更是如此,急不得,快不得,只有日积月累,放可入得医门,感恩大家相伴,明天见!



3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1:28:42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于建成:
中医科学化,是针对中医是手艺、中医是经验、中医是哲学、中医是玄学、中医是易学、中医是道、中医是西医的一部分,等等这些言论而言的。

于建成:
中医科学化,不是中医西医化,而是纠正西医化。

于建成:
中医科学化,首先要明确中医是一门医学,而这门医学不同于西医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北丰?

Ning Chen:
中医科学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立中医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和上下的基础性关系。

于建成:
至于以后怎么利用生物学和其它学科的成果那是中医现代化的事了。

Ning Chen: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西医,中医是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基础。

Ning Chen:
生物学不是中医科学化方向

Fa. 阿贝尔:
中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在社会视野中展开,解决当下中医的困局的方法,不在于狭隘的现代科学视野对中医的揭示,而在于中医本身理论体系的健全和正确

于建成:
原卫生部长崔月犁曾主编《中医沉思录》,书中说:"众所周知,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惑、危机与挑战。关于其生存与发展,经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方法与对策,对振兴中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中医学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事实说明,不从中医学内在的突出问题着手,就不可能走出学术低谷,客观地说,中医学中没有比概念和思维混乱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冷静地剖析这方面问题,或许能够找到普遍认同的摆脱困境的可行性方法。"这是总结了近五十年的经验教训得岀的结论。值得深思。

Fa. 阿贝尔:
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只能印证中医理论。却不是中医理论体系本身

于建成:
国家队容易做,无论人力物力财力,可人家不做,做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民间组队当然好,但总得道相同才能为谋吧,把几个意见相左的人放在一起就算组队了?



3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1:29:50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阙名:
历代医家诊病,用药心法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癥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
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癥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
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
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__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
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张子和《儒门事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周学海《读医随笔》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程杏轩《杏轩医案》

3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1:31:08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阙名:
高枕无忧散
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
陈皮,炙半夏,茯苓,枳实去芯,竹茹,麦冬祛芯,龙眼肉,石膏,各一钱半,人参五钱,甘草一钱半
水煎服

315
发表于 2020-2-16 12:35:0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只能印证中医理论。却不是中医理论体系本身

316
发表于 2020-2-16 12:37:4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科学的研究不能印证中医药科学

点评

是的,现代不能印证可能以后能够印证,不能因为现在不能印证就否定了中医药  发表于 2020-2-17 10:31
317
发表于 2020-2-16 12:39:13 | 只看该作者
中药科学不是现代科学理论
318
发表于 2020-2-16 16:44:44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9月4日:
Fa. 阿贝尔:
中医各方面的激烈争论,有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既是中医这个各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今天面临的时代挑战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可能性的探索,争论就是各种中医创新方案竞争和进化的过程。


Fa. 阿贝尔:
第一言论自由,第二公共规则。可堪称学术腾飞之两翼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政策与市场,医疗医院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格局问题,就好像办报纸期刊要分不同栏目版面一样。如果不分版面,让这些人在一起,就是不同版面的纠缠在一起,不同版面的人缺乏共同的问题意识、知识构成和基础方法,仅仅凭着一丝的共同词组而将不同的领域搅在一起,必然一下子草率的以为对方就是错的。


Fa. 阿贝尔:
我的上述看法,第一可以解释群内长此以往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也是提醒管理员的基本素养


Fa. 阿贝尔:
中医临床版主,要做基础研究版面的主,可谓阴差阳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35:48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来简单的谈谈三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一方,火神派的核心

杨大夫电话158*****246:
火神派,发现的人体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阳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可惜,火神派,不知道,阳常不足的脏腑是什么

杨大夫电话158*****246:
很多疾病,都是阳常不足的。但是,不是一切病,都是阳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以,火神派,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密秘

