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85|回复: 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承中医】刘世峰与曹东义教授探讨营卫之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3 13:5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刘世峰

中医营卫之气理论模型自《内经》构建以来,见仁见智,各不相同,颇有争议。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有幸在中华中医药论坛网上向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曹东义教授请教,通过讨论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很有意义,对正确认识中医营卫之气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摘录于下,以飨中医同仁。
问:我总觉得吧,古人(中医)创造中医理论,既通过临床观察,又本着天人相应,既结合临床,又有主观推导。比如血,既认识到它是红色液体,又知道它是来源于饮事物……。那么请问教授,营卫到底存不存在呢?对临床有和指导意义?
答:古人所有的理论构建,都必须满足“自洽”,不能自相矛盾,不能互不相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五十营也是这样的构建,与经脉理论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古人说的营卫,肯定是存在的。他们关于营卫所出,以及“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的功能,都是可以找 到相关的物质基础的。不信,你就提出来,我们可以讨论。
刘:我始终表示怀疑,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也就是说他们都源于水谷之精气。古人应该体会到人体自身有一种抗御外邪功能,这种功能来源于何处未必就那么清楚。应该说人体抗病能力不只是源于水谷。
曹:刘主任你好!你所引用的这篇文章,的确下了大工夫,很多见解颇有见地。营卫、气血、津液,毫无疑问,都来源于水谷精微,都必须循环,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才符合“升降出入”的基本规律。上述营卫气血津液,有的时候古人谈的是其来源,有的时候谈功能,有的时候说循环,分分合合,纷乱杂陈,但是,它们并不矛盾。很有意思。
刘:谢谢曹教授点评。我以为古人在认识营卫这个问题上是百密一疏,将营卫定位定性在水谷之气上是很不恰当的,就其功能而言远远超出了水谷之气范畴,也许这正是研究营卫的突破点。
    曹:水谷之气是营卫的来源,不是它们的功能。
刘:请曹教授指导。我在想从《内经》所表达营卫功能看,是不是可以认为营卫不仅仅来源于水谷?
曹:这个设想可以讨论,也需要举证。
问:那么,营卫功能与水谷无关?
答:不能说无关。就像树叶与花果,都来源于一个根部,但是表型不一样。
刘:那么请问教授,是否水谷决定营卫功能呢?换句话说,就是营卫功能完全来源于水谷?或营卫功能取决于水谷。
曹:可以把水谷看作营卫发挥作用的来源。营卫的作用,与其所属的脏腑、经络有关,也与它所在的部位有关。比如,某一个部位麻木,就是这个部位营卫不和,半边汗出,夜间汗出,某处疼痛,夜不成寐,恶风自汗,肢体萎软不用,局部生疮等等,都与营卫不正常有关系。也可以说,水谷精微哺育、滋养了营卫,营卫已经不再是水谷。或者说,水谷精微转化为了营卫,但是营卫不是水谷。“转化”就是“质变”。
刘:教授的意思是:水谷只是营卫的化源,必须有其他脏腑参与。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内经》对营卫的论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洒陈于六府,故循脉上下,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循于分肉之間,散于胸腹,从其气則愈.故不为痺。”。“ 卫气,内至脏腑,外达腠理。散布于脉外,其性刚悍。气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温养脏腑,控制腠理开合,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等功用。”以及营卫的循行论述并不完整,或者过于理想化了。
曹:同意刘主任的观点。营卫与阴阳概念一样,都很重要。中医借营卫说明很多生理病理问题,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其中有一些人为安排的理想成分。
刘:请曹教授指教。中医营卫模型,我认为其设计并不是很完美,不管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中,运用不多。张仲景创桂枝汤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邪病在太阳,其病机也可以不用营卫失和解。自汉华佗倡五脏辨证始,营卫学说基本上淡出了中医基本理论,叶天士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看作是对中医营卫之气的否定。而营卫的循行(五十营)应该是古人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最早认识。
曹:刘主任问我,既然“五十营”是虚拟的理论,营卫之气是否也是虚拟的?我觉得,古人对于营卫之气,寄托了很多内容,如果与西医对照一下,可以包括血液循环,以及由血液循环所附带的功能,神经调节功能(感觉与支配运动),体液循环、关节液润滑等等,内容很丰富。但是,我们找不到一种具体的物质,可以对应营卫,“五十营”太理想化了,只能是一个理论模型。但是它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所凭依,靠着这样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曹:同意先生的观点。营卫学说是中医学比较古老的学说,研究它,历史意义比现实意义大一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13 15:05:46 | 只看该作者
中醫以前認為只要得胃氣,就有救,但是有些病卻束手無策,如氣血兩虛,或脾不統血,是因為當時不知道,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需要經過自己的生化反應來合成,所以營衛之說,確有不足之處,無法自圓其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1-4-13 15:17:39 | 只看该作者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具体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物质基础?中医概念和西医概念有时并没有办法一一对应,譬如经络,具体是什么现代医学可能谁也说不清。姑且存疑
4
发表于 2021-4-13 15:45:56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内经》介绍营卫之外,还有《伤寒论》中的“营弱卫强”“营卫不和”,除此之外很少有介绍,我赞同两位老师的观点。个人认为临床意义不大,比如说吧,服了药后,怎么让它在营卫之间选择呢?至于温病学中的营卫,那又是另外一种概念!
5
发表于 2021-4-13 16:11:11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6
发表于 2021-4-13 16:4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hebi 于 2021-4-13 16:57 编辑
《内经》对营卫的论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洒陈于六府,故循脉上下,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循于分肉之間,散于胸腹,从其气則愈.故不为痺。”。“ 卫气,内至脏腑,外达腠理。散布于脉外,其性刚悍。气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温养脏腑,控制腠理开合,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等功用。”

