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9 12:2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胶南市乡村医生培训,本人应邀前去讲中医。
鉴于乡医培训中医时,总是反复地讲一些基础知识,如此,即使培训二十年,也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来。再者又囿于自己的偏见,即认为这种反复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只是培养庸医的套路,而讲解临床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才是开门见山、直逼中医经典精髓的授之以渔的正确方法。另外本着自己遵守的“三不讲课原则”,即:一、不能让听众受益的,不讲;二、对自己无益的,不讲;三、不能给自己留下点东西的,不讲。
回忆起除这次讲课外,而当初学习“金匮要略”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青年时期的我,以无任何医学知识的那种虔诚的心态学过之后,就再也没涉足过。现在已不是纯中医的我,再次读起这些书来,感觉已是大相径庭。原来不甚明了的东西,现在已霍然开朗。比如对“积聚”的认识,已经是按照中、西医的知识,根据不同的部位及伴随症状进行分析诊断,而再也不是囿于以移动与否来鉴别“积”与“聚”了。尤其是对一些急腹症的诊治,与纯中医时的我,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一些纯中医竟将过度发达的腹直肌疑为“积聚”,这不能不说是纯中医理论在解剖学方面的欠缺。也说明中医向西医学习的重要性。
去年讲解的“伤寒论”,与今年讲解的“金匮要略”等,均制作了录音。这一系列讲课录音,与其说是为乡医培训而讲课,倒不如说,我是为了提高纯中医,改造纯西医,而最终实现中西医的结合、直至融合,所举办的系列讲座。
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所遵循的学习原则是,学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并非学西医之短,以弃中医之长。
目前,本人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校学习中医。我一改家父对自己“只学好中医、而无需学习糟粕般的西医知识”的教诲,而是要求我的儿女们,“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先学好西医,然后才能将自己的中医术在临床上淋漓致尽地发挥出来。并且可为自己在行医过程中保驾护航,否则,也同样会草菅人命。”
可笑的是,来本论坛二年多了,我深深了解此论坛中的风向,也明知我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将会受到猛烈的抨击。但本人的特性就是只要自己认为对中医的发展有利,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所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
其功乎?其罪乎?这并不是本人所要考虑的范围。
2
发表于 2009-11-9 12:52:01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你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不但为你在诊疗过程中保驾护航,而且你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患者治疗效果比纯中医或者纯西医的要效果好,现在好多的中医夜郎自大,一叶障目,觉得你说的很好!
3
发表于 2009-11-9 13:00:4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现代中医缺的不是西医知识,而是中医功底,中医思维。
4
发表于 2009-11-9 14:55:37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医融合的途径。
5
发表于 2009-11-9 14:59:4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支持楼主建议
6
发表于 2009-11-9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老一辈的中医可以不懂西医(周仲瑛、朱良春也懂不少西医),中、青年中医不懂西医,恐难以医生为职业。
     例如腹痛由胰腺(急性或慢性)炎所致者,中医药疗效更好。由此可让西医刮目相看。
      不过在论坛上学西医太有限,有志者要自学,有条件在西院1-2年实践。笔者在地市级西医院5年(1972-1978),受益一辈子。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34:1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微笑听雨2009/11/09 00:52pm 发表的内容:
你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不但为你在诊疗过程中保驾护航,而且你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患者治疗效果比纯中医或者纯西医的要效果好,现在好多的中医夜郎自大,一叶障目,觉得你说的很好!
说得不错,谢谢!
8
发表于 2009-11-9 17:34:4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非常感谢仁海中西医会员对论坛的建议,可以看出,于先生对论坛与中医学术是非常关注与热爱的。同时,论坛也需要于先生这样的热诚与建议。
关于专门的“西医版块”,论坛过去是设置过的。由于版块功能布局与人气的综合考虑,后将“西医版块”并入现在的“中西并用”版块。


附中西并用版块公告

公告:一、欢迎广大会员光临本栏目;二、本栏目的学术主题请参阅《中西并用主题帖子集锦》一帖;三、欢迎会员的原创帖,加精帖以原创帖为主,同时也欢迎会员转帖学术质量高的文帖;四、发帖前请先检索查阅本版块已有的相关文帖,尽量避免重复发帖,以维护珍惜本版块的资源空间——2006/08/03(附:漫步西医版块已并入中西并用2006/09/021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48:0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2009/11/09 01:00pm 发表的内容:
现代中医缺的不是西医知识,而是中医功底,中医思维。
作为中医人,中医功底不能少,西医知识也不可或缺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7:53:17 | 只看该作者

建议论坛增设“学习西医园地”版块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11/09 06:0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1/09 02:5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基础学习园地与西医基础学习园地。
     以中医的证以及病机为题目展开。
     例如;积聚、痰、水饮、水气病等等。中医论述是什么?西医的相应论述可能是什么?逐步展开,反复讨论。
     这就是实现中西 ...
好!
中、西医分别向对方学习,就拉近了中西医的距离,也就加快了中西医融合的步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13:20 , Processed in 0.0492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