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96、9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8 15: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96]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评文:张仲景的“论广《汤液》”,在王叔和撰次后,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传抄至宋,经林亿辈校修为现在的《伤寒论》,书中仍有十几个以大概日期、描述伤寒后病情发展变化的条文;而且都是二旦、四神大小方证或其演化方,这样的条文应该是《汤液经法》的内容。这里“伤寒五六日,中风”;没有说是否治疗过,其“中风”应是王叔和或后人、因症状发生了变化而附加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后人称之为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其中往来寒热是在表的症状,因太阳伤寒迁延失治或误治损伤了人体津液,所以发热与恶寒不能同时出现,而是交互产生;胸胁苦满,是因胸胁部津血的流动量不足引起水湿郁滞,于是病人就有了胀满的感觉;嘿嘿不欲饮食,也是因为胃肠道的津血流动量减少,导致食欲减退;心烦,是因病人心胸部有郁热而烦;喜呕,是因胃中有水饮所致;这就是所谓的“半表半里”。有人认为是指部位,实际上是指症状:即一半症状在表一半症状在里。其实,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已涉及到表、中、里三个部位了,是一个以少阳病为主,外合太阳、内并太阴的合并病;因此,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或加减治疗比单纯用小柴胡汤更好!后面“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这些或然证,主要涉及的是中、里部的症状,其实个别已与四大主证产生了矛盾,这可能是王叔和或后人所为。
    在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清散邪其实热,半夏生姜祛水止呕,人参甘草大枣温补津液;小柴胡汤证其实是一个少阳太阴合病,后人多将其等同于少阳病,是错误的!下面的加减与小青龙汤证一样,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小柴胡汤证的病机,纯粹就是机械的药证加减,所以参考价值不大。
    小柴胡汤在陶弘景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为大阴旦汤,方中半夏为一升,另外还有芍药四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心中烦懑,胸胁支满,往来寒热者方。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四十九。用前方。[97]
    评文:这条明显是用医经家的岐黄理论,解释小柴胡汤的方证。在孙本《伤寒论》上也有此条,因此多是王叔和即兴所作。其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虽然言过其实,但说的很有道理!伤寒失治或误治,五六日时还没好,人体由于驱邪外出或误治导致津血虚弱,抵抗能力下降,邪热从体表逐渐向心胸部转移了,即少阳部,亦即血分、心血管系统。但“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人体津血较虚,胸胁部津血流动量不足,导致水湿郁滞,病人感觉胀满而已。“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这是将休作有时的往来寒热与嘿嘿不欲饮食,归结为正邪纷争了。“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这里是对呕与胁膈中痛的解释,也是错误的!“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服小柴胡汤后,一般不会出现渴证;即使出现了,但凭一渴证,也不能判断是阳明病!而但以法治之,还是正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7:28 , Processed in 0.1284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