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母上学的女研究生,在宿舍自缢身亡: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11 16:5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兜兜转转7年也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7年后努力上进,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研究生。但两个多月后,她就在宿舍卫生间内自缢身亡。

这位女研究生名叫杨元元,去世时年仅30岁。而纵观她这30年的人生,能自由掌控命运的时间简直少得可怜。


本该拥有的精彩人生,也在一次次地忍让退步中消耗殆尽。这样的悲剧背后,肯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原因。

杨元元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绝望,谁该为她的死亡负责?

元元: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女儿
2009年11月26日,早上7点30分,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来到了女儿所在的宿舍楼下。

原本每天母女俩都会一起吃早饭的,可这一天女儿却迟迟没来找她。

望瑞玲心中有些担忧,央求宿管让她上去看一看。被拒绝后,她又开始想办法联系杨元元的同学。

而当同学推开宿舍卫生间的门,就看到了半蹲自缢的杨元元。惊恐之下她们拨打了120,紧接着又告知了老师和望瑞玲。

上午9点左右,望瑞玲跌跌撞撞地赶到现场,此时她的女儿只剩下最后一点微弱的气息。


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杨元元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9点15分的时候,心电图就变成了一根直线。

10点整,医生在竭尽全力后还是没能迎来奇迹,杨元元被宣布死亡。

她的死亡,仿佛那个秋天里的一片落叶,轻飘飘地就坠落了。过程之短,让所有人都没缓过神来。

噩耗发生以后,身边的人都在问:“杨元元为什么要自杀?”

是啊,她为什么要自杀?一个寒门学子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大学的研究生,为什么在开学两个月后就走上绝路?

随着各种猜测争论甚嚣尘上,杨元元背后那种畸形病态的母女关系开始显露人前。

认真了解她的过去和成长经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触目惊心的。

1979年,她出生于湖北宜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高材生,工作体面、工资稳定。


母亲望瑞玲虽然没什么文化,只能在一家兵工厂里干着最简单的工作,但她是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杨元元出生的时候,父亲给她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以后能成为“人上人”,赚很多很多的钱。

两年后弟弟杨平平出生,那时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寄予厚望的女儿,所以父母只希望他平安健康。

6岁以前,姐弟俩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可6岁那一年,父亲因肝病不幸去世,只留下一个掏空积蓄的家和孤儿寡母。

作为一个习惯于依赖丈夫的女人,望瑞玲骤然面临这样的噩耗显得六神无主,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但在她的身后,还有两个什么都不懂的幼子幼女。为了养活孩子们,为母则刚的她勉强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杨元元和弟弟变得比同龄人更懂事。尤其是杨元元,她特别心疼母亲的付出和牺牲。

而这种心疼,在往后的人生中演变成了一种愧疚。愧疚到她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愧疚到她认为母亲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时间很快来到了高考,学习成绩优异的杨元元有大把大把的好学校可供选择。

但她的梦想却偏离了父母一开始给她设定的目标,她不想赚大钱,而是想去攻读法律,去做一名正义的捍卫者。

为此,她的理想目标是大连海事学院法律系。不过不出意外,这个梦想肯定是胎死腹中了。

据杨元元的表妹回忆,表姐和姑妈就大学和专业一事产生了分歧。杨元元努力过,可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大连太远了,以后来回都不方便,家里也供不起这么多路费。再说了,学什么法律,还不如老老实实选个能挣钱的。”


思及母亲的难处和正在上高中的弟弟,杨元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第一次做出了让步。

她最终填报了武汉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勤学刻苦,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一个腼腆上进的女孩子。

而在她就读大三那一年,杨平平也紧随姐姐的脚步考入了武汉大学。

一门双贵子,彼时的望瑞玲不知受到了多少人的艳羡。儿子女儿都这么有出息,真是不枉她辛辛苦苦十几年。

但还没等到两个孩子毕业,望瑞玲就遇上了一个难题。

她所供职的兵工厂要迁移新址了,愿意搬去新地方的老员工,需要支付3.5万元自购住房。

不愿意搬走的就住在老地方,以后生活上的事情自己解决。

最后有三分之一的人留在了老地方,而望瑞玲既没有去也没有留,她直接办理内退离职了。


“家里没那么多钱,买不起新房子,我也不想住在老房子里。”