杨大夫电话158*****246:
如果我们在临床上,不用辩证,就算是闭眼开方,坚持火神派,那么,至少是三分之一的病,都会有效

杨大夫电话158*****246:
神奇吗?信吗?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
我个人认为,三方,无非是经方,时方,活方,因为经方也好,时方也罢都是过去时,活方才是现在时,现在时才是根,我们看病时经方,时方都要跟着病人走,跟着病机走,而不是反过跟着过去时走,但是我们学习经方,时方就要跟着祖宗走,这叫不离祖宗,反过来在临证中就必须有具体病人的病机就要不拘泥于古方祖宗的框框,要活学活用。
比如治高血压 ,很多中医都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汤之类,结果高血压,血压降了吗?所以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得不吃吃西药,你中药不行吗,但是我一些中医,不仅仅一看到脉弦呀就是肝阳上亢呀!弦者减,
弦脉肝风,亦主气郁,
主痛主饮,主疟主痢。
右寸脉弦,胸及头痛;
左寸脉弦,心中必痛。
左关脉弦,痎疟癥瘕;
右关脉弦,土虚停饮,
左尺脉弦,饮聚疝瘕;
右尺脉弦,腹痛下痢。
所以按饮,水饮治结果血压哗哗就慢慢降下来了

杨大夫电话158*****246:
@阎建国中医治疑难病证?,客观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有中药里,沥水药,清热药,都有降压作用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临床治疗高血压,就用纯中药,无效的,基本就没有

杨大夫电话158*****246:
患者高血压,来我们这里治疗高血压,我们用药后,如果血压不讲,和患者是无法交代的,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二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也就是,滋阴派

杨大夫电话158*****246:
可惜,滋阴派,也不知道,什么脏腑,阴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肺阴,常常是不足的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临床医院,看看有多少小儿肺炎

杨大夫电话158*****246:
我们临床治疗肺病,是不是都是用麦冬,甘草,桑叶,金银花

杨大夫电话158*****246:
第三方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中医,一看见,形体消瘦,大便糖稀,消化不良的,就天天说人家脾虚

杨大夫电话158*****246:
其实,和脾,有一毛钱关系吗?

杨大夫电话158*****246:
脾胃论的价值是,胃常不足

杨大夫电话158*****246:
腑气以通为补,半夏,陈皮,讲胃气,非常重要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三方的诊断,分辨清楚,三方合理组合,很多疾病,迎刃而解

金匮真言(马京雪):
感恩,感谢杨老师无私奉献

杨大夫电话158*****246:
中医非常有用,中医非常简单

金匮真言(马京雪):
杨老师是大善人,慈航普度级圣人

Fa. 阿贝尔:
@杨大夫电话158*****246?
请问,杨大夫认为,阳虚的真实脏腑是哪个?

杨大夫电话158*****246:
@Fa. 阿贝尔?心,肝,肾

Fa. 阿贝尔:
方药上怎么体现是这三个?

杨大夫电话158*****246:
所以,中医学里讲的肝阳上亢,就是一个假学问

金匮真言(马京雪):
理论治不了病,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中医一定要在临床中学习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金匮真言(马京雪):
再次感谢杨老师,祝杨老师晚安

Fa. 阿贝尔:
@杨大夫电话158*****246?
赠送卧佛的对联一对:
沉睡千古非假睡
苏醒一时是真醒

杨大夫可以改一下
沉醉医界非假醉
苏醒一时是真醒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2019927
淄博延强医院 黄衍强:
人身上只有两个病:毒和堵!
一、人体毒素,其实不过是体内多余的垃圾,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代谢废物滞留;其二是环境中得来的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
毒素沉积在心脏: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不齐
       沉积在肝胆: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
       沉积在肠胃: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肠炎、肠癌
       沉积在神经:反应迟钝、烦躁易怒、失眠
       沉积在肺脏: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肺癌
       沉积在胰脏:糖尿病、胰腺炎、肥胖
       沉积在肾脏:肾炎、肾结石、尿毒症
       沉积在盆腔: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卵巢癌
       沉积在血管: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静脉曲张
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血管堵了叫微循环障碍
堵在心脏叫梗
堵在毛细血管叫瘤
堵在肝脏叫肿瘤
堵在子宫叫肌瘤
堵在乳腺叫增生
堵在甲状腺叫结节
堵在脸上叫痤疮
堵在皮肤叫疙瘩
堵在腿上叫曲张
堵在粘膜叫囊肿
堵在颈部叫颈椎病
【治疗方法】
一、解毒排毒:珍珠粉、牛黄等药制作水丸服用
二、活血化瘀:三七粉、丹参等药制作水丸服用
【延强中医 健康卫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3 09:10 , Processed in 0.0565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