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发展战略研究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7: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中医的使命是:清理现在中医教材里的错误概念,恢复经典中医理论的概念与理论构架原貌,把西医理论体系解构,按照中医经典理论原貌重新构建融合中西医理论的新医学理论体系。
62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主义是一个极端,玄学是另外一个极端。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迷信”!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1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牵动了科学理论的一场大革命。
      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什么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怎么进行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为什么具有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性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
       理论的基本要素是:概念与理论构架。概念分为原基概念、次级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层级立体网络结构。理论思维就是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思维过程就是概念运动、变化、移易的过程。一般而言一个概念只能够在自己所属的理论构架内流易,这是由于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决定的。
       概念是由词、词组或者短句子表示的,但是,同一个词、词组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即概念的定义不同,由此造成了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理论体系(范式)中它的概念定义不同。
       中医的心,在中医理论中与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对固定的关系;西医的心脏,在西医理论体系中与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生殖泌尿……等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不可通约性是指:西医的心脏在中医理论体系内不能流易,即西医的心脏与中医的肝脾肺肾之间没有关联;同理心主神明与西医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等概念之间没有关系。当把西医的心脏、大脑皮层等概念拿到中医里理论中,在中医理论构架内不能流易,即不能够进行理论思维,反之亦然,这就是不可通约性。
        我们不能因为“心”这个词,同时存在于中、西医理论中,就误认为是同一个概念,这一点大家都认可了。那么,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唯物论与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气一元论、理一元论、神一元论中的概念能不能通约?辩证唯物论中的“物质”这个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精”、“精气”、“物”、“器”“形”等,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等同,不能替代。换句话说,“气”这个概念在辩证唯物论中与其他概念没有关联,不能够流易,即不能进行理论思维,或者说造成了思维逻辑混乱。反之亦然,“物质”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里也不能流易。

          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认识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即实事求是的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教条地给中医理论套上辩证唯物论的外衣、帽子。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5: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0-12 02:04 编辑

        @老教授 :祖国医药的确是中华民族繁衍祛病的宝库!近百年来,由于民族虚无主义甚行,加之西方文化的殖民,中医药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伤害,我辈在校多少接受了中医药理论的教育,当然很浅简。近年来,有幸看到你二位的大作,其内容极丰富,谋篇布局独出心裁,如无数十年的研究和积累,要达到此水准是不可能的!由于与现代中医书藉所载的理论逻辑,有很多不同,要求普陀大众真正的认同当然是有难度的,也是需要时间的。此刻,我回想起二位在校期间处事的勇敢与坚韧的性格,在学术上半亇多世纪的奋斗与跋涉,这是一种坚持理论信念所必需的品格!你们的理论我很震撼,翻阅了你俩的著作令我相信历史会接受你们理论,祖国医学会迎来新生!走自己的路吧,作为老同学老战友真心希望你们成功!


       老同学上海陈剑的褒奖。
6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2 0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的“行”,2个含义:1 发音 hang,是指分类,茄子一行辣子一行,银行、商行、心肝脾肺肾、东西南北中,等等;2 发音 xing,运动变化的意思,五运、生克制化,等等。五行,既是分类,又是运动变化,充分体现了先哲们的睿智。心肝脾肺肾再以阴阳分类,形成五脏阴阳,与阴阳融为一体形成阴阳五行统一体,依次为基础形成了中医理论构架,使得中医理论成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理论体系从哲学阴阳五行开始,到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药物的四气五味等等,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始终,这是西方医学不可企及的,西方医学尽管医疗技术远远超过中医,但是,没有形成像中医这么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啊!
6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3 08: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嵌合
 
       概念嵌合,是指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两个概念嵌合在一起,其中一个概念是嵌体(假体),另外一个是母体,例如:【脑】主神明,中医的原本概念是心主神明,脑主神明中的“脑”是西医概念,把西医的脑与中医的神明嵌合在一起(或者说偷换概念),把这种现象称为:概念嵌合。表示为:【脑】主神明,其中脑是嵌体,是嵌入中医里理论中的。中医经典理论中,脑为奇恒之腑,髓之海,脑不是元神之府,也不主记忆、思维等等功能。
      我用【斜体】字标示出嵌入的嵌体概念。
        诸如: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西医原本(母体)概念即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心气”是中医概念,在这句话里是嵌体,是嵌入西医理论中的。
          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心阳的温煦和心脏搏动的推动而循环】不已。
        【脑】为元神之府。
         【气】是极细微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心脉】梗阻,冲破【脑络】,【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心气虚】就是心力衰竭,【络病】就是微血管病……这种中西医“概念嵌合”与中医哲学基础理论“气是极细微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的错误息息相关。
        中风,经典中医理论认为: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引起中风,才有了平肝熄风的中医大法。现在的中医教材认为:肝阳上亢,肝气冲破【脑络】,引起血瘀,导致脑中风。
 
