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7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葛均波院士:追本溯源 从络病理论到泛血管医学 中西医理念相融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8 19:5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血管疾病按供血靶器官分别进行研究和治疗,但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逐步加深,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单部位治疗的局限性,提出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此类疾病。基于此,受到吴以岭院士建立络病理论的启发而提出的“泛血管”疾病概念,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思维,奠定了泛血管医学的学科基础。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期间,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就络病理论与泛血管医学共通之处,及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聚焦心血管疾病诊疗进展,从源头加强预防为先理念

葛均波院士指出,近年来,冠心病领域诊疗进展大部分都聚焦于精准治疗(腔内影像技术、基因检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精准诊断(功能评估)、精准处理等。特别是一些冠脉内生理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的应用,可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精准化治疗。

另外,新近发表于心血管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的一篇综述分析了过去50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总体来讲,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如适当运动、控制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戒烟等危险因素,是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的关键。但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相较而言,或源于对疾病上游因素未达到有效控制。毋庸置疑,进行疾病预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健康管理策略。

追本溯源,心肌梗死、脑卒中时至今日出现相关症状,并非一日而成,由于长久以来,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不运动等危险因素慢慢积累而成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甚至坏死,进而出现疾病症状。因此,随着对疾病认识越来越清晰,干预手段越来越多,要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应该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如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拐点才能够早日到来。

通络药物疏通微血管,保护改善内皮细胞,阻断疾病发展,解决临床治疗难点

当前,强调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的同时,也有专家提出,疾病预防还需要针对适当靶点,即疾病核心病理机制进行干预,比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就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疾病,不仅可发生于冠状动脉,还可发生于脑血管及全身血管。从更加微观的机制来看,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可能的始动因素导致的内皮细胞受损,会进一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除进行上游因素的预防,进一步保护可能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可更好保护靶器官。

葛均波院士表示,如果把人体的血管比作高速公路,现有的支架、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就是疏通“大路”的主要方式,但其他微小血管循环构成的“小路”可能仍旧不通。因此,心肌细胞的缺血情况仍得不到有效缓解。遗憾的是,临床上现有的机械治疗手段,尚无较好疏通“小路”的作用。而通过中药等药物治疗方式,则可更好地起到疏通“小路”的效果,为血管内皮细胞带来养分,更好维持功能。

已有循证证据表明,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络药物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甚至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要强调的是,内皮细胞存在不同形状、不同功能,若可应用现代化手段进一步证实,药物从结构上、功能上抑或其他方面,具体是如何改善内皮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使得证据链更加全面,相信通络药物可为相关疾病治疗作出更大贡献。
18
发表于 2021-5-9 10:16:44 | 只看该作者
   中风,中医的病因病机是: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所以治疗大法是镇肝熄风,不是通脑络!!现在的西化中医说:肝阳上亢,冲破脑络,血溢脑髓!随心所欲胡拉乱扯。
17
发表于 2021-5-9 10:04:52 | 只看该作者
      通心络等相关方剂,只能用做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稳定期,起到预防和恢复的作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散等方剂,没有一个方剂,或者对于方剂的古代原有解释与脉络相关。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9:59:39 | 只看该作者

一一络是络脉,络脉是经络之分支(主干为经脉)。经脉与络脉合而为经络,气血运行于其中。经络的原意就是血管,现行经络概念,气血运行的通道,本身也内在的包涵有血管的存在(血通道)。

将络说成脉络,说成是单独的血脉,血通道,将经络说成是单独的气通道,这是在置换概念,是在颠覆中医理论,是在给中医理论增添混乱。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将经络概念讨论修改为气(不含血)运行的通道,这就是在修改经络概念的定义,出现两个经络的概念了。那么,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也要重新架构了。

一一如果经络概念的定义改变了(由气血运行的通道改为气运行的通道),那么,经络与气血津液之关系,气与血之关系,气血与脏腑之关系(联结)……都要改变,都要重新架构,重新书写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9:58:45 | 只看该作者
破解中医,是指中医理论概念与体系不变,对其本质内涵与机理进行解读与分析。

中医理论概念不变,是指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外延不变。如果中医理论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动,此时就不是破解中医,而是构建中医了。因为出现了新概念,新概念往往意味着新理论。即便这个概念定义的修改,是打着回归经典,回归正统的名义,实质也是在置换概念(只是名称未变)。

比方经络概念,中医理论定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至于气血运行通道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是血管,是神经,还是血管与神经,或血管与神经都不是,是其它什么东西,这个都属于经络本质探讨的范畴,但经络的定义未变。如果将经络概念讨论修改为气(不含血)运行的通道,这就是在修改经络概念的定义,出现两个经络的概念了。那么,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也要重新架构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9:4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5-9 01:57 编辑

《汉书·艺文志》曰:“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络)…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书中把血脉与经络并列。《灵枢·脉度》曰:“经脉在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本藏》曰:“经脉者,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海论》曰“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经脉》曰:“经脉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内经》中的经脉包括经络和脉络,经络是精气运行的通道,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脉的分支是脉络。清代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还把络脉分为气之细络(气络)和血之细络(脉络)。
  构建脉络学说,传承创新中医血脉理论

一一吴院士构建的脉络学说,不仅仅是在传承创新中医血脉理论,是在颠覆传统中医理论(经络学说)。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189

12
发表于 2021-5-9 09:35:31 | 只看该作者
        肢解、分割中医概念,使之与西医解剖学概念相对应,找到所谓的“本质”,“科学本质”、“科学依据”、“科学所以然”、“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就是中医西化。经络不能肢解为:气络、脉络!中医的原义经是指大的、纵向的主干,络,是指主干的末端分出来的、小的、横行的网状枝条。没有气络、脉络之说。是对中医概念的曲解,并强加于中医!!
       中西医融合观,以中医概念为标准,不改变中医理论构架、不改变中医概念的原义,把西医理论构架解构、重组,使之与中医概念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临床上适用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5-9 09:11:40 | 只看该作者
       气络、脉络与经络是什么关系?先把这些中医概念说清楚。针刺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与气络、脉络什么关系?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具有固定的归属,五脏六腑与气络、脉络什么关系?诸如此类。
10
发表于 2021-5-9 08:45:58 | 只看该作者
         《气络论》指出,气络是人体内运行经气的网络,
===========================================
         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中医的“经气”是什么?如果是吴以岭自己说的话,与中医理论无关!
         理论中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运动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在一个理论体系内,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合乎逻辑的关系、联系。例如: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气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经与络的关系等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关系。
        吴以岭创新出:“气络”这个概念,请问:气络与经络、气血等概念是什么关系?如果这些关系说不清楚,即“气络”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不能流易、运动,就会造成“思维过程”就不能继续,支持湿温的混乱。
       脉络这个概念,《内经》中没有,只有经络这个概念!“气络”、”脉络“是无水之源,在中医理论中不能够流易、运动,只能造成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这是科学主义者急于“创新”的通病,把经络肢解分割、改造成西医的“血管”、“神经内分泌”,完全否定了经络学说。
       【气络是人体内运行经气的网络,】请问:经气怎么按照气络网络运行的?是按照十二经脉运行的还是按照营气、卫气运行的??针灸治疗疾病与“气络”、”脉络“什么关系?中医没有办法按照“气络”'脉络“指导自己的临床辨证论治!

       至于许多中药方剂具有疏通毛细血管、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陈可冀、赵步长等都有研究,他们的研究与脉络、气络没有关系,也能够说得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2:40 , Processed in 0.0984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