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18 15:5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血瘀证实质与活血化瘀中药的科学化研究一直是传统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血瘀证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是其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特征是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明显增加,血液处于浓、黏、凝、聚化状态,引起血流缓慢、组织灌注不足、红细胞聚集等病理表现。当前对血瘀证的研究是从血管和血液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认为血瘀证的机制与血小板活化、过度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的损伤与凋亡等有关。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形成血栓,还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血小板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组有45个血小板差异蛋白质点,14个差异蛋白质,10个有可靠数据支撑的血小板差异表达功能蛋白质点,从中可以发现,除血小板膜蛋白外,还包括了许多血小板骨架蛋白,证实血小板活化不但可引起其膜蛋白的改变,亦可导致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即从无黏性的、盘状的循环血小板变成有黏性的、有突起的血小板胶状物。动物实验证实,气虚血瘀证模型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是造成气虚血瘀证免疫调节失衡的分子机制,也是益气活血中药作用的免疫学分子基础。对活血化瘀方药开展的系列研究表明,丹参、三七、当归、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和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冠心Ⅱ号等活血化瘀复方均有抗血小板活化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脂质过氧化、抗炎等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2
发表于 2021-10-18 17:38:27 | 只看该作者
       气虚血瘀证
=====================================
       血瘀证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气虚血瘀证,仅仅是血瘀证中的一个证。
      血瘀证分类:
      温病中的营血分证
      《伤寒论》中的蓄血证
      外伤瘀血证
      症瘕血瘀证
      气虚瘀血证
      妇科瘀血证
      气滞血瘀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1-10-18 17:47:20 | 只看该作者
      血瘀证的分类,现在还没有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医生分类是我个人的浅显认识。请批评指正。
     参看《中西医融合观续》152页~187页      第二节瘀血-凝血证态。
4
发表于 2021-10-18 17:49:54 | 只看该作者
        陈可冀、吴以岭、赵步长,搞的都是气虚血瘀证。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17:53:29 | 只看该作者
血瘀证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是其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特征是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明显增加,血液处于浓、黏、凝、聚化状态,引起血流缓慢、组织灌注不足、红细胞聚集等病理表现。当前对血瘀证的研究是从血管和血液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认为血瘀证的机制与血小板活化、过度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的损伤与凋亡等有关。

一一基本赞同。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18:03:18 | 只看该作者
动物实验证实,气虚血瘀证模型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是造成气虚血瘀证免疫调节失衡的分子机制,也是益气活血中药作用的免疫学分子基础。

一一没讲到要点。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证加血瘀证。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基础,本贴中已阐述。气虚证的核心病理改变基础,有低血压、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及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组织细胞能量代谢不足或低下。








点评

这句话讲得不大好。我理解气虚血瘀证这名称,与其他分证相比,至少有暗示气虚是血瘀的原因之一的意思。“加”字把这层意思去掉了,变成这2证是平行发生的意思。 其实用水管去比喻血在血管内的流动颇能提供直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19 08:32
7
发表于 2021-10-19 07:56:21 | 只看该作者
       血瘀证与痰证密切相关,痰证引起血瘀,血瘀发展为痰瘀交错。以西医而言,炎症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炎症介质始终参与其中,血液凝固之后被纤维化,是痰瘀交错的结果,(中医称为癥瘕,属于血瘀)。
        气虚血瘀证,也不是院士们研究的那样局限于血管与血液的病变!
        详细情况,请看《中西医融合观》续    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
8
发表于 2021-10-19 08:32:1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10-18 18:03
动物实验证实,气虚血瘀证模型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是造成气 ...
没讲到要点。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证加血瘀证。

这句话讲得不大好。我理解气虚血瘀证这名称,与其他分证相比,至少有暗示气虚是血瘀的原因之一的意思。“加”字把这层意思去掉了,变成这2证是平行发生的意思。

其实用水管去比喻血在血管内的流动颇能提供直观的理解:水管出水端不见水,固然可能因为有堵塞(瘀),但也可能是水泵力不够(虚),亦可能是塞物把管粘在一起了。两者明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点评

一个方法就可以了,换一个新管子。  发表于 2021-10-19 15:57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8:48:22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1-10-19 00:32
这句话讲得不大好。我理解气虚血瘀证这名称,与其他分证相比,至少有暗示气虚是血瘀的原因之一的意思。 ...

这句话讲得不大好。我理解气虚血瘀证这名称,与其他分证相比,至少有暗示气虚是血瘀的原因之一的意思。“加”字把这层意思去掉了,变成这2证是平行发生的意思。

一一气虚血瘀证,可以是气虚引发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也可以是血瘀引发气虚,血瘀为本,气虚为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9:08:37 | 只看该作者
气虚证与血瘀证,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证候(病理过程或状态)。气虚血瘀证则是复合型证候,可以是互为标本,相互转化。或者仅仅是相兼相并之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0 19:24 , Processed in 0.0558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