思来想去,她直接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了武汉大学。她要搬进学生宿舍,要和自己的女儿同吃同住。

而当杨元元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反对了。

或者说她也不会反对,即使心里再不舒服,她都会说服自己接受现实。毕竟,母亲一路走来吃了那么多苦。

从那时开始,杨元元彻底失去了自由,进而失去了自我。

上大学以前,每日的衣食住行都在母亲的眼皮子底下;上大学之后刚刚过了两年,母亲又一声不吭地跟来了。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活到30岁的杨元元,只有过两年自主支配的时光。

潜移默化中的病态共生,屡屡退让后的悲惨现实

而关于望瑞玲擅自搬进学生宿舍一事,学校方面不知道,宿舍里的另外5个女生也不知道。

莫名其妙地,原本就狭小的空间里居然住进来了一个学生家长,这叫什么事?

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可实际上都憋着一肚子气。

原本还算和谐的宿舍氛围突然就变了,其他人尽量选择远离宿舍,也不再和杨元元有什么交往。

大约一个月后,学校方面终于知道了这件事。而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是很人道的,专门拨了一间空宿舍给她们母女俩居住。

可望瑞玲还是习惯跟女儿挤在同一张床上,她们共用一部手机,银行账户也只有一个。

可以说在母亲面前,杨元元没有任何隐私和秘密。原本就腼腆的她变得更内向了,没有知心好友、没有谈过恋爱。

两年的合住生涯中,杨元元的身体里似乎容纳着两个灵魂。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母亲。


而她的大脑却在渐渐退化,所有的一切都由母亲支配。

2002年毕业后,母女俩都搬出了学生宿舍。她们在市区租了一间单间,还是和彼此住在一起。

此时的杨元元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但她的手上却没有毕业证和学位证。

因为她是贷款上的大学,毕业时还欠着学校将近4000元学费。只有偿清这笔欠款,她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证书。

而杨元元好不容易兼职赚来的那点钱,都补贴给了母亲和弟弟。哪怕毕业后,她也一直在竭尽所能地照顾家人。

因此直到2007年,她才还完最后一笔助学贷款。

“无证游民”的日子里,杨元元在培训中心当过英语老师,在保险公司当过客户代表,在报社干过也创过业。

可几年折腾下来,既没赚到钱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昔日的同学一个个读博读硕,在一线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


相较之下,她内心的自卑感越来越强烈。而母亲也对这种现状有所不满,怎么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但其实,杨元元是有机会走出这种困境去追求崭新人生的。

她也有过攻读硕士的想法,并且内心一直没有忘记法律的梦想。后来,北京大学法学院给她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但面对自费的3万元学费,这是一道无法越过的天堑。望瑞玲在得知后连连摇头,再一次打破了女儿学法的梦想。

不能继续读书了,杨元元又尝试报考公务员。她曾被湖北枝江和广西钦州的两家单位录取,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可母亲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直愣愣地浇在她的头上:“干嘛要去那种小地方?你是武大毕业的,就算在武汉扫马路也不能去。”


或许在望瑞玲的心里,衡量一份工作好与不好,首先要看它位于哪座城市。

小城市是没有好工作的,去了就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公务员泡汤之后,西北大学愿意聘请杨元元前去工作,不过需要她本人亲自过去面试。

假如面试通过,能留在大学里上班也是很体面的。但得知女儿买好火车票后,望瑞玲却再一次拿出了母亲的权威。

她不同意,所以不许去。隔得这么老远,万一是骗子怎么办?