          自明朝万历年间西方科学及医学成规模的传入中国,中医发生分化,一部分人按照中医理论的固有规律发展中医,另外一部分人接受西方医学,把西医的概念直接与中医概念嵌合,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而且有趣的是同一个人既有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同时也按照中医固有理论发展中医。例如:李时珍主张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同时按照中医固有理论编著了《本草纲目》。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观察解剖学方法修改脏腑,越改越错,同时按照中医固有理论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方剂。张锡纯:“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同时按照中医经典理论创立了平肝熄风汤。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学派,病症结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理论上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把中医西方科学化,造成了中医理论的混乱,成为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的瓶颈。
          中西汇通派、中西医结合学派,一脉相承,用“概念嵌合”的方法,潜意识的用西方科学改造、西化中医经典理论,因为嵌合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不能流易,造成了中医理论概念混乱,严重干扰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发展,成为中医理论滞后的瓶颈。
6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嵌合,西医不承认,中医临床实践用不上。是新教条主义。
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0-29 00:40 编辑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质疑之一

一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一)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生理学名词。血脉指血液和脉管以及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循环。这一系统的生理功能,由心脏主持,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心脏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的运行;血液的盈亏,也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指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二)进一步解释   
       “心主身之血脉”一说出自于《素问•痿论》,是指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 脉为血之府,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之所以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不已,全依靠心气的作用,因为“心藏血脉之气”。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故《素问• 五脏生成篇》中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 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见,《素问• 痿论》所说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 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心者,其充在血脉”,是针对心脏、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因此,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能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代、促、涩等外在表现。
  二  《内经素问》相关原文全部引出:
    (一) 决气第三十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二)《素问·五脏生成篇》:【原文】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三)《素问·痿论》【原文】: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四)《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三   我的疑问与看法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这么明确的话为什么不全文引用??所以,我说:断章取义,先入为主、疑邻盗斧。这是做学问的大害!按照西医的本本,随心所欲的断章取义《内经》原文,再经“概念嵌合”,拼凑出教材理论。
         我们看看《内经素问》这四段引文,能不得出:“血脉指血液和脉管以及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循环”以及“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这样的结论!!完全是套用中学生物学课本中“生理常识”中的话。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的主观解释。先(以西医)入为主,疑邻盗斧式的做学问。
         藏象:藏2个意思,1五脏心肝脾肺肾,2藏(发音:cang)于内;象:藏(发音:cang)于内的五脏显现于外的可见之象。肝为五脏之一,其外在表现:春天、东方、木、疏泄等等,与西医肝脏的生理功能没有直接联系。神明、血脉俱为心之象,与西医学中的心脏的生理功能没有直接关系。余类推。
           主:是指为主,还有次要的方面。心主神明,五脏皆有神,以心为主;五脏皆可运化,以脾为主,余类推。

            结论:教材理论是对《内经》的曲解。



   

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08: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0-29 00:32 编辑

         
        中医里理论中的脉,是指经脉,即经络,不是西医的血管。气血沿着经脉运行,不是“血液在血管内循环”。中医的血不等于西医的血液,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对血的推动等作用,而不是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血液循环 这个概念。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肝不等于西医的肝脏,经脉不等于西医的血管……。余类推。

《内经》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金匮要略》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陰气衰者为癫,陽气衰者为狂。
       这是经典理论中的心气虚、心气实。都是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

       机械唯物论对于医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机械唯物论不能完全否定,不能抛弃!现代的西医所有成绩完全归功于机械唯物论,没有他就没有现代化的世界。现代化的原意就是工业化、机械化。
      辩证唯物论出现之后,由于辩证唯物论比机械唯物论能够解释更为复杂的事物与更深入层次中的问题,比机械唯物论更为先进,或者说机械唯物论被辩证唯物论涵盖了,包容了,机械唯物论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08: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  无论经隧还是经脉,都不等于西医的血管。营卫循环并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二者的循行路径不一样。营卫也不等于气血,更不等于西医的血液循环。
     2   同样的正常人,同样的病人,由于理论体系不一样,得出的结果完全不同,都是相对真理。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解剖学中的十大系统既有联系而同时又有不同,这是客观事实。
     3   中西医融合观没有改变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及其及其理论构架,没有改动一个字,也没有改动西医的概念等,而是建立一个中介证态、象态体系,把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沟通、联系起来。例如:中医的心,主神明、主血脉,没有改动,在西医的理论中找到了调控系统,中医的心与西医的调控中心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心-调控中心象态。脾主运化与西医的物质能量代谢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脾主运化-代谢象态。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余类推。
       不要改动中医的概念与理论构架,不要中西医概念嵌合、直接对接,在中西医理论之间建立一个中介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参考系),使得二者沟通。宁可打破西医理论体系,也不要改动中医里理论中的概念,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动一个概念,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就解释不通了,中医的思维就被打乱,辨证论治就不能正常进行,诊断治疗就会发生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17:13 , Processed in 0.0537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