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究竟什么是中西医融合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09:4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3-2-28 01:45 编辑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3条
【原文】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卫气虚,是脑中风的病机!
          卫气强,是太阳表虚证的病机!

           差之分毫谬之千里!

132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11:22:02 | 只看该作者
        下午3~5时(即申时)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以西医而言,是内毒素血症的一种临床类型,特别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经C3旁路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⑤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代谢的改变;⑥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
         各类疾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急性肝炎37-64%;爆发性肝炎58-100%;丙肝61.54%;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85%;烧伤85%;败血症70%;多器官功能衰竭100%;急性胰腺炎90%;皮肤软组织感染70-81.1%;腹腔感染72-84%;尿路感染70-80%(肾炎)、癌症70%;肺炎100%;上感100%。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许多非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及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绝大部分出现内毒素血症,血浆中内毒素血症主要来源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因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如下几方面有关:
(1)肠道内毒素生成和摄取增多(肠道微生物移位)
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和肠粘膜免疫屏障的破坏,内毒素移位,进入血循环;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粘膜缺血、萎缩、破损、脱落均可造成内毒素移位,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减少了对抗生素敏感的厌氧菌的数量,导致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突破粘膜屏障而移位进入血循环。
(2)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减退,大量内毒素在肝脏未经解毒溢入体循环。
(3)门体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绕过肝脏,未经灭活解毒,涌入体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
(4)淋巴液生成增加,腹腔淋巴管--胸导管是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重要替代途径。
(5)外周血内毒素灭活功能降低,各种原因造成的外周血灭活内毒素能力下降,易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133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17:11:48 | 只看该作者
       四论营卫

《金匮要略》中的许多条文,都是运用营卫解释的,营卫不明白,《金匮要略》就学不懂。下面把涉及到营卫的原文摘录出来,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条
【原文】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中医认为:】
这种劳伤营血,阴血虚少,阳气浮动,燥热内生,势必导致消渴病变。是消渴-糖尿病的病机。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  9条
【原文】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中医认为】
  寸口主肺,卫气通于肺,寸口脉弦而紧,紧为寒,弦则卫气为寒邪所结而不行。卫气不行,则阳气无以充腠理,司开关,藩蓠不固,故恶寒;卫阳不行,肺气不利,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人体内的水液和来自水谷的津液,不能正常行于水道,反走肠间,遂横流于肌肤则水肿。此言水气病之形成,责在卫阳虚,影响到肺所致。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  21条
    【原文】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中医认为】
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从脉象可知本病的病机是:沉紧相搏,寒水相摶,结在关元(下焦),疾病开始的时候病情轻微,年轻体盛不觉得有病。年长阳衰之后,营卫不想和谐,阳损阴盛,原来结于下焦的寒水就会妄动,挟持肾气循冲脉上逆,于是出现喉咽塞噎,胁下急痛等临床表现。
【解读】
水气病,例如:长期大量腹水,腹压增大,导致胃食管反流。即“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是形成胃食道反流的病机。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   30条,31条
【原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中医认为】
本条所述气分病调营卫、转大气的治法,不仅适用于水肿病,其他如血痹、虚劳、胸痹等病,亦常采取这种治法。“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其理论依据。
接31条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方中桂枝温通心阳,温化水湿;附子温暖肾阳,蒸化水气;细辛温经散寒,消散水饮;麻黄宣通肺气,通畅水道;生姜、甘草、大枣温脾和胃,调和营卫。服温药取汗,气机调畅,寒水消散,诸证可愈。
     本方是“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具体运用。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10:02:57 | 只看该作者
          ChatGPT,美国OpenAI 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 ,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 等任务。
           人工智能可以消灭西医,代替西医诊断。但在中医面前他就是一个无脑儿。在他的理论体系内不会出现热实结胸证等中医概念。运算不了中医概念,智能不了中医。那时候中医就成了“神”!
             “人工智能”即由人制造的“智能”,既然能够能够制造出他,一定能够消灭他,而不是相反。


       可以让ChatGPT进行机器学习,协助中医分析诊断。那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使用的语言是英语,把英语的概念转化成数字!中医的概念,诸如:热实结胸证,不能翻译出英语,就不能进入“人工智能”系统!西医所有的检验数据与“热实结胸证”向不相干!无法进入中医的四诊八钢的辨证论治系统 。
        需要一个中介概念体系,而不是个别概念的解释!证态体系就是这个中介体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

135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10:15:02 | 只看该作者
        人工智能永远代替不了经验。起重机可以举起万吨巨轮,人力望不可即!捡起草丛中的沙粒,他就不会了。同理,脉诊,不单单是脉搏的变化,而且是医生的望闻问切的共同感受。人工智能恰恰不能够取代最低级的能力。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10:37:28 | 只看该作者
           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人类被低估了。一个细胞能够自己复制自己,仅仅这一点,任何人工智能都做不到!更何况人体是一个亿万万细胞组成的大系统!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人
          他只能取代人体的一部分功能,所有的功能加起来,不等于整体,这是系统论。
137
发表于 2023-3-2 17:38: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8
发表于 2023-3-2 17:57:30 | 只看该作者
入云龙 发表于 2023-3-2 17:38
同理,脉诊,不单单是脉搏的变化,而且是医生的望闻问切的共同感受。人工智能恰恰不能够取代最低级的能力。 ...

不错,中医脉诊牵强附会信口开河,早就该废除这些伪科学了。

点评

王八装的人模作样,脉诊刘亦之就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3-2 19:50
139
发表于 2023-3-2 19:07: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0
发表于 2023-3-2 19:15: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22:12 , Processed in 0.0643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