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67-70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9 2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三十。[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评文:这条伤寒吐、下后,胃部出现了虚寒性症状,所以不可能是太阳伤寒,应该是个太阳病桂枝汤证。心下,也就是胃部,出现腹满、胃气上逆、上冲胸膈的症状;这是因为吐、下,劫去了人体气血之源,导致病人津血骤虚,所以站起时就感觉头部眩晕;而“脉沉紧”,说明水湿郁滞于胃肠中了,这就是个太阴病,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其中桂枝温通人体津血,白术、茯苓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灸甘草补津液,共治这个因吐、下所致的坏证;如果腹胀满严重,可加厚朴理气除胀。
    致于“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应该是王叔和或他人所赘。如果真的发汗,出现身振振而摇的症状,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明显是病重药轻了,可用真武汤治疗。这条应该是:
    太阳病桂枝汤证,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一。[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评文:这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说明发汗前没有恶寒现象,这就排除了太阳伤寒;应该是少阴伤寒用了太阳发汗法,所以病不解,反而出现了恶寒证。这里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明显方证不对应,可用桂枝加附子汤甚或附子汤治疗或加减治疗。
    后面有“疑非仲景方”,有道理!应是林亿辈所附。因为中医大夫各有各的用药习惯,芍药甘草附子汤和后面附子泻心汤,明显与张仲景的用药思路不同,这条不是王叔和即兴所作,就是搜采的其他经方家的方证。但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老年人虚寒性小腿抽搐,很好!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三十二。[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 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评文:这条没有初始症状,但“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说明原来不是太阳伤寒,应是少阴伤寒,所以用太阳病发汗法,不解;于是,又用了下法,病仍不解。但是,发汗损伤了人体的津液,下之又损伤了人体的津血之源,因此病人出现了烦躁不安的症状,这是少阴并厥阴病了。结合少阴病篇的296、298、300条可知: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下利、厥逆等症状,这样就发展为三阴并病了。方中用四逆汤温补、温通人体津血,加人参增强补津液的作用,茯苓通过利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五药协同治疗此坏病。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70]
    芒硝半升 甘草二两,炙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煮两沸。顿服。
    评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68条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紧接着是:“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不恶寒,但热者,即使为阳明病,也应随证治之,不能简单地就“与调胃承气汤”治疗。   
    张仲景用思精,方证对应严谨,其方可用可法;而这种粗旷的治疗思想,只会将疾病治疗得更加复杂,这类条文应该是王叔和即兴所为。

点评

先生不懂医古文!  发表于 2021-9-10 08: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7:31 , Processed in 0.1730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