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何必heb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醫科學館】簡介與導覽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21-5-25 20:3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5-25 20:33 编辑

面壁苦读30年《伤寒杂病论》只有170多个证态

不用苦读30年《伤寒杂病论》,可以根据不同中药症状的组合开无数个中药药方。
122
发表于 2021-5-26 07:15: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台湾人,能够热心中医事业,难能可贵。赞一个。

点评

彼此彼此,大家都辛苦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09:09
12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9:09:3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26 07:15
一个台湾人,能够热心中医事业,难能可贵。赞一个。

彼此彼此,大家都辛苦啦!
124
发表于 2021-5-26 13:39: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台湾人,能够热心中医事业,难能可贵??

点评

承蒙錯愛,愧不敢當。 小小心意❤️不足掛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22:09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22:09:32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5-26 13:39
一个台湾人,能够热心中医事业,难能可贵??

承蒙錯愛,愧不敢當。
小小心意❤️不足掛齒
1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15:43:13 | 只看该作者
生物的組成有:物質結構、能量和意識,三個部分,醫學在治療疾病上也在這三個方面著墨,現在我們【中醫科學館】的展示,先從看得見的[物質結構]切入,然後再引入[能量],最後探討[意識]的影響,這樣就能很好的理解〝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病理機轉。
人體的結構有器官本身的形狀、組成細胞和器官主要工作等三部分,比較容易了解,但是為了生存,每個器官又必須相互支援,而形成[代償作用],例如眼睛不好的人,耳朵就比較靈敏,如果都不好,那嗅覺就會發揮警告的作用。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對治療疾病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完善理解這些關係,古人發展出許多理論,在另一個展廳我們會有展出。請大家繼續參觀。

12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15:45:25 | 只看该作者
越低等的生物,對環境的刺激越是直接,所以早期的心理學研究,提出了[制約學習]的理論,後來發現到靈長類的生物有[頓悟學習]的途徑,因此研究人體醫學,需要比[唯物]更宏觀的觀點。
然而不可否認的,一切起源於物質(三維空間中的萬物),所以研究物質的變化仍然是必須的,但是如果刻意強調[唯物論],而失去其它的探索,也未必符合【格物致知】的精神。
我想說在前面的是:或許接下來我們會談及到許多物質結構的東西,但不表示我們只侷限在此,後面的展廳中,我們也會展出其他觀點的論述,觀眾可以評價討論。
人類可能是地球上三維空間的生物中,唯一知道有第四維空間的生物,(這是另一段故事,現場參觀時,我們會有許多故事和表演與您分享)。

12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15:46:51 | 只看该作者
大腦,很巧妙的控制著全身,他有幾個[班底]分管一些部門或系統,很好的監控全身。
大腦、中腦、橋腦、延腦、小腦、脊髓,這六個中樞大人物,住在蜘蛛膜保護的辦公室,每天泡在[脊髓液]中,指揮全局。為了求生存,他們發展出非常靈敏的系統來應付環境。
有負責情報蒐集的[感覺器官],有眼、耳、鼻、舌、身,負責收集環境的資訊,傳輸給中樞來分管判斷。為了正確的傳輸資訊,還發展了一套[神經系統],有自動運轉的[自主神經系統]和受意識控制[中樞神經系統],在這裡只能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我可厲害著呢,來【中醫科學館】參觀,我在詳細的和您分享。
我的神經網絡速度,每個地方不一樣,大約是每秒120米,雖然在動物界不算快,不過也還好。
神經網絡的同一個信號傳遞分有線傳遞和無線傳遞,為什麼會這樣,我還沒完全弄清楚。還有傳遞也分感覺神經上傳信息,運動神經下傳中樞指令,沒有[佔線]的問題,只有感覺神經傳來太多訊號的時候,大腦會處理不來,這時候會選擇忽略一些訊號,而做出不一定正確的判斷,例如[疼痛置換]、[高潮]、[疼痛記憶]、[昏厥]、[癲癇]……等等,有時候被利用來治病或減輕痛苦(如針灸),有時候會致命(如吸毒),有時候嘿嘿…我會利用這種特殊功能來促進繁衍種族。
Hippocampus(海馬體)是我的神祕區域,我負責解讀風險、長久記憶、…,還有癲癇、抑鬱和我都有關係,是一個醫學謎題,歡迎大家來探索。
12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15:49:12 | 只看该作者
神經的示意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16:15:13 | 只看该作者
有關經方和生理解剖的分析,我們先留在後面展出,現在進入[短兵相接]的展區,來看看中醫怎麼治病。
在大多數的中醫治療依循著[辨症論治]的原理原則來處方,也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大的侷限性,首先看病很麻煩,必須找醫生辯證,名醫可能在千里之外,所以經方再好?名醫再會辯證?對病人都是個難題和風險,所以大部分的人還是選擇西醫。
【中醫科學館】再建立之初,就想突破這個難題,所以我們團隊致力改造經方,配合生理學,歷經十數年臨床研究,多次改版,拋開辯證論治,在台灣做了千餘人的臨床[盲測],研究了一些通方,會在館內展出它的配方,現在只做一些理念的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7:38 , Processed in 0.0782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