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225、226、22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12 20: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225]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评按: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其实,就是后世所谓的阳浮了;这是个白通汤证。用四逆汤治疗,并不对证!应该是王叔和错简了。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26]
    评按:胃中虚冷者,即使能食,但对水液吸收也比较困难,所以饮水就想哕。
    在阳明病篇中
其实真正的阳明病条文并不多;因为王叔和不懂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六病真谛,搜采了不少医经家的言论,再加上自己的总结与发挥,将阳明病篇搞得一塌糊涂了!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227]
    评按:“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这应该是太阳少阳合病了。“能食者则衄”,这时如果吃得太多,人体代谢的热量就会增加,很容易流鼻血。这应该是医经家临床所见,如果是经方家,就会随证治之。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20:46:00 | 只看该作者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五条 原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释义:(辨表热里寒之格陽证的证治。)      
病人脉浮而迟,表有热象,里是虚寒,泄泻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汤主治。      
陰寒内盛,陽气衰微,不能运化水谷,则泄泻完谷不化。因此,见到下利清谷,就可知道是陽虚里寒。虽然兼有表热症状,也应当先温其里,这是表里症同具,里虚者应当先治其里的治疗原则。   
表证可见脉浮,但多为浮紧、浮缓或浮数,必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表证。陽明病可见脉浮,但多浮滑而数,必见汗多或便结,为里热充斥内外之象。此处“脉浮而迟”,浮主外热,迟主里寒,即“表热里寒”,更兼下利清谷,则揭示疾病的本质是里真寒而外假热。也就是说:脉迟主在里之陰寒,是疾病之本质;脉浮主在外之假热,是疾病之表象。肾为水火之宅、陰陽气之根,故陽气藏于陰内。少陰虚馁,陰寒极盛,则在里之真陽无所依附,反而浮越于外,出现里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故脉浮应是外假热,甚或兼见汗出。此证貌似陽明病之热证,实际是陽虚陰寒的少陰病“格陽”证,其中“下利清谷”是辨证关键,颇能揭示疾病本质,说明肾陽已经十分衰惫,不能温养脾陽,属于“釜底无薪”之极度虚寒证候。由于此属里真寒、外假热,故治用四逆汤,急温少陰,以回陽救逆,通达内外陽气,并引导外浮之陽内潜归根。真陽得助,陰寒驱散,则假热自然消失。否则,陰液下竭,陽气浮散,则成陰陽离决之危候。
辨证论治: 主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口渴,小便色白,厥逆,呕吐。
成因:肾陽虚衰,陰寒内盛,里真寒而外假热。
治法:回陽救逆,通达内外陽气。
方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己亥年八月廿十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六条 原文: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释义:(辨胃中虚冷证。)      
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的,饮水后,呃逆则会出现。      
胃为陽土,主纳谷,饮食入胃,全赖胃中陽气以运化。若胃陽虚衰,不能熟腐水谷,则不能饮食;陽虚则寒邪必盛,饮水不得布化,而水寒相搏,胃气不降,则气上逆而发生呃逆。但是,不能食亦有属于陽明燥热结实的。本症在治疗方面,自当以温陽驱寒为主。   
如果胃气虚寒,则受纳、腐熟无权,水谷不能消化,故不能进纳水谷。若强予饮水,则水寒内抑胃陽,使胃中虚寒更甚,胃气不能下降,反而逆行于上,故而发生呃逆呕哕之变。
己亥年八月廿一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七条 原文: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释义:(论述陽明气分热盛致衄。)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进食的,将要发生鼻衄。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乃陽明气分风热上炽,可能会发生衄血。所谓“能食者则衄”,并不是说能食是鼻衄的先兆,这应与“陽明病,能食者,名中风”,联系起来理解,“能食”表明是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上盛而口干鼻燥,由是推知热盛迫血上逆自清窍外溢,从而预断将要发生鼻衄。其机制即是由气入血,当然也并非绝对,假使早投清泄气分之剂,鼻衄是可以避免的。   
本条“脉浮发热”,是陽明热盛,鼓动气血运行,热势充斥内外之象。足陽明胃之经脉,起于鼻旁,环口,循于面部,陽明经中有热,则口干鼻燥。热能消谷,故尚能食,同时也表明气分燥热虽盛,但未入腑成实,因腑中无实邪阻滞,所以能略进饮食。陽明经脉,多气多血。热势亢盛,迫血妄行,陽络损伤,则见衄血。
己亥年八月廿二
3
发表于 2021-12-13 06:40:56 | 只看该作者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参考324条
      226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解读】
本条与“194 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的机理一样。“胃中虚冷,不能食”诊断已经明确,“哕”则是“饮水”、“攻其热”引起的变证。
227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解读】
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以“能食、不能食”辨别阳明中风与中寒,这是指一般情况下,并非绝对如此,也有不能食而中风者、能食而中寒的。 阳明中风“能食”,只是表明病变的性质是风热之邪,所以引起脉浮,发热、口干、鼻燥,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引起鼻衄。这是因为在鼻中隔的前下区,黏膜下就是软骨,黏膜很薄,没有黏膜下层,却有五条小动脉在此交汇;发热使呼吸加快,鼻黏膜蒸发量加大,鼻黏膜干燥,加之鼻中隔的前下区的特殊结构,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13:17 , Processed in 0.0506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