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发展战略研究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0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的概念,我已经提出20多年了,《融合观》的出版,已经完成了中西医融合的顶层设计,这次疫情验证了中西医融合观证态体系的正确性。
          现今社会,中西医各自独立发展已经不可能了,特别是在中国,西医、西方科学中国化是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西医融合的指导方针,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08: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中国医学理论体系。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09: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传承,创新,首先把传统中医理论恢复起来。从内经开始,邢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创新,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西医与现代科学的语言把传统理论的概念、理论构架解释清楚,满足临床的需要,就行了。创新出来的理论是为解决临床问题服务的,以临床需要为基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09: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过程需要解决许多思维意识方面的壁垒,壁垒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的潜意识,例如:结构决定功能,实际上这是机械唯物论,只有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结构决定功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在疾病条件下,在矛盾的质变过程中,都是功能决定结构。中医理论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西医理论建立在解剖结构基础上。只有中西医沟通、融合,才能够解决生命、疾病、等等定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医理论解释清楚(定义明确)征服中国西医,而后走向世界。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07: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定位:中国古代医学。中医学与近代西医融合成为:现代医学(涵盖中西医的统一医学)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发展,必须要登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航空母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6: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西医,看到中医治疗脑血管病、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新冠病毒感染……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没有归类于阴阳五行,没有纳入中医理论中去,而是被西医“截胡”了,成了西医治疗学中的附属品。造成了中医理论发展的断档,中医理论的滞后成了中医学发展的瓶颈。
       中医脑病学、心脑同治、络病学、活血化瘀……各立门户,另立山头。实际上都是《金匮要略》中的中风与胸痹。为什么不把这些经验作为《金匮要略》的发展呢?如果这些院士们都站到张仲景的门下,中医理论能够成为“瓶颈吗?这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让西医”截胡“的局面,不转变,中医发展的前景堪忧。
        中医理论不发展,涉及到中国文化复兴的大事,我就不说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0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即审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仅仅推求疾病的病因,而且推求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
    房劳作为病因,除了过度性交之外,大多是通过审证求因反推而来的,只要临床表现出性功能障碍,出现副性征异常,甚至于性传播疾病等,均归类于房劳。
   中医的“风”,分为“外风”和“内风”两个概念。一般“外风”指的就是自然界的那个“风”,而“内风”指的是内科疾病,产生了类似具有“风”的特点的状态,比如抽搐、震颤、眩晕等症状,中医管这叫“内风” 内风分为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血虚生风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的“行痹”,即是风气偏盛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凡是临床表现具有善行而数变者,其病因、病机皆归类于风。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07: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说了房劳这个病因是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的,今天接着说临床反推的问题。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张仲景认为其病因是:皆从惊恐得之。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发作欲死,即极度恐怖。
      临床表现: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恶闻人声,或腹痛,喘逆,呕吐。
奔豚气与西医的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证态(融合观221页);伤寒论117条,65条,皆为:欲做奔豚,与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引起的胃肠逆蠕动是一个证态。都有胃肠逆蠕动(气上冲胸)与反流性呕吐表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有恐怖感、频死感,所以张仲景把奔豚气的病因反推为:皆从惊恐得之。而实际上反流性食管炎的西医病因与惊恐关系不大,或者说,惊恐只是一部分原因,后世注家多认为情绪刺激是其病因之一。
          古代医家往往是从临床表现中的特殊表现,反推病因、病机(审证求因)。这种例子很多,甚至于药性的四气五味也从临床治疗效果反推得出。这和西医的病原体病因完全不同,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西医也有类似的例子,那就是脾切除引起一部分人严重感染与癌变,反推脾脏应该具有免疫功能,再用动物实验研究脾脏的免疫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8 10:43 , Processed in 0.2186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