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218、219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7 14: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218]
    评按:这也是医经家的言论,而且语言混乱,没有意义!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219]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评按:“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其中“发汗则谵语”,应是:发汗则谵语甚;这个发汗应是特指麻黄汤发汗。这条外证是: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这是湿与热充斥在体表。内证则是:腹满,谵语、遗尿;其中谵语、遗尿是邪热损伤人体津液所致,而腹满并非是因为大便硬,而是湿热郁滞于胃肠道中。可用大青龙汤证加减治疗。“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明显方证不足。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4:37:45 | 只看该作者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一十八条 原文: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释义:(误汗所导致的表虚里实证。)   
   
病伤寒四五日,脉象沉而气喘胀满。沉脉是病在里,而反治以发汗法,以致津液随汗越出,大便因而困难。汗出为表虚,便难为里实,时间延久,就会发生谵语。      
喘满症候,有因于表邪敛束,有因于里气壅塞。但表邪致喘必有恶寒、发热等表症,里实之喘必有恶热便秘等里症。同时表症之喘满,其满在胸部,其脉必浮;里症之喘满,其满在腹部,其脉必沉。本症喘满脉沉,属里不属表可知,可是反用发汗剂以发其汗,以致津液外越,而肠中干燥,大便为难。所谓表虚,指汗出而津液越于外,里实,指便难而燥实结于内,但燥实程度尚不太甚,所以时间较久始发谵语。它与前条“表虚里实”的含义有所不同,前条表虚是指风邪在表而表虚症未罢,谵语是里实症已具,表里症同见,所以提出治疗原则,“过经乃可下之”。本条纯属于里症,表虚是指误汗而汗出津液外越,里实是指肠中干燥而便难,所以预断病的发展趋势为久则谵语。各有侧重,不应混同。有的注家认为表虚是表陽不足,有的认为表虚即表和之意,均不够确切。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为邪气离表而入里,转化为陽明里实证。热气壅滞则腹满;燥热上逆则肺气不利而喘;脉沉主实热在里。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   病属里热实证,而医者反而误用发汗法治疗,更助里热,蒸迫津液外泄,使胃肠干燥更甚,邪热亢盛愈烈,故不惟喘满不除,而且酿成陽明燥结之患,于是大便难。言“表虚里实”者,以明燥结之根由,盖不当汗而误汗,津从外泄,腠理疏松,是谓“表虚”;胃肠燥结,大便不通,是谓“里实”。时间愈长,津液愈耗,里热愈炽,浊热上扰心神,则又可发生谵语。
己亥年八月十三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一十九条 原文:三陽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①三陽合病:太陽、少陽、陽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②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③面垢:面部油垢污浊。
释义:(三陽合病偏重阳明的证治及禁例。)      
太陽、陽明、少陽三经合病,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转侧困难,口中麻木不仁,面部垢浊,谵语,小便失禁,如见身热、自汗出的,是邪热偏重于陽明,主治用白虎汤。若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谵语更甚;若妄行攻下,就会造成额上出汗,四肢冰冷的变症。   
本条论述三陽合病而重在阳明,治以清法为主,不可妄施汗、下。   
三陽合病,谓邪热壅盛,同时侵及三陽经。太陽经行于背,陽明经行于腹,少陽经行于胁,三陽经被邪热所困,经气不利,背部、腹部和胁部均受影响,但以陽明经之邪热壅盛为重,故腹满身重,甚至难以转侧。也可解释初为三陽合病,目前已成陽明燥热壅滞,胃气不能下行,气滞于腹。胃热炽盛,消耗津液,口舌俱为焦燥,故食不知味,语言不利,谓之口不仁。足陽明之脉循于面部,手陽明之脉亦上行面部。今陽明邪热壅滞,熏蒸胃肠浊气上泛,因而面部如有油垢而不净。胃热循经上扰,神明不安,而见谵语。热盛神昏,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若自汗出者”,正说明陽明热盛而迫津外渗。可见此三陽合病,邪热充斥表里内外,而以陽明热盛为主,故当治取陽明,以白虎汤清热保津。   
此证表里皆热,以热为主要矛盾,故既不可再发汗以解表,也不能泻下以攻里。若误认身重为表,妄发其汗,则里热愈炽,而津液愈伤,故谵语转甚。若不识热壅气滞之腹满,而误作陽明腑实,妄用下法,是诛伐无过。严重者,陰液竭于下,陽气无所依附而上越,则额上生汗;陽不达四末,陰陽气不相顺接,则手足逆冷。各种变证均由误治之所发,可见陽明无形燥热之证犹须禁汗、禁下。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一句应接在“谵语遗尿”后边,如此才方证相符,此为倒装文法。否则,误下后额上生汗、手足逆冷属于虚证,使用白虎汤就不合病机了。
辨证论治: 主症: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热,汗出,口渴,脉浮滑。
成因:无形邪热炽盛,充斥表里。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己亥年八月十四
3
发表于 2021-12-8 16:58:26 | 只看该作者
218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词解】
脉沉:近代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研究指出,心搏出量少时,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减小,血管充盈不足,血流缓慢,使脉搏位沉。
喘满:喘是指呼吸加快,严重者为呼吸困难;满为腹部胀满。表证的喘满其满在胸部,其脉必浮;里证的喘满其满在腹部,其脉必沉。
【解读】
本条与上条相比病情各有侧重,本条出现呼吸加快,腹部胀满,但是没有谵语,说明阳明病燥屎不严重;脉沉即心搏出量少,血压降低,说明已经进入低血容量失代偿期,比上条严重,已经不是表阳虚,而是将要进入亡阳阶段。这时肠道血供减少、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再发汗,就可能引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形成二次感染,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谵语,此时机体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障碍阶段。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冷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词解】
三阳合病:即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发病。
口不仁:口中麻木。可表现为语言不利,舌燥、食不知味。
面垢:面部油垢污浊,如蒙尘垢。
【解读】
176条已经讨论过白虎汤证,白虎汤证的发热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最早期表现,主要是由于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的,其适应症主要针对毒血症、病毒血症引起的高热。如果有细菌感染,必须与其它药物配合。如果体温不甚高,不宜应用。如果有燥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不宜单独应用,因为白虎汤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病毒及解热作用,抗菌作用较小。本条与213条对照,本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是一组非特异性症状,是由于高热本身引起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变化,这一点与213条一致,所不同的是,213条有大便必硬,所以小承气汤主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05:30 , Processed in 0.0487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