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质强弱与阴阳气血的生理偏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9 17:4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体质强弱与阴阳气血的生理偏颇
人体的体质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体质的强与弱;一是指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气血的相对偏颇状态。
体质是人体阴阳精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物质与功能状况的综合体现。体质的强弱是表示人体健康的等级和层次,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和弱,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强与弱。体质强的人,抗邪、躯邪、调节、修复的能力强,不易感受邪气而发病,发病多表现为表证、实证、热证,发病后也容易康复;体质弱的人正好相反,易感受邪气而发病,发病多表现为里证、寒证、虚证,且康复相对较慢。体质强的人他的阴阳气血的充盈度比较高,阴阳气血相对平衡的调节能力比较高,相反体质弱的人他的阴阳气血的充盈度相对比较低,阴阳气血平衡的调节能力相对也比较低。同时体质的强与弱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个体的健康人,在他的一生中他的体质就有强与弱的不同。一般来说,婴幼儿期和老年期相对于青壮期的体质就相对的要弱一些。所以说作为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说,其在一生的生长壮老的各个不同阶段,体质是有强与弱的差异的。虽然阴阳气血在不同阶段是相对平衡的,是健康的,但在阴阳平衡的等级和层次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弱是相对的弱,并不意味着有病。健康个体与个体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体质强弱的不同,有的人体质相对较强,有的人体质相对较弱,只要他们的阴阳气血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它们的偏颇在生理范围之内,仅管他们有体质的相对强弱之分,但他们都是健康的。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体质强弱的差异,体质的强与弱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灵枢·本脏》说:“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又《素问·经脉别论》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也。”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在病邪的质与量等同的情况下,体质强的人,由于脏气充盛,抵御疾病的能力强,一般不易得病,一旦得病,正邪斗争表现的比较激烈,故多表现为表证、热证、实证,病多易愈;同样的道理,体质弱的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弱,易得病,一旦得病多表现为里证、寒证、虚证,病多难愈。除了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有疾病之外,其余的婴儿都是健康无病的婴儿,他们的先天禀赋虽存在强弱的区别,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后天的获得,包括后天之精的营养、社会自然环境、家庭教养,文化修养、民族习俗等影响,他们的体质仍会有强弱的差别,但只要没有疾病,我们就认为他们是健康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内经》从正邪矛盾的两个方面,从矛盾的内因外因两个角度,辩证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忽视那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在正邪斗争的过程中,邪气的力量如果超过了个体体质状况所能允许的抵抗能力,即超过了机体维系生理平衡的能力,就会导致机体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产物的产生和滞留造成疾病。体质强的人,如果邪气的力量特别强,超过了它的抵抗能力,同样也要得病。所以我们重视正气的强弱固然重要。认识邪气的轻重,必要的“避之有时”有时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身体很棒、很强壮,由于生活起居失于调养,不重视对邪气必要的躲避,逞能持强而得病早夭的人,屡见不鲜;而有的人虽然身体体质较弱,但能很好的保养自己的身体,以享天年,无病而终的人也不少。
体质的另一个方面是指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体质偏颇。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是阴阳相对平衡。但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它有一定的阈值范畴。在一定的范畴内,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是允许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的体质偏颇(与王氏体质学的八种偏颇体概念不同)。这种偏颇随时都可能被体内外的各种致病因素干扰而被破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常的生理性的体质偏颇,是个体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中产生的。体质的这种生理偏颇对疾病的产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疾病的性质、从化、转归、预后。并且表现为对某些疾病的倾向性与易感性上。
