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虚体质与阳虚证是一回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31 15: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虚体质与阳虚证是一回事
某教授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一书61页有有临证举要一节,共有15个病例。我们以患者、辨体、辨病、辨证四项列表如下(见本书第2章第16节表1)。
从以上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
一:辨病里的病名,不管中医病名也好,西医病名也好,除了齐某案某教授认为无病,我们认为阴虚是病证以外,在辨病这一点上我们都是一致的。
二:去掉了辨体一条,辨病与辨证,某教授与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也是完全相同的。中医病名中医辨证论治也好,西医病名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也好,都是完全相同的。
三: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中的任何一种偏颇体质,只要加上一个中医的病名或西医的病名,八种偏颇体质马上就变成了疾病和证候。如:李某阳痿案,在湿热体质上加上阳痿症状就变成了疾病和证候;或者八种偏颇体质标准中的某一个症状被提升为病名,偏颇体质也就马上变成了疾病和证候。如黄某湿热质中原本是有阴囊潮湿症状的,如果称为阴汗,就成了疾病和证候。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82页说:“由于中医体质理论中对病理体质现象的论述是应用中医的基本术语,证候的论述也是应用中医的基本术语,从而出现了对体质与证候关系的概念界定不清,如阳虚质与阳虚证,阴虚质与阴虚证等。”并且提出了9个方面来进行界定。但我们还是弄不明白不同在什么地方。他的体质理论中的病理现象与证候的病理现象,同为人的机体的病理现象,怎么会有九个方面的区别呢?我们还是以中医的阳虚病证与他的体质学中的阳虚体质类型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在《在九种体质使用手》一书005页某教授说:“手足冰凉,不敢吹空调,反映在我们身上,就是身体机能产热不够,用中医方面的话说,就是阳虚。这种人在中医体质学上,就被称为阳虚体质。”在就是说中医学中的阳虚就是王氏中医体质学中的阳虚体质。阳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证和证候,既然中医的阳虚就是王氏体质学的阳虚体质,证候与体质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006页某教授说:“‘阳虚’应该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肾阳、脾阳、心阳等等,通俗一点讲,就是生命之火不够旺盛。我们就把这一类人归纳为阳虚体质。”阳虚证在中医学的概念里,确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中医八纲辨证的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纲领中,虚实辨证中的子纲。它是把心阳虚、肺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一系列阳虚病证的共性症状,通过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一个证候群。任何一种阳虚病证,除了自身的特点之外,必须有阳虚证的共性,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病证或证候。由于阳虚证是以阳气虚,不能温养机体为特点,也就是说的身体机能产热不够。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系列虚寒之象。与寒实证的寒象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某教授承认他的阳虚体质实质上就是中医学中的阳虚病证。
某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的7、16、17“长此以往,慢慢就形成了阳虚体质。”“久而久之,就形成阳虚体质。”“长此以往,肾中阳气耗损过度,心阳之气也受到损伤,也会造成阳虚体质。”强调了他的阳虚体质是慢慢地形成的。中医虚证本身在大多情况下也都是慢慢地形成的。都有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损耗总是一点一点的发生的。这也是中医虚证的一个特点,阳虚证也不例外。大出血突然引起的血虚、气脱;急性吐泻所引起的阴伤、亡阴、亡阳。那都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他的阳虚体质也符合中医阳虚证的特点。
《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13页)有一个“阳虚了,疾病就找来了”的标题。我们摘录几段:“如果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首先应该考虑自己是什么体质。那么阳虚体质的人,又会有怎样的发病倾向呢?王某解答:阳气虚的人容易得痹证,因为风寒侵袭时,阳气的抵御的能力不够,温煦的能力不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痹’就是不通,就易得关节、咳嗽、哮喘、慢性肠炎、泄泻、男子阳痿、女子痛经……人的阳气,具体是哪儿虚呢?王某解答:阳虚是一个总的表达,你这个人阳虚怕冷,是由于身体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和他人的阳虚还不一样。所以肺阳虚的人他可能是咳嗽、哮喘,当以温药和之;卫阳虚的时候,他可能就是怕冷,四肢不温,对空气的耐受性差,但他只表现在外,没有什么咳嗽、喘这些东西;而脾肾阳虚就表现为拉肚子。”阳虚了就要生病,阳虚是一个总的表达,阳虚了虚在哪儿,是肺阳虚、卫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还是肾阳虚,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果阳虚又感受了邪气,由于邪气不同,得的病也各不相同。因为阳虚证是阳气虚的一个总的表达,阳气虚总要体现在具体的脏腑,表现为不同的病证。阳虚证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某教授的论述里,我们可看到,他说的阳气虚、阳虚就是他的体质学中的阳虚体质类型。阳虚体质也好,阳气虚也好,它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他总要与具体的脏腑相关联,表现出某些证候和病证。他说的体质与证候的区分并不存在。把中医的阳虚病证说成阳虚偏颇体质也好,说成阳虚病理体质也好,都是中医的病证。它不可能表现在“非疾病状态下”也不可能在“发病前就有体现”。
阳气虚是阳虚的一个总的表达,阳气虚是病,是证候,阳虚体质不是病,不是证候。如果把阳气虚落实到具体的脏腑,如肺阳虚的咳嗽、卫阳虚的怕冷、脾肾阳虚的拉肚子,就是病就是证候,教授的这这种观点符合逻辑吗?这和某教授:“这九种体质当中,一种平和是健康的,八种偏颇是不健康的。”“中医体质类型是对非病状态下的正常体质与病理体质的归纳。”不健康的病理体质,又是在非病状态下的逻辑真是如出一辄!
某教授阳虚质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阳虚体质基本方:金匮肾气丸。”对阳虚质体质类型的体质分析:“由于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故形体白胖,肌肉松软,平素畏冷,手足不温,面色㿠白,目胞晦黯,口唇色淡;阳虚神失温养,则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气虚亏,肌腠不固,则毛发易落,易出汗;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则见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阳虚鼓动无力,脉象沉迟;阳虚水湿不化,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和蒸腾津液上承,则喜热饮食。”从这里是无法看出阳虚证与阳虚质的区别的,因为阳虚质本来就是阳虚证。
阳气虚是病,阳气虚可以包容肺阳虚、卫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多个证候。也可以同时兼见几种证候。在某教授的论述里,阳虚体质就等同于阳气虚。却又说:“体质可以包容多个证候,而证候不能包容多种体质。”“体质类型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及病理表现,而证候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分型。”阳虚、阳气虚不是病,阳气虚的分型肺阳虚、卫阳虚、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就成了病。实在太难理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08:30 , Processed in 0.047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