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日常保健 >> 正文

透视疾病真相

作者:本站编辑  时间:2018-06-28 22:38:09   浏览次数:
分享

文/戴安娜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现代医学重视医学检测指标的高高低低和影像结论,这些现代先进的技术固然让人更客观地认知自己的身体,检测的客观化数据让人更多地关注疾病的直接原因,并选择对抗性的治疗手段。然而,患者真实的病因却与不良生活环境、情志不畅、饮食劳逸无度、痰饮瘀血等息息相关。

○ 现代医学重视疾病的指标异常

众所周知,生命异常活动可以从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慧)的测量而知道。大家到医院做各种检测的目的,是从指标上查看自己的测量值是否落在"正常值区间",过高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疾病”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疾病”的这个定义是准确的。如发烧,白细胞增加;哮喘,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肺结核,结核三项指标异常;心肌损伤,cTNI指标异常;肝脏疾病,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球蛋白(G)、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等八项指标异常;肾脏疾病,血肌酐(Cr)、血尿素氮(SU)、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三项指标异常等。

○“疾”“病”“患”的文字内涵

“疾”字由“疒”字加“矢”字构成。古文中“疒”是倚,靠着的意思,“矢”是“箭”的别名。“矢”字由“”加“大”字构成,古文中“”指方向,“大”指天地之大,表示强和远;“”与“大”联合起来则表示“箭穿透力强而远”;古文中“矢”还表示站在原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射“箭”,以“箭头”落点为国家东南西北疆土边境立界碑处。

“病”字由“疒”字加“丙”字构成。古文中“丙”是火的意,中医阴阳理论中,“丙”代表五脏器官中的“心”,“丙火”也称之为“心火”。因此,不难知道,心里不舒服或郁闷或纠结,就会有产生“心火”而得病,此为“病”由“心”生。《黄帝内经》曰:心主身之血脉…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患”字由“串”字加“心”字构成。古文中“串”就是穿在绳上的一组东西。“患”就是将这组东西放在心上面悬挂起来,就成为提心吊胆、担心受怕。如此“心”到处“串”,甚至乱“串”,生命自组织系统就难安、难和、难顺。

戴安娜

世界中医药健康产业基金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英国中医针灸师专业协会副会长,安童(澳门)中医药应用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 疾病的秉性

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内外环境日益恶化:食品忧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使“疾病”遍地开花,“病患”层出不穷。“疾病”依靠外冷“箭”侵害生命自组织系统。例如,感冒、发烧、风寒、咳嗽、病毒、细菌、传染病等,都是风、寒、暑、湿、燥、火外来因素引起生命自组织系统的不适表现。

“疾病”有的放“矢”。“疾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从外面疾驰、疾速侵入生命自组织体系,然后风啸般又回到外面,是生命自组织体系的一个匆匆过客;百病由心(火)生(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火)往哪里窜,哪里就呈现心急如焚、焦躁不安、火烧火燎……生命自组织体系如遭遇此火的串攻、串烧,又如何得安、得和、得顺?

○ 中医学的病因观

疫疠——外邪病因

“疫疠”由天地之气的异常变化引起,也与周边环境以及饮食卫生不良因素有关,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张景岳说:“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吴有性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自口鼻而染”。《素问•刺法论》所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疠”由口鼻而入人体,多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烈性传染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卫气虚弱,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此疾病,因此,内虚则外在因素易侵袭,从而易导致“疫疠”。

七情——内在病因

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的变化。中医认为“七情”与人的五脏生理、病理变化密切关联,情志发生变化,对应的五脏六腑将受到影响。七情中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临床中,“七情”波动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为常见。

饮食劳逸——内外伤交织病因

饮食和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医认为脾主水谷精微运化,胃主腐熟水谷受纳。故饮食所伤所累首先是脾胃,或饮食失常、或饮食不洁、或饮食偏嗜。由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可知“脾土(母)生肺金(子),心火(母)生脾土(子)”,脾胃疾病累及肺(大肠)和心脏变生它病。中医认为劳力过度则耗气,劳心过多则伤阴耗血,例如:房劳过度则耗伤肾精,过度安逸则气血不畅。饮食劳逸不当,脾胃功能弱滞、机体抵抗力降低,直接影响心肺功能,造成心肺功能失调之内伤疾病。

痰饮瘀血——内伤病因

痰饮来自肺、脾、肾的气化功能受障或三焦水道失畅,身体津液无法正常输布与排泄,形成“水湿停聚”。其特点是:痰犯肺,咳喘咯痰;痰迷心,心悸神癫;痰停胃,痞满不舒;痰滞经筋,肢体麻木;痰犯头,眩晕昏冒。饮泛肌肤,则水肿;饮停胸胁,则咳痛胁痛;饮在膈上,咳喘不卧;饮在肠间,肠鸣腹满食少。瘀血为血行不畅、气血不通或体内离经之血未消散之病理产物。主要由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造成。其临床特点多为刺痛、紫绀、肿块、出血以及肌肤甲错、脉细涩、色泽不荣、毛发憔悴等。

○ 种病因得“病果”

人体在发生病变、正气虚衰的情况下,邪气才会依照五行规律进行传变。而正气强盛时,就不会发生传变和制约。因此,养正气、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等均可调和阴阳,且令形神兼养。

事物和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为其自身所固有,是普遍存在的,疾病也是这样。病因修,病果除。古往今来,种其因得其果。例如,忤逆之子,何来心灵安康;怨恨满胸之人,何来情志舒畅;饮食饮酒无度之人,何来痰饮不生;纵欲竭精之人,何来神清气爽……风邪增邪气起,火邪增热毒起,土邪增湿力盛,水邪增寒凝起。风邪不调时,邪气息击冲全身僵硬;火邪炽盛时,头胸壮炙热火气升;土邪不和时,全身沉乏无力;水邪不调蓄时,涕唾乖常易浮肿。此四大不调者,即为引发风湿、痰阻、气郁等病的原因。

疾病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即疾病的“向量”(例如疾病的发病速度、发展速度 、持续力等)。“疾病”依靠冷“箭”侵害生命自组织系统,治疗疾病应有的放“矢”。如果未从根本上触动病因,治疗则如割韭菜,割一茬长一茬。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7期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