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入门三字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2-11-3 12:26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11-2 22:39
起居饮食必细参,七情六欲人常有,两脉之间来一跳,毒之来源要探寻。切经隧,软与坚,切经脉,三部寻,有 ...

谢谢董先生关注、补充!这个《中医入门三字经》的主要部分是原创作者编篡,内容简要易记,有利于入门者学习、掌握。笔者尊重原作者的原创,转发时除了基础部分中的气血津液、辨证中的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由笔者添加外,原作者原创部分基本保持原文内容。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11-3 06:43
内经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对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操作基本技能讲的非常清楚,我认为中医入门三字经只是理论,临 ...

谢谢赐教!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3、脏腑辨证
  脏腑证,当细辨,此略述,举要点。
  心气虚,神疲倦,心动悸,并气短。
  心血虚,唇舌淡,夜不寐,健忘兼。
  心阳虚,肢体寒,胸痹痛,脉结代。
  心阴虚,常躁烦,眠多梦,口咽干。
  口舌疮,心火炎;神志乱,多责痰。
  心血瘀,怔忡见,胸憋闷,舌瘀点。
  肺气虚,久咳喘,形体瘦,甚盗汗。
  肺躁咳,咯痰难;痰阻肺,涌痰涎。
  脾气虚,食纳减,日渐瘦,身困倦。
  脾阳虚,腹胀满,大便溏,舌质淡。
  脾统血,红不全,鼻齿衄,或紫癜。
  若脱肛,中气陷;肢浮肿,脾虚寒。
  湿困脾,身困倦,头沉重,不思餐。
  兼吐泻,肤黄染,脾胃经,湿热患。
  肝郁痛,乳胁牵,久症瘕,脉象弦。
  肝火炎,头晕眩,面目赤,口苦干。
  肝阳亢,易怒烦,头胀痛,伴失眠。
  肝风动,筋拘挛,卒昏仆,继偏瘫。
  少腹冷,肝经寒;湿热重,发黄疸。
  肾阳虚,必畏寒,伴浮肿,腰膝痠。
  气不固,溲频短;气不纳,久咳喘。
  肾阴虚,五心烦,耳失聪,视力减。
  精不足,发育缓,齿发脱,孕亦难。
  胃腑病,有诸般,气上逆,嗳腐酸;
  实热痛,渴拒按;虚寒痛,喜揉暖。
  大肠热,便结干;便稀溏,属虚寒。
  膀胱热,尿赤短;频而清,责虚寒。
  胆附病,病相连,多湿热,见黄疸。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4六经辨证
    汉仲景,伤寒论,六经辨,是纲领。
    太阳病,脉象浮,头项痛,尤恶寒。
    若自汗,脉浮缓,为中风,属表虚,
桂枝汤,为主治,解肌表,调营卫;
无汗喘,脉浮紧,为伤寒,属表实,
麻黄汤,发汗解,宣肺气,又平喘。
阳明病,胃家实,里热甚,经腑分:
热汗渴,脉洪大,四大症,病在经,
白虎汤,顿挫劲;日晡热,汗出绵,
腹满痛,便秘烦,神昏谵,惕不安,
病在腑,急下然,三承气,病可痊。
少阳病,口中苦,咽中干,目亦眩,
往寒热,胸胁满,神情嘿,不欲食,
心烦呕,八症状,兼脉弦,正邪争,
半表里,宜和解,小柴胡,病乃安。
太阴病,腹满吐,食不下,腹泻痛,
喜温按,脉迟缓,里虚寒,温散寒,
理中汤,方首选。少阴病,脉微细,
但欲寐,心肾衰,阴化寒,阳化热。
恶寒,神萎靡,手足厥,利清谷,
欲呕吐,舌淡白,脉沉微,为寒化,
法回阳,四逆类;烦不眠,口咽干,
脉细数,红舌尖,为热化,法滋阴,
连胶汤,水火济。厥阴病,消渴甚,
气上撞,心热疼,饥不食,厥下利
食呕吐,阴阳峙,寒热杂,主治法,
调寒热,和胃气,乌梅丸,有深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11-6 23:49
以象取之是中医认知自然规律的方法,象是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中来,要求初学者从“仰观天文 ...

