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抢救紧抓黄金6小时
专家提醒难受莫要等天亮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随着广州进入秋冬季节,早晚气温相对较低,且白天黑夜温差较大。气温下降的时候血压更易升高,且温差较大还会引起血压波动幅度增加,对于一些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波动是诱发脑血管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卒中基本可防可控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今年全球有1450万卒中患者,其中550万人因此死亡。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范红星说,几乎所有的卒中都是可以预防的。全世界目前约8000万卒中患者生存下来,但是许多患者面临重大的生存挑战,包括身体残疾、沟通困难、失去工作和社交能力等,因此卒中防治刻不容缓。
夜间难受莫要等天亮
范红星介绍,脑卒中有夜间和凌晨高发的特点,若夜间突然出现头晕、偏瘫、言语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治导致严重后果。
今年7月凌晨,张大爷的家人突然发现他右侧偏瘫、无法言语,随后出现昏迷,凌晨1:00张大爷家人立刻拨打120急救,半小时后张大爷被送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即刻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张大爷从到医院至开通血管历时1小时,住院5天就自己步行出院。张大爷能够从最严重的脑卒中快速康复,得益于他能够快速就诊,医院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的高效运作及卒中团队的快速反应。
另一位患者就没这么幸运了。今年10月某天晚间就餐时间,王先生突然出现看东西重影、嘴角发麻、头晕的情况。王先生认为症状不严重,应该能自行缓解,而且也不愿打搅家人,没有及时就诊。第二天一早9点,愈发难受的王先生自行来到市红会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刚走至门诊就出现呕吐、口眼歪斜、反应迟缓等症状,随即出现昏迷、抽搐。由于王先生发病时间较长,手术虽然把王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还是遗留肢体瘫痪、不能行走等情况。
两位病人,同样的疾病,由于就诊时间的不同,结局完全不同。
每耽误1小时,大脑老化3.6岁
脑卒中救治,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等不得也拖不起。如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每延迟1分钟治疗,将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每耽误1小时,大脑老化3.6岁,轻则导致偏瘫、失语,重则导致死亡。一旦耽误超过了治疗最佳“时间窗”,治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可以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采用取栓的方式开通血管,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年轻人莫轻心
脑卒中的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现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平时活动少,经常熬夜,不少人还有抽烟、酗酒的坏习惯;在饮食上,喜欢吃油腻、重口味的大鱼大肉。还有些人年纪虽小,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让脑梗塞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温馨提示
脑卒中快速识别“120”口诀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有上述人和突发症状,请快拨打120
全媒体记者 蒋林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
日期: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