這一段的敘述,也不完全錯誤,如果把"脈"定義為血管,營養的運送確實在血管裡面,那衛呢?怎麼會跑到血管外了呢?其實古人也沒觀察錯,只是說不清楚,我們現在來還原古人觀察到的現象,假設有一個人被刺刺到小腿,沒有流血(因為傷口不深又沒有刺破微血管),因為刺上有毒或細菌,所以身上的免疫細胞會來圍攻傷口的毒或菌,表現的正是剛悍、迅速、護衛、防禦.....,這些事都不關血管的事,所以會被推理成(散佈於脈外),也算是合於觀察,用現代的生理解剖來說明,就是淋巴系統(免疫球蛋白的大本營),而這場戰爭激烈的進行,如果(衛氣)打敗了,就會退守到皮下的蜂窩組織(有血管的地方),就是營的所在,也就是所謂的脈,這時候就叫蜂窩組織炎,又叫敗血症.....(開始準備辯證論治了)
所以,把血管和淋巴系統合在一起看,就可以理解古人對營衛的推理,並不是全無道理,只是無法自圓其說罷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7:34:51 | 只看该作者
何必hebi 发表于 2021-4-13 08:43
這一段的敘述,也不完全錯誤,如果把"脈"定義為血管,營養的運送確實在血管裡面,那衛呢?怎麼會跑到血管 ...

很好!欢迎有思考思想的讨论探讨!
8
发表于 2021-4-13 17:5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4-13 09:56 编辑

     在《金匮要略中》营卫讨论的比较多,不要按照西方科学的思维分割研究、讨论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正确认识营卫,必须与经络、气血、腠理、三焦、膜原等相关概念放到一起讨论,讨论、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不能像西方科学那样,把一个概念单独拿出来研究。
     中医理论,戴着西方科学的眼镜看,凌乱不堪,近乎巫术,按照中国古代的思维,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每一个概念都与理论构架中的其他概念紧密相联系,营卫分割出来,切掉了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什么都不是了。其次,中医理论发展了2000多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派,同一个概念的含义有差别,所以,营卫在《内经》里、《伤寒杂病论》中、温病学中的含义不一样,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营卫不能向西方科学要求的那样,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7:58:0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13 09:52
在《金匮要略中》营卫讨论的比较多,不要按照西方科学的思维分割研究、讨论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正确认 ...

中西医融合观观点应该有一定权威性,因为李先生在中西医领域研究比较深入透彻。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8:00:3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13 09:52
在《金匮要略中》营卫讨论的比较多,不要按照西方科学的思维分割研究、讨论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正确认 ...

建议换个头像,毕竟是论坛老将,版主,名人了,仪表很重要。

点评

人怕出名猪怕壮。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发表于 2021-4-13 18: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7 10:53 , Processed in 0.056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