外感六淫之邪伤人发生的从化与传化,就和生理状态下的体质偏颇因素分不开。所谓从化是指外感邪气侵入人体之后,随着人体生理状态下阴阳气血偏颇特点而发生性质的变化。所谓转化是指六淫之邪,由表入里,自浅入深的传变次第。六淫之邪各有其特点:如寒主收引,易伤阳气;热主开泄,易耗津液;湿邪凝滞,壅塞气机等等。其伤人也,有的自始至终保持其原来的性质,有的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起性质的改变,甚至变得与原来的性质完全相反。这与人生理状态下的阴阳气血偏颇状态和邪气的性质是有密切关系的。一般来说从化大都发生在邪的性质与病人的体质有着寒与热、阴与阳等相对立的情况下。如寒邪伤人,在太阳之表,还有寒邪的特点,如恶寒、无汗、身痛、脉紧等。若其人正气盛、或体质偏阴虚血虚、或素有蕴热、或阴虚内热、正邪相争的结果,一般说都会从寒化热,由表寒证转化为阳明的里热证,这时的热邪和表证时的寒邪性质就完全相反了。若其人正气虚、或体质偏阳虚气虚、或脾虚有湿、或阳虚有寒,则寒邪就可以由太阳之表传入三阴之里,出现三阴虚寒证,甚者一开始就出现直中三阴的症状。当然由于汗下不当、或病邪日久,正气受损,也可能由阳明实热转化为三阴寒证。温热之邪伤人,在卫分表现为表热证,其从化和传化也随着体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若其人正气素盛、或体质偏阴虚、或素有蕴热、或阴虚内热,温热之邪可以保持其原来的特点,由卫而气而营而血,伤津耗液,损阴动血。若内热盛或有痰浊,也可直入于里,一开始即出现营分、血分的症状。这和伤寒直中病机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就是中医学说的同气相求。若其人正气虚、或体质偏阳虚气虚、或素体阳虚有寒、或脾虚湿盛、或恣用苦寒。温热之邪也可以从热化寒,由表热证转为里虚寒证。湿邪伤人,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重浊,易阻塞气机,弥漫三焦,三焦主水道,湿浊趋下流,从而决定了湿邪要从三焦论治的特点。但湿邪是化寒化还是从热化,是湿化为湿热,再进一步化为温热挟湿,进而化为燥热,还是由湿化为寒湿,也是和体质的生理偏颇和宿病的阳热和阴寒分不开的。过用寒凉或过用辛热,自然也是湿邪化寒化热的原因。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理体质的偏颇和素有蕴热、阴虚内热、脾虚有湿、阳虚有寒病理性偏颇(也就是宿病)是有原则区别的,后者对邪气的从化作用要比生理性的偏颇大得多。
在内伤杂病中其原有的生理体质偏颇状态对疾病性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如忿怒伤肝,有的表现为肝气郁结(木不疏土),有的表现为肝气横逆(木克土),一为不及,一为太过。有的表现为郁久化火,有的表现为郁久化寒,这都和患者的体质和宿病有明显的关系。偏阴虚血虚体质、或素来肝旺,若遇不平之事,恼怒则肝气横逆,克制脾土,出现两胁胀满,烦燥起急,呃逆呕吐等有余症象;反之若偏阳虚气虚体质、或平素肝胆气弱,一旦情志拂郁,则表现为两胁不适,郁闷不乐,叹气频频,心悸气怯等不足症象。前者多从热化,后者多从寒化。再如痰、饮、湿、水为病,多发生在脾肺肾功能失常的病人。因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为气化之根。若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不气化,都可使人体水液代谢发生紊乱,停湿为饮,聚而为痰,壅而为湿,留而为水。但由于人体生理性的阴阳气血偏颇或病理性的偏颇,就导致有寒痰、热痰,寒饮、热饮,湿热、寒湿,阴水、阳水的不同。伤食的病人,饮食不节,饱食伤胃,食阻中焦,在正盛或阳热之体,食滞多从热化,甚则出现阳明燥结的见证,治当寒下;而平素偏体弱阳虚之体,就多从寒化而成寒食积滞,治当温下。咳嗽何以有痰热、痰湿、燥热之殊,胃痛何以有寒热、瘀血之异,莫不与体质的生理偏颇和宿病的病理偏颇有关。这样的例子在内科杂病中是比比皆是的。
体质生理性的阴阳气血偏颇对病邪的从化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病邪是从寒化热还是从热化寒,这种偏颇在健康个体的病邪从化中,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同气相吸的作用,这种偏颇也表现为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如偏阳虚的人病邪易从寒化,易感受寒邪;偏阴虚的人病邪易从热化,易感受热邪;偏气虚的人病邪易从寒化,易感受湿邪;偏血虚的人病邪易从热化,易感受燥邪等等。素体阳虚、素体阴虚、素体有热、素体有寒不是指的体质的生理性的偏颇,而是宿病。是病理性的偏颇,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病理性的偏颇,由于它本身就是病证,阴阳气血已经失调,如再感受新的邪气,宿病对新病从化与转化影响肯定是很大的。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体质病理中对从化与转化的论述完全是宿病对新病的影响,他的偏颇体质类型阴阳气血已经失调,本身就是病证,是病理表现。是宿病而不是体质。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18页)中说:“由于机体自身生理范围内阴阳的偏盛偏衰,决定了个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从而对外界剌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不同,也就是选择性不同,正所谓‘同气相求’。所以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不同。一般而言,偏阳质者易感风、暑、热之邪而耐寒,感受风邪易伤肺脏,感受暑热之邪易伤肺、肝、肾之阴气。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感受寒邪后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由于个体对某些病人的易感性不同,进一步决定了不同体质的人不同的发病倾向性,如阴虚之体易罹肺劳、咳嗽诸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泄泻、痹病等……如素体阴虚阳亢者,功能活动相对亢奋,感邪后多从阳化火,疾病多向阳热实证演变;素体阳虚阴盛者,功能活动相对不足,感邪后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寒实或虚寒方面转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话可分前后两部分,前一段谈的是自身生理范围内的阴阳偏颇,对外界剌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和我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但后一段所谓体质偏颇:阴虚之体、阳弱阴盛体质者、素体阴虚阳亢、素体阳虚阴盛者,这里的体质偏颇已经被换成病理体质而不是前一段的生理性偏颇,概念被置换了。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是是病理体质,是病理表现,是不能等同生理表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6:42 , Processed in 0.0467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