再者说,西安在望瑞玲看来也不是什么发达的大城市,不值得女儿去。

失去这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后,杨元元也遇上过其他工作。

可惜要么是母亲不同意,要么是她自己看不上,到最后母女二人依旧蜗居在武汉市区。

而关于母亲和姐姐的窘迫,杨平平从来不知道。他活成了寒门学子的另一种模样,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熬出了头。


有了姐姐的资助,他顺利从武汉大学毕业,并取得了北京大学的直博资格。

对此望瑞玲很高兴,也想起了多年前给两个孩子定下的目标。

“我说以后弟弟上北京去,你就到上海去。”

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一半,只要女儿再努努力就可以了。而望瑞玲之所以如此执着上海,据她自己说是因为有“上海情结”。

70年代的时候,她曾经去上海工厂进修学习过。大城市的繁华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她还学说了上海话。

但杨元元本人并没想过去上海,因为大城市意味着高消费。在武汉都没有立足之地,去了上海又如何生存。

可弟弟的继续升学也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想起自己屡屡夭折的“法律梦”,或许再考一次研究生呢?

这次可以选择上海的学校,既圆了母亲的梦想也圆了自己的梦想。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的时候,望瑞玲难得的没有出言反对。于是,杨元元开始准备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考试。

最后她成功了,在30岁的时候弥补了人生的一大遗憾。

这时,杨平平突然提出要把母亲接到北京去。毕竟他已经读博了,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方便一些。

而且姐姐照顾了母亲这么多年,是时候轮到他了。

如水蛭一般吸附女儿,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听到弟弟这么说,杨元元封闭已久的内心掀起了一丝丝涟漪。

她虽然习惯了和母亲共住的日子,但心灵深处始终有着追求自由的冲动。只不过她不敢反抗,因为她被深深的愧疚感束缚住了自我。

而这次是弟弟主动要求的,所以她有理由顺水推舟把母亲送走。可是,望瑞玲拒绝了。

她不想去北京,不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女儿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是爱,是依赖,还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外人不得而知,望瑞玲也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个问题。

或许从武汉大学同住的那一天开始,这对母女就成了一对连体婴。杨元元想分离却不敢提,而望瑞玲则希望保持这种现状。

她忘了女儿是个成年人,有自由恋爱的权力、有组建家庭的权力、更有独立生活的权力。

来到心心念念的上海后,望瑞玲再次不客气的住进了学生宿舍。而这次,被动的杨元元遭受了更多的冷眼和闲言碎语。

其他几个女生的年纪本就比她小几岁,彼此之间存在着代沟,现在又住进来一个家长,怎么读个书还拖家带口呢?

深感不便的同学们纷纷向老师反应,申请换个宿舍或者自己出去租房子。

反响之大惊动了学校领导,杨元元也被老师约谈,希望她能说服母亲离开学校。


可望瑞玲是不愿离开学校的,因为在外边租房子又要多一笔花销。以前武汉大学都能行个方便,为什么上海的大学不可以呢?

受母亲的这种影响,杨元元给学校写了一封申请信,里面详细说明了她的家庭情况,希望学校能另外通融。

但这封信没能打动校方,首先望瑞玲没有到七老八十需要人伺候的地步,她每个月的退休金将近1000元。

其次杨元元和弟弟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相互帮助一下,不至于连一间房子都租不起。

不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为什么望瑞玲要像影子一样跟着女儿?杨元元又不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未成年人。

但别人不理解的问题,恰恰是望瑞玲最坚持的地方。尽管校方驳回了请求,她还是死皮赖脸地继续住在宿舍里。


而由于其他学生陆续搬出去了,所以她另外铺了一个床铺,好歹是跟女儿分床睡了。

在此期间杨元元被不断约谈,校方明确表示,这种行为不符合学校相关规定;且校园里还有其他贫困生,这样做对别人有失公允。

学校下了最后通牒,望瑞玲必须在11月21日之前搬离宿舍。

不过考虑到她们母女俩的实际情况,学校也给予了一些方便。

原本外面的房子月租都在600元左右,但一位体育老师为她们提供了一处住房,月租只要450元。

另外,杨元元在学校里得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每个月有300元的补助。

不过,她们得等到11月23日才能搬进房子。这中间的两晚时间,何去何从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21日晚,母女俩走进了一家宾馆。住宿费是130元,望瑞玲难受得好似心在滴血。