谢谢赐教!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5、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学,著专篇,卫和气,营血全。
  卫分证,恶风寒,发热重,渴微烦,
  脉浮数,红舌边,宜辛凉,银翘散。
  气分证,里热显,四大证,为特点,
  大汗出,大渴烦,脉洪大,白虎餐。
  营分证,舌绛干,神烦躁,清营煎。
  血分证,神昏谵,伴出血,发瘀斑,
  犀地汤,安宫丸,临证时,酌加减。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6、三焦辨证
清吴瑭,三焦辨,温病纲,病传变,
始上焦,肺心包,次中焦,脾胃耗,
终下焦,肝肾销。温热病,详前条,(详前卫气营血辨证)
湿热病,辨三焦:上湿热,郁肌表,
困脾胃,恶寒嚣,发热轻,或不热,
头重裹,肢体沉,胸郁闷,神呆滞,
胃脘痞,或便溏,苔白腻,脉濡缓。
温散湿,正气散,热宣化,藿朴夏。(热象显者藿朴夏苓汤)
中湿热,困脾胃,消化变,肢肌酸,
三转化:阳化燥,气分热,入营血;(从阳化燥,从阴化寒)
阴化寒,寒湿结;不从化,下湿热。(仍以湿热特点传入下焦)
热不扬,汗出减,继复热,午后甚,
肢体困,胸脘痞,呕不食,渴不饮,
或神呆,甚神昏,尿短赤,便不爽,
苔灰黄,脉濡数。清化湿,宣气机,
甘露丹,三仁汤。下湿热,病大肠,
与膀胱,尿不通,渴少饮,便不通,
急后重,头昏沉,白黄腻,脉濡数。
淡分消,苓皮汤,导浊滞,宣清汤。(宣清导浊汤)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治则   
   治则首,整体观,扶正气,保后天,
  疗疾病,标本分,急治标,缓治本,
  调阴阳,固根本,祛邪气,除病因,
  虚则益,实则损,攻与补,宜酌斟。
  正治法,性相反,寒则热,热则寒;
  反治法,从治焉,热因热,寒因寒。
  顺天时,参地利,时地人,各制宜。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2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药篇
  一、中药学
  (一)概述
  论药性,分四般,温和热,凉与寒。
  寒则热,热则寒,疗疾病,不可反。
  药五味,甘苦酸,辛与咸,甘附淡。
  辛发散,甘补缓,酸敛阴,咸软坚,
  苦泻火,通大便,淡渗利,涩同酸。
  诸味药,有专能,入某脏,曰归经。
  讲配伍,首七情;十八反,莫合用;
  十九畏,不顺情;妊娠时,有忌用。
  升与降,浮与沉,药作用,趋向明。
  生药材,需加工,曰炮制,宜遵从。
  煎服法,要求严,用药量,不可偏。
  ①将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谓之归经。
  ②七情:前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把各种药物配合的变化,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加上单行合称为七情。
  ③十八反:乌头(包括草乌、川乌)反半夏、瓜蒌、白及、白蔹、贝母;甘草反大戟、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等各种参类及细辛、芍药(赤、白芍)。
  ④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⑤妊娠禁忌:妊娠期间对于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品禁用或慎用。
  ⑥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体内上下表里的趋向而言。
  ⑦中药多系植物的根茎或动物、矿物,用前必须加工,这一过程叫炮制。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1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解表药
  解表药,医表证,味多辛,发汗功。
  麻黄茎,发汗强,平咳喘,水道畅。
  嫩桂枝,散寒凝,温心阳,水道行。
  全紫苏,表寒除,理气机,安胎服。
  荆芥穗,辛温性,炒止血,生祛风。
  疗行痹,选防风,配荆芥,表寒宁。
  川羌活,辛苦温,医痹痛,偏上身。
  香白芷,医头痛,通鼻窍,排痈脓。
  北细辛,温肾经,化痰饮,疗牙痛。
川藁本,上巅顶,味辛温,医头痛。 
化暑湿,香薷用,辛微温,消水肿。
大葱白,善通用,散寒凝,轻解良。
川辛夷,木笔花,通鼻窍,效可夸。
生姜片,有专功,止呕恶,散寒风。
   霜桑叶,苦甘寒,散风热,兼清肝。
  泻肺热,桑白皮;嫩桑枝,功疗痹。
  杭菊花,甘苦寒,祛风热,亦清肝;
  野菊花,疗疮专,降血压,目赤选。
  香薄荷,平肝胆,透隐疹,消腹胀。
  升麻根,举下陷,透斑疹,牙痛痊。
  牛蒡子,化热痰,透麻疹,风热散。
  紫浮萍,味辛散,透疹毒,可发汗。
  蔓荆子,医头痛,苦辛寒,疗目肿。
  功解痉,粉葛根,煨止泻,生透疹。
  北柴胡,清肝胆,升清阳,举下陷。
  淡豆豉,味苦寒,解表证,除虚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20:42 , Processed in 0.0483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