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24-2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7 20: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评按:这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方证不应;第二,服药方法不对;这里是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服桂枝汤,若不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而及时微汗,反容易出现烦躁现象。“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可能是刺风池、风府与桂枝汤有协同的作用;这应该是临床经验所得。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评按:这条应该是将两段错简到一起来了。第一句与26条相关联;第二句意义不完整,与23条、27条似乎原为一段文章。
    第一句“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即使大汗出,也不应出现脉洪大,而是微弱。服桂枝汤,出现大汗出,脉洪大,应该是白虎汤证误服了桂枝汤,因此不能再与桂枝汤了,应结合其它症状,随证治之。第二句文义清晰,只是没有前提,参考23条应该为: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形似疟,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一日再发,就是一天发作两次;较一日二三度发,人体津液损伤更严重,其它就不必解释了。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26]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评按:这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应该是白虎汤证,因为发热、汗出而误服了桂枝汤,发展为白虎汤加人参汤证了。再比对25条第一句:“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就更加清楚了。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十四。[27]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评按:根据这条可以进一步证实,23条的“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应是王叔和所为。这条虽然加了一个太阳病,但并非恰当,参考23条应为: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脉微弱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23条的桂枝麻黄各半汤、25条的桂枝二麻黄一汤与这里的桂枝二越婢一汤,本应为一个大段落即: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若身痒而面有热色者,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脉微弱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条中“此无阳也 ,不可发汗”,与23条“以其不能得小汗出”,25条“汗出必解”,应该都是王叔和所为;所以“此无阳也”,应该是王叔和的发明。“阳”在后面的条文中也出现过几次,按医经家的理论,应该指卫阳,而卫阳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津液;胡希恕认为“阳”是津液,其实就更直截了!
2
发表于 2021-7-8 06:24:40 | 只看该作者
          24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读】   
辨证施治是一个原则,是一种方法,“证”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和体征组合,是某一特定病理状态的反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系统内状态的运动就称为“过程”,所以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在中医临床上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组合的变化。病理状态是某一特定的病理形态与病理生理状态的组合,表现在西医临床上,就是一组症状、体征,各种化验、影象等检查结果的综合。病理状态与疾病不同,例如结核病,根据结核杆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肺结核、骨结核、脑结核、肠结核等病理过程。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其他部位,各部位的结核还会有急性、慢性、复发、化脓、合并其他感染等病理状态。再如肺炎,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细菌性肺炎可以演变成胸膜炎、脓胸、感染性休克等病理状态。疾病是一个系统,在一个疾病中可以分为几个病理过程,每一个病理过程都由许多病理状态组成。同一病理状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理过程和疾病中,如感染性休克可以发生在细菌性肺炎,也可以发生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中。所以证、病理状态、证态既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组合,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辨证施治的精髓在于根据“证”的变化调整用药,证的“固定”是相对的,证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这样理解《伤寒论》中的113方,举一反三,就能变化无穷。对于变化无穷的证态,治疗方法应当是多样性、多环节、多渠道的。本条则是桂枝汤与针刺的结合,也是辨证施治的范例,针灸应当与其他治疗方法广泛配合。现代医学应当是人类文化、科学、艺术的综合,治疗方法应当是药物、手术、针灸、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的综合。
25  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生姜切,一两六铢   杏仁去皮尖,十六个   甘草炙,一两二铢   大枣擘,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语释】
太阳病中风证,服桂枝汤后,因为未按照服药方法的要求去作,以至大汗淋漓,而病不除,如果脉象洪大,病情没有好转,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服桂枝汤;如果恶寒发热好象疟疾一样,一日发作两次,还需要发汗治疗。因为出了大汗之后不宜再大量发汗,所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该方的发汗作用比桂枝麻黄各半汤小。
桂枝汤取5/12,麻黄汤取2/9,二汤所取相合即本方。
26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
太阳病中风证,服桂枝汤后,大汗淋漓,病情恶化,出现极度烦躁,极度口渴,甚至于渴欲饮数升水而不解,同时见脉洪大、高烧。其病理学基础是高烧、大量出汗,引起机体大量失水失盐,所以出现极度口渴、烦躁,白虎汤是一个不发汗的解热剂,热退后,水、电解质紊乱会自动调整,人参起到全身调整的作用,防止休克的发生。本条与25条的区别在于极度口渴和烦躁,病情出现了质的变化。
27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擘,四枚   生姜切,一两二铢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越婢汤方:麻黄二两 ,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婢汤
【解读】  
越婢汤方:麻黄二两 ,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桂枝汤取1/4,越婢汤取1/8,二汤所取相合,即得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其病机是:表寒里热,而表郁较轻,里热也微。本方为解表清里之轻剂,与大青龙汤的病机相似,大青龙汤为解表清里之重剂,它们都是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证态,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桂枝汤与白虎汤之间的过渡证态,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白虎汤之间的过渡证态。
23、25、27三条都是太阳病中风证的轻证,但是轻重程度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过渡证态,桂枝汤与麻黄汤之间的过渡证态是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可见在《伤寒论》中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所以方与方之间也是可以叠加的,证、病机与方之间有着相对应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证态”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连续性,辨证施治就是建立在这种“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连续性”的辩证法基础上的。所以辨证施治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辨证施治具有举一反三,变化无穷之妙。

3
发表于 2021-7-8 18:34:03 | 只看该作者
辨证施治是一个原则,是一种方法,“证”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和体征组合,是某一特定病理状态的反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系统内状态的运动就称为“过程”,所以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在中医临床上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组合的变化。病理状态是某一特定的病理形态与病理生理状态的组合,表现在西医临床上,就是一组症状、体征,各种化验、影象等检查结果的综合。

中药症状不是体征,不是疾病或病理表现本身。
中药症状,疾病或病理是分属于不同生理系统的人体物质结构的变化。
中药症状是疾病的原因部分,现代病理研究的病因是相对病因,而中药症状是绝对病因或是根本病因。
用治症状的中药也能治愈疾病,就说明了中药症状是疾病的原因部分。
4
发表于 2021-7-8 18:36:4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症状是现代病理研究的病因的病因
5
发表于 2021-7-8 18:42:34 | 只看该作者
同一病理状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理过程和疾病中,如感染性休克可以发生在细菌性肺炎,也可以发生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中。

在一个疾病中可以分为几个病理过程,每一个病理过程都由许多病理状态组成。

“证”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和体征组合,是某一特定病理状态的反映。

逻辑混乱之极
6
发表于 2021-7-8 18:51:01 | 只看该作者
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

确定的人确定的疾病中的中药症状种类是有限的,症状变化也是有限的。
确定的人确定的疾病中的中药症状变化不是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07:54 , Processed in 0.0492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