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请张仲景开口给西医讲课。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07:15:22 | 只看该作者
       鼻腔的动脉来源于眼动脉、上颌动脉、面动脉。眼动脉属于颈内动脉的分支,上颌动脉与面动脉属于颈外动脉的分支。额上两旁之动脉浅(颞动脉),因血脱于上而陷下不起,是指颞动因休克而陷下不起。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08:2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 00:32 编辑


        鼻腔主要动脉:
        1    眼动脉的分枝一般分为眼组、眶组及眶外组。眼组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前动脉及眼球的脉络丛;眶组分为:泪腺动脉和肌动脉;眶外组分为:筛后动脉、筛前动脉、眶上动脉、睑内侧动脉、鼻背动脉(终末枝)。筛后动脉、筛前动脉分布到鼻中隔。属于颈内动脉。
        2   蝶腭动脉位于鼻腔后部,中鼻道后囟附近的蝶腭孔。颈外动脉的分支上颌动脉,在上颌窦后方的翼腭窝分为蝶腭动脉、腭降动脉和腭大动脉。其中蝶腭动脉出蝶腭孔又分为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主要供应鼻腔中后部鼻甲、鼻道以及鼻中隔。蝶腭动脉如果破裂,会引起明显剧烈的鼻出血,通常治疗起来比较顽固,需要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解剖血管并电凝和填塞止血。在古代是不容易止血的,常常引起大出血或者长期出血,导致休克或者失血性贫血。属于颈外动脉。
      3  面动脉鼻中隔支。属于颈外动脉。


     鼻中隔Little区:由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称为利特尓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出血几率为85%。该区粘膜较薄,粘膜与软骨直接贴附,没有疏松结缔组织缓冲,加上常有鼻中隔骨棘突起,使局部血管弯曲膨胀,愈显变粗、外露,空气出入经过鼻腔,而“黎氏区”恰好裸露于前鼻孔附近,空气流通,该处粘膜容易干燥、糜烂,而且极易受到损伤,在急剧撞击、摩擦、不恰当挖鼻、用力擤鼻涕时,常使该区血管受损破裂、出血;又因该血管为动脉,故出血常不易自止。临床上约有85%以上的鼻出血好发部位正是在鼻中隔黎氏区。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08:41:44 | 只看该作者
       第2条
【原文】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词解】
  目睛晕黄:有两种情况,一为病人目睛之色晕黄不亮;二为目睛视物晕黄不明。
  目睛慧了:谓目睛清明,视物亦清晰。

【解读】
      中医认为:夫脉浮为尺脉浮之误《医统正脉》本作“尺脉浮”。尺脉以候肝肾,肝肾阴虚(例如:肝阳上亢),虚火浮动,故见尺脉浮;肝热血浊上充于目睛,故目睛晕黄;肝热上蒸,迫血妄行;或有热浊之气从督脉经风府贯顶下鼻中而出,故见衄血;衄血更伤阴血,血少肝热更盛,晕黄就不去,此仍有迫血妄行之势,故知衄血不止;反之,晕黄消除者,知其肝肾虚火已降,火靖血宁,故知衄血今止。即:鼻出血与视物晕黄不明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已经证明:肝阳上亢与高血压是一个证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09:5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 01:53 编辑

       高血压患者出现视力模糊,要看视力模糊是急性发生,还是慢性逐渐进展。如果是急性发生,要考虑是不是血压升高造成眼底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视力模糊。如果是逐渐发展的视力模糊,要考虑是高血压引起眼底动脉硬化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从而逐渐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的症状。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在直视下看到血管及其有关变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血管情况。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发生于视网膜病变者,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约70%高血压病患者可并发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1.视网膜动脉的改变
    (1)动脉管径的改变:高血压初期,局部自动调节机制使视网膜血管收缩,血管张力增加。持续的血压升高使视网膜动脉发生痉挛,表现为局限性或普遍性的动脉管径狭窄。此外,高血压导致局部微血管床的闭合,引起微梗死,出现脱脂棉样斑点及浅层出血。
   (2)动脉管壁的改变:如果血压仍持续升高,长期痉挛的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表现为管壁透明度减低,管壁光反光增强。
   2.视网膜静脉的改变
   (1)静脉充盈迂曲:由于视网膜动脉血管狭窄变细,而静脉血管管径却无明显变化,二者之间有较大的血压差。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后,流速骤减,静脉血回流淤滞,导致静脉充盈,行走迂曲。
   (2)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央静脉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高血压病的常见表现。
  3.动-静脉交叉处的改变,为判断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早期不影响视力,后期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 10:05:41 | 只看该作者
      【  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是指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诸如:高血压引起眼底动脉硬化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从而逐渐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的症状;高血压导致局部微血管床的闭合,引起微梗死,出现脱脂棉样斑点及浅层出血;中央静脉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高血压病的常见表现。急性发生,要考虑是不是血压升高造成眼底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视力模糊。
      因为眼动脉的分支:筛前动脉、筛后动脉是鼻腔出血的重要原因,血压升高不仅仅引起视力模糊,昏花,而且引起鼻出血,大量鼻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者经过治疗血压下降,视网膜病变改善的同时,鼻出血也会停止。
        在古代鼻出血比较难处理,大量鼻出血可以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于休克。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7:57:35 | 只看该作者
第4条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解读】
       中医认为:血与汗皆阴也,衄家复汗,则阴重伤矣。脉者血之府,额上陷者,额上两旁之动脉,因血脱于上而陷下不起也。脉紧急者,寸口之脉,血不荣而失其柔,如木无液而枝乃劲也。直视不眠者,阴气亡则阳独胜也,经云:夺血者无汗,此之谓夫。
        经常、长期出鼻血的病人,不要发汗,否则会出现:额上两旁之动脉(颞浅动脉),因血脱于上而陷下不起,脉搏紧急、快速,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睡不着觉,眼睑不能闭合等临床表现。
     西医认为:经常、长期出鼻血的病人(衄家),失血性贫血或者血容量下降,这时候发汗,引起失液失盐低血容量状态,二者相叠加引起严重休克,出现颞浅动脉痿陷,脉搏急促;当休克发生深昏迷的时候,就会出现眼球固定,眼睑不闭合的临床表现。
       鼻腔的血液供应来之于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血液供应丰富;鼻腔出血都是动脉性出血,不能自己止住,只有大量出血引起血压下降,小动脉血管痿陷才能够自己止住。鼻中隔Little区的解剖学位置与粘膜体征容易引起出血。所以,在古代是不容易止血的,常常引起大出血或者长期出血,导致休克或者失血性贫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06:10:30 | 只看该作者
  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07:0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2 23:10 编辑

