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定夺医案医话】头痛肢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5 20:4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21-4-25 13:21 编辑

头痛肢麻治验(2例)
例1
魏光某,女,50岁,大足县沙坝乡马王村人
。2008年10月23日初诊。(常患阴痒白带,糜烂性胃炎)诊时自诉头部各部位均疼痛较剧。呈胀痛,手足麻木。此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为患也。宜清火平肝,柔肝潜阳。
夏枯草、枯芩、龙胆草、千里光、菊花各20g,白芍、生地各30g,羌活、白芷、川芎、藁本各25,牛膝、石决明、天麻、牡蛎各40g。
以上水煎服之,至3日后复诊病已减过半,以原方加桑椹、红花、金樱子,再服,煎服法同上,共服药3剂而愈。

例2

曹礼某,男,56岁,荣昌县路孔镇明月村人。患感冒高热恶寒。处以羌活胜湿之方。因出汗后热退,次日后勺痛,此太阳头痛。以伤津故肢端时麻,古云:“血不至则木,气不至则麻”以下方治之。
羌活、川芎、独活、丹皮、赤芍各15g,北细辛、甘草、桃仁各10g,当归、葛根各30g,麦门冬30g。水煎服之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25 21:19:51 | 只看该作者
好病案,同是肢麻,治法不同,皆愈。
3
发表于 2021-4-25 21:24:42 | 只看该作者
编辑了一下。有一错字,古云:血不至则木,写成本了。希望武聪同学下次注意,做学问要细心认真。
4
发表于 2021-4-25 22:16:0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两种病机病症不同头痛,一个是肝阳上亢,治法清火平肝。一个是发汗后伤津,治法活血滋阴。两种病案均有手足麻,两种病机都会造成气血虚。为何案例一不用活血祛瘀呢?她的手足麻是如何产生的呢?

点评

不错!多交流!  发表于 2021-4-25 22: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1-4-25 22:4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小陈 于 2021-4-25 22:51 编辑