22日晚,她将女儿赶回了学校宿舍,说找到了一晚只要50元的住处。但其实,她一直徘徊在学校电影院附近。

深秋的天气冻得她瑟瑟发抖,最后前来夜巡的安保人员看不下去了,让她在电影院内休息了一晚。

等杨元元知道这件事后,她抱着母亲愧疚地哭了起来。23日下午,她们终于拿到了出租房的钥匙。

可出租房内空无一物,连一张简易的木板床都没有。

没办法,杨元元只能将宿舍里的被褥搬了过来,母女俩相互依偎着在地上蜷缩了一夜。

等到11月25日,杨元元终于忍受不了了,她告诉母亲:“我要去找学校领导,我们要住回宿舍里去,这地上实在太冷了。”

于是当天晚上她并没有回出租房,而是一个人住在宿舍里,可到了第二天早上,与母亲约好一起吃早饭的她却迟迟没有出现。


望瑞玲左等右等,心里渐渐涌起了不详的预感。而最终,悲剧也的确发生了。

杨元元自缢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母亲将所有过错归咎到了学校身上,觉得校方冷漠无情逼死一条人命。

杨平平也觉得校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他们向学校索要35万元的赔偿金。

35万元中,5万用来处理亡者后事,30万用来给望瑞玲买房。

但学校坚持认为己方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更不会以单位名义做出道歉赔偿。

不过出于人道主义,愿意给出16万元的慰问金。

双方关于道歉赔偿一事争论不休,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望瑞玲才是导致这起悲剧发生的最大的“罪魁祸首”。

她如同藤蔓一般、如同蚂蝗一般、如同水蛭一般,侵入了杨元元的身体和思想,将自己活成了女儿的另一半。


后记
杨元元生前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为何我学了那么多知识,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其实,将她逼入现实困境的不是知识的多与少,而是她的性格和她的家庭。

她有过无数次展翅高飞的机会,只要她能强硬一点,只要她能摆脱母亲的桎梏,一切都会得到改变。

可她懦弱无刚,对母亲的愧疚感压倒了一切。她的纵容和默许,也让母亲的共生、寄生思维越来越病态。

以前丈夫还活着时,望瑞玲紧紧依附丈夫;后来丈夫没了,她就紧紧依附长女。

在依附的过程,她渐渐以母亲的权威掌控了主导地位。

她能体会得到女儿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能看得到女儿遭受的白眼和冷待,但她还是选择一意孤行。


因为她从没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享受这种控制和形影不离所带来的满足感。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她对儿子的放手。

望瑞玲给予了儿子最大程度的支持和自由,她从不把自己狼狈窘迫的一面告诉儿子。

哪怕租到了那个只能打地铺的房子,她还是会报喜不报忧地告诉儿子:“挺大的,还可以看到海呢。”

所以杨平平不知道母亲的真实生活,更无法体会姐姐30年来的人生。

他和望瑞玲之间是再正常不过的母子关系,他会孝顺母亲,但他对母亲没有那么深的愧疚感。

因此,他毫无包袱的稳步前进,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门贵子”。

如果,望瑞玲也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女儿呢?或许,她会得到两个事业有成、孝顺无比的孩子。


当年她以一己之力撑起家庭,其中的艰辛酸楚值得大家钦佩。可她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对女儿放手,最后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脐带曾经连接过母亲和孩子,是他们共生的证明。但当孩子长大后,不能再用脐带去捆绑束缚。

终有一日,孩子是会渐行渐远的。而那,正是他们拥抱新生活的开始。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举报
8029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7:03: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兜兜转转7年也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7年后努力上进,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研究生。但两个多月后,她就在宿舍卫生间内自缢身亡。
===========================================
      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
       如果他的父亲在世,有钱、有权找不到工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7:05:42 | 只看该作者
   自杀,是极端做法,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要说合适工作了),是普遍现象。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7:07:21 | 只看该作者
        带母上学的女研究生,在宿舍自缢身亡: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 就是混账说法。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7:14:01 | 只看该作者
     尊重人才,鬼话!有背景、有后台的蠢材,也能够飞上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9 08:00 , Processed in 0.1102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