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日常保健 >> 正文

睡觉,其实没那么简单

作者:本站编辑  时间:2018-04-04 21:39:05   浏览次数:
分享

睡觉,其实没那么简单

本刊记者/张旭

采访专家/侯冬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人这一生,基本需求也就那么几件,睡觉便是其中之一。但如今,睡觉这个基本需求都令很多人头疼,因为睡个好觉对于他们来说,一点都不简单。躺床上,闭上眼,之后就是各种滋味,不知与谁堪说了……

侯冬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承担国家级和天津市级“抑郁症”研究项目,“131”人才名医、天津市优秀教师。擅长治疗失眠症、多睡、睡行症、轻中度抑郁症等。

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从出生到死亡,睡眠占据着人整个生命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但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有些人“顺顺利利”,十分“享受”;有些人却“磕磕绊绊”,十分“坎坷”,为什么都是睡觉,却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改用小品中的一句话,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人活着,觉没了。

睡觉对人到底有多重要?

中医认为,睡眠是由脑所统,心神所主,在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

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保存脑的能量,巩固记忆以发挥大脑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并促进机体生长、使躯体功能恢复,保护机体免疫机制,并延缓衰老。如果睡不好,对于青少年的身体成长危害很大,对成年人危害更大。比如,睡不好会造成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长期睡眠不好,免疫力也会下降;极特殊的情况,有人睡不好会发胖,有人睡不好会消瘦,这就是由于睡眠不好改变了身体的内分泌状况。

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是失眠。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侯冬芬主任医师说,另外还有一种睡眠问题是病人自己没有重视,往往被家属送来,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睡得太多,白天黑夜的睡,但让其起床还能起来,生活自理和完成某些工作不受影响,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多睡。多睡主要是因为大脑功能的失调,中西医对这个病都有所认识。但需明确的一点是多睡不是嗜睡。嗜睡在医学上指的是病人出现了较严重的症状——大脑最高级的神经活动的意识活动出现了问题,进一步发展会表现为昏迷。

其他常见的睡眠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有人在睡眠中会喊叫、磨牙、梦游;有人睡觉时感觉空间密闭憋闷,把窗户都打开,醒来时自己却不知道谁打开的;有人开始睡觉时躺在床上,早上醒来却发现躺在了屋角;有人睡觉过程中嘴里振振有词,手舞足蹈,但自己却不知道。以上这些情况这些都属于睡行症。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侯冬芬说,与脏腑气血的功能异常有一定的关系,脏腑气血的功能有问题都会对睡眠产生干扰。

比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会影响睡眠;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过劳”,中医认为耗气伤血也会产生睡眠的问题;又比如有些人所欲不遂,肝气郁滞,肝郁火旺,心情不畅,容易影响睡眠;人到一定年龄会肾虚,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入于脑,肾虚了,脑髓也随之空虚,同样也会影响睡眠。

除了躯体因素外,中医认为睡不好还与心神不宁有很大关系,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心神安,可入眠;心神动,不能寐。

“所以对于睡眠的认识,中医持整体观,讲求身心合一。”侯冬芬解释说,从目前在国家层次上的医学分科来看,把失眠专科放在心理科,也是考虑到国际上对睡眠问题的认识。

人为什么会在夜晚睡觉?

《灵枢·口问》中讲,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句话说得是,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白天阳长阴消,阳气出于表,人体阳气盛,人主动;夜晚阴长阳消,人体在夜晚阴气最盛,阴气入于内,人主静。换句话说,就是白天的时候,人体中“阴”隐藏起来,“阳”占据主导,机体机能就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而到了晚上,“阳”则进入体内,阴占据主导,人就需要睡觉了。

侯冬芬建议,上夜班的人要争取在不上夜班时,作息时间符合正常的自然规律。在下夜班后,也要保证睡眠时间,如果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不看手机、书报等,可以睡前听一点轻音乐。

为什么很想睡觉,反而睡不着?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知道第二天早上没什么事,可以多睡会儿,反而醒得早;有的时候需要早点起,但怎么都醒不过来。这是因为睡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侯冬芬说,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自己的规律,可以自我调节和保护。建立了自己的规律后,不要轻易打破,顺其自然最重要。如果醒得早睡不着就不要睡了,可以下午补觉,不要跟自己较劲儿,睡不着非得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不可控的就要学会接受。

如何能睡个好觉呢?

人的睡眠状态有“眼快动睡眠”和“非眼快动睡眠”两种,这两种睡眠状态在一个人整夜的睡眠中会交替出现,形成几个周期。每晚大约有4个~5个睡眠周期。

怀里抱着的婴儿睡着了,会发现有些时候婴儿的眼睛会一直不停的转,这就是眼快动睡眠。眼快动睡眠也就是深度睡眠。睡眠的质量与眼快动睡眠有很大关系。睡得好不好,就在于睡眠中是不是经历了这个阶段。

侯冬芬说,有些人睡着了,打呼噜,但非说自己没睡着,这就是因为睡觉的人没有经历眼快动睡眠。临床上常常见到家属和病人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其实这就属于睡眠质量不高。但如果真是因为疾病引起的,那就需要尽快治疗,但治疗也需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病情。

侯冬芬举了个临床上的例子,孩子不结婚,母亲“愁”得睡不着,这是情绪因素影响了睡眠质量,这种情况医生能做的是帮助这位母亲改变对孩子“结婚还是不结婚”的看法,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那么对睡眠质量也有所影响,这就是经过了心理学的帮助,失眠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的原因所在。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眼快动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例不同。新生儿50%,婴儿40%,儿童18.5%~25%,青少年20%,成年人18.9%~22%,老年人13.5%~15%。如果睡眠达不到上述比例,即使睡眠时间正常,也会出现全身疲乏、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非眼快动睡眠是指此阶段没有眼球的快速运动,但肌张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脑电图随睡眠加深而不断变慢。此阶段基本分为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人的睡眠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中睡期。这一阶段生长激素分泌显著提高,有利于人体生长,恢复精力体力。转入眼快动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则减少。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4期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