  周师头痛肢麻两例,症虽同,性质可能不同,病机亦不同。医案一麻木责之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一诊清火平肝柔肝潜阳基础上,仍用了羌活、白芷、川芎、藁本等药物,头痛对症?亦是引经? 倘若病机为肝阳上亢之头痛,仅仅清火平肝潜阳,不用前面几味药物,不知效果是否会大打折扣!
  医案二相对好理解,然羌活胜湿解表后,寒后热退,津伤肢麻,加入养阴生津之葛根、麦门冬、补血之当归、活血之桃仁,处方继续羌活、川芎、独活、细辛等,周师见头痛如医案一喜用上几味祛风胜湿止痛药物,猜恐辛温之药继续耗散,故加入丹皮、赤芍佐制其性,且入血分,有活血之功!
  千里光一药少用,查之可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等症。案一患者常患阴痒白带,下焦有湿,故用之祛湿之意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21-4-25 22:53:54 | 只看该作者
肝阳化风可导致四肢麻木,用什么中医理论支撑?肝主筋?肝主疏泄?肝藏血?或是上诉肝之功能均因肝阳过亢,疏泄功能太过而受到了影响吗?
7
发表于 2021-4-25 22:5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小陈 于 2021-4-25 23:09 编辑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四肢麻木一篇 共同学习,探讨!
163.四肢麻木
【概念】
麻木是指肌肤知觉消失,不知痛痒,若见于四肢者,则称为四肢麻木。
麻木在〈内经〉及〈金匮要略〉中称“不仁",隶属于“痹”、“中风”等病范畴。《诸病源候论〉言“不仁”之状为“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始有麻木症名。朱丹溪云“曰麻曰木,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可见麻木与不仁同义。
本文主要讨论四肢麻木,若呈半身麻木,则另作叙述。
【鉴别】
常见证候
风中经络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疼痛,遇天阴寒冷加重,兼有恶风寒,手足发凉,腰膝疫沉,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浮或弦。
气血两虚动风四肢麻木:四肢麻木,抬举无力,面色萎黄无华,伴有气短心慌,头晕目眩,唇甲色淡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气滞血瘀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郁胀刺痛,面色晦暗,口唇发紫,舌质可见紫色瘀斑,舌苔薄偏干,脉涩。
肝阳化风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震颤,并有头晕欲仆,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舌红,脉弦有力。
风痰阻络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痒感,或兼见不时震颤,并有头眩,肩背沉重,或见呕恶,痰多等,舌质偏黯,苔腻,脉弦滑或濡。
湿热郁阻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肢体重痛,口不甚渴,甚则两足欲踏凉地,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鉴别分析
风中经络四肢麻木:本症由腠理疏松,风寒入袭,经脉失荣,气血不和所致。发病有明显的感受外邪史,但临证有风邪偏盛与寒邪偏盛之分。风邪偏盛的呈走窜性麻木,无固定患处,或伴有轻度的口眼喝斜,脉多浮象,治宜祛风护卫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寒邪偏盛的麻木伴有疼痛,患处固定,手足发凉,恶寒与腰膝酸沉明显,脉多弦紧,治宜温经散寒法,方用当归四逆汤。
气血两虚动风四肢麻木:此症多发于劳倦失宜,或见于吐泻伤中,或失血过多,或生育频接,或热病久羁,或出现于其它虚损疾患之后,气血双亏,脉络空虚,风由内生,四肢无有所秉,遂可发生麻木。偏于气虚者面色咣白,四肢软弱,抬举无力,伴有心慌气短,脉弱,舌质淡红;偏于血虚者面色无华,皮肤偏干,伴有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脉细或兼有数象,舌质嫩红。两者的共同点是:皆为虚证,一为气虚,一为血虚,麻木而无疼痛,呈现一派虚象。气虚四肢麻木,治宜补气养血,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四肢麻木,治宜养血理气,方用神应养真丹;若气血虚亏无所偏重者,可用八珍汤双补气血。
气滞血瘀四肢麻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但亦有因血瘀而致气滞者。虽然气滞与血瘀常相并而见,但临证则有气滞偏重与血瘀偏重之分。气滞偏重的多责于情志失调,气机不利;血瘀偏重的多见于外伤及病久入络者。气血郁滞,填塞经络,营阴失养,卫气失温,故见四肢麻木。两者的共同点为:麻木兼刺痛,按之则舒。两者的关系是初病在气,病久入血,由气滞而发展到血瘀。辨证要点为:气滞偏重的麻木时轻时重,但少有疼痛,脉弦不柔,舌淡黯无瘀斑;血瘀偏重的麻木而兼疼痛,无有轻时,皮色发赔,口唇青紫,脉沉涩,舌质必有瘀斑。气滞者宜行气通络法,常用羌活行痹汤;血瘀者宜活血通络法,常用桃红四物汤。
风痰入络四肢麻木与肝阳化风四肢麻木:四肢麻木伴有震颤是两者的共同点。风痰入络麻木为痰饮久伏,风邪引动,风痰搏于经络而发病。辨证要点:为麻木多有痒感,并有头眩,背沉,舌苔腻等,治宜祛风化痰,方选导痰汤合玉屏风散;肝阳化风四肢麻木为肝阳素旺,又遇喜怒失宜,阳动生风发病。辨证要点:为麻木伴有明显震颤,并有头晕欲仆,烦躁易怒,脉弦有力等,治宜清肝熄风,方选羚羊钩藤汤。
湿热阻滞四肢麻木:此症由于湿热郁阻,络脉壅塞,气血不能达于肢端而致。辨证要点为:见于下肢麻木,且有灼热重痛,尤以两足灼热明显,甚则必踏凉地而缓解,脉兼数象,舌苔偏黄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方用加味二妙散。
四肢麻木,临证四肢俱见麻木者不多,而以双上肢或双下肢或单侧肢体麻木者多见。临证鉴别要分清虚实之证,虚证麻木患肢软弱无力,实证麻木患肢疼痛郁胀,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治疗上分清“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法宜补气血、建中焦为主;实证有祛风、散寒、化痰、活血、行滞、熄风等。至于虚实夹杂证,则当辨别孰轻孰重,权衡缓急,辨证施治。
麻木一症,历代医家把它列为中风先兆之一。张三锡说:“中年人但觉大拇指时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有中风暴病。”(《中风专辑))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的中风先兆症状,亦有肢体麻木。特别是风痰阻络与肝阳化风的麻木尤易发生中风。因此积极治疗四肢麻木,对预防中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别录】
〈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丹溪心法·厥》:“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小虫乱行,或遍身淫淫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气虚是本,风痰是标,当先以生姜为响导,枳壳开气,半夏逐痰,防风羌活散风,木通牙皂通经络,僵蚕为治虫行之圣药。在手臂用桑枝,在股足加牛膝,待病减,用补中益气汤,多加参芪。若经年累月无一日不木,乃死血凝滞于内,而外挟风寒。阳气虚败,不能运动,先用桂附为响导,乌药木香行气,当归、阿胶、桃仁、红花活血,木通牙皂穿山甲通经络,待病减,用八珍汤大补气血,无不验。此治麻木之大法也。……而治之之法,总须以补助气血为培本之要,不可专用消散,切记切记。至人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者,三年内须防中风。宜一切预防,常服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秦艽。”
(毛德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7 20:44 , Processed in 0.0565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