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荆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30 18: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荆芥



拼音 JINGJIE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功效 祛风解表,理血止血。
主治 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性味归经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药物配伍 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配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配大黄,清热通便。
别名 假苏、鼠?(《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 荆芥、荆芥穗、芥穗、炒荆芥、炒芥穗、荆芥炭、黑荆芥、芥穗炭、黑芥穗、荆芥穗炭等。荆芥指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荆芥穗或称芥穗、生芥穗。是未经炒制的花穗。炒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炒芥穗是将芥穗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芥穗炭是将芥穗炒炭入药者。方法同荆芥炭。
商品名 荆芥、荆芥穗,以色紫、茎细、穗多而密、香气浓者为佳。
药用部位 本植物的根(荆芥根) 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拉丁名 药材Herba Schizonepetae原植物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
炮制方法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考证 出自《吴普本草》。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海,上部多分技;长45?90厘米,直径3?5 毫米;表面谈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同属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cpeta multifda(L.) Briq., 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蓝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①腺鳞头部类圆形,8-13细胞,直径22-108μm,柄单细胞,极短,内含鲜黄色或棕色物。②小腺毛头部1-2细胞,直径16-27μm,柄短,单细胞。③非腺毛1-6细胞,长67-810μm,中部稍窄,基部直径22-45μm,壁稍厚,上部细胞具细小疣状突起,下部1-2细胞有角质纵条纹。④茎表皮细胞垂周壁薄,平直;气孔直轴式。⑤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气孔及毛茸。⑥花粉粒近环形,直径27-31μm,具6沟,外壁具网状雕纹。⑦果皮表皮(粘液层)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粘液化,胞腔小,不规则分枝,内含淡棕色物,其下色素层细胞有的向上嵌于表皮细胞间;表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粘液质化,留下含棕色物的胞腔,小形色素细胞群散列于表皮组织间。⑧果皮石细胞断面观1列,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界限不甚清楚,壁厚,有裂纹,胞腔星状,解离后细胞有多数参差不齐的分枝;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纹孔稀疏。此外,有果皮色素细胞,种皮细胞,导管,纤维。
中药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α? 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α?Limone- ne)。地上部分含挥发油1.3%,穗含挥发油约4.11%,油中主成分为d-薄荷酮(d-menthone)约42.9%,消旋薄荷酮、l-胡薄荷酮(l-pulegone)约33.9%及少量d-?烯(d-limonene), 另尚含γ-蒎烯。此外,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C(schizonepetoside A,B,C),(1S,4E)-9-O-β-D- glucopyranosyl-pmenth-4(8)-en-3-one,apigenin-7-O-β-D-glucoside,luteolin-7-O-β- D-glucoside和橙皮甙(hesperidin)。
中药化学鉴定 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置小试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后加1%香草醛硫酸试剂2滴,振摇混匀,溶液显淡红色(检查胡薄荷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4 03:01 , Processed in 0.049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