          第4条
       另外一种解释: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具有支配眼球眼外肌运动的功能,称为眼球运动神经。当上述神经或神经核单独或合并受损时,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或复视,完全损害时出现眼外肌全部瘫痪,眼球固定不动。眼外肌损伤、感染或肌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也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临床统称为眼球运动障碍
        患有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患者,常突然出现眼肌麻痹,可能由于脑干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或供应神经干或者神经核的血管发生阻塞,还可以因为硬化的血管如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压迫作用使动眼、滑车神经麻痹,内听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硬化引起展神经麻痹等。
        如果采用这个解释,那么原文应该改为: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现代汉语语释:经常鼻出血的病人,不可发汗,否则就会出现颞浅动脉跳动紧急、眼球固定、失眠等临床表现。这是因为患有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患者,常突然出现眼肌麻痹,出现眼球固定的临床表现,同时失眠。
     “额上陷脉”,解释为颞浅动脉;“额上陷”解释为额的两侧凹陷处(颞区、颞窝)。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07:33:51 | 只看该作者
        第9条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
        张仲景说:失血的病人不可发汗,否则汗出之后出现恶寒、战栗的临床表现。
        这种临床表现是休克前驱期,或者代偿期、轻型。
        与第4条的鼻出血发汗相比较,本条临床表现轻得多,为什么?实际上,本条是指休克的代偿期或者轻型、早期的表现;第4条是休克的严重期、深昏迷状态。
         鼻出血直接与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包括眼动脉相关联,发汗之后对于大脑、视觉功能、颞浅动脉的影响更加直接;从上下文来看其病因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而且鼻出血容易突然大量出血,引起严重休克的几率比较大。亡血是泛指全身各部的出血,其病因十分复杂,多为慢性失血,发汗后引起休克前驱期的几率比较多,所以出现恶寒、战栗的临床表现。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09:28: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第六条

      第6条
        【原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词解】

  吸促:指吸气浅短急促。呼气时用力,缩肩,缩胸,辅助呼气。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三凹症,抬肩、扩胸辅助吸气。吸气性呼吸困难。
   【中医认为】
  本条论述望呼吸以辨别病位之上下,并判断其预后的吉凶。吸而微数,是吸气短促。如病由中焦实邪引起,则影响气机升降,肺气不降,入气减少,不得不济之以微数。病在中焦,当下其实,邪去正安,呼吸自能恢复常态,故“下之即愈”。如吸气短促不因中焦实邪而是属于虚证的,则如《心典》所说:“为无根失守之气,顷将自散”,故云“不治”。上焦指病在肺,吸促是肺气大虚;在下焦指病在肾,吸远是元气衰竭,肾不纳气所致。呼吸时全身动摇振振,是虚弱已极,形气相失的危重证候,故难治。
   【解读】
        吸而微数:指吸气短促。正常人吸气时膈肌下降,当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腹水(水走肠间)、肠梗阻时(阳明腑实证),膈肌下降困难,不能正常下降,所以吸气短而快,即中医的热实结胸、水走肠间、阳明腑实证,故“下之即愈”。
        在上焦者,其吸促,指吸气浅短急促。呼气时用力,缩肩,缩胸,辅助呼气。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所以病在上焦。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在下焦指病在肾,吸远是元气衰竭,肾不纳气所致。见于极度衰竭的肺气肿。在当时很难治疗。
         呼吸动摇振振者(呼吸困难伴随全身震颤、摇动,即呼吸衰竭伴随着混合型酸碱平衡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如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发生中毒性休克伴有乳酸酸中毒),是虚弱已极,形气相失的危重证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与“其病在中焦,……;虚者不治”相对应。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先后或同时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在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治疗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排出过快,补充碱性药物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致排钾增加,细胞外钾向细胞内移动,产生低钾血症;呕吐或利尿剂使用,使血氯降低;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增多等,产生代谢性碱中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12:30 , Processed in 0.0483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