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自我按摩 >> 正文

颈椎的病从脚治

作者:本站编辑  时间:2018-06-28 22:51:39   浏览次数:
分享

文/詹强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詹强

教授、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担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针灸推拿学会会长。擅长足穴推拿抗衰老研究,颈、肩、腰腿痛的综合保守疗法以及中医养生调理。

如今,“低头族”的身影已是无处不在,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使得颈椎病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正在逐步年轻化。

除了接受正规治疗外,每晚睡前对足部进行浸泡、按摩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很多人纳闷,脚与颈椎相距甚远,为什么对脚“下功夫”,能改善颈椎不适呢?事实上,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并且承担了身体的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底是人类的“第二心脏”。从全息医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各部位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的反射区;而从中医来讲,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是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胆、胃、膀胱)之终,足部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如此一来,通过浸浴、按摩颈椎病相关的穴位与反射区来改善颈椎病的有关症状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颈椎病的发病症状多种多样,分型也不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它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从而出现各种症状,如颈肩部肌肉酸胀疼痛,上肢和手指疼痛、麻木,心慌,出汗,烦躁等。

气血不通是主因

从中医的角度讲,颈椎病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血不通,所谓“痹者,闭也”。除了共同的颈椎不适症状外,依据其他伴随症状,可将颈椎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肝肾亏虚 往往伴随着腰膝酸软、容易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气滞血瘀 除了颈椎痛之外,其他部位也会产生剧痛,肢体有麻木感。

湿热阻滞 肢体乏力、困重,小便黄,大便不成形、黏腻、排不尽等。

足疗的常规步骤

一般先用热水浸泡2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40℃左右,直至全身微汗。若是加中药浸浴效果更好。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的泡脚方:葛根18克,羌活10克,桂枝6克,当归15克,大黄15克,血竭15克,片姜黄30克,威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通过药液和水温,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再者,选择相应反射区进行按摩。先按摩颈项反射区(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3分钟。其中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足,而左侧的在右足。接着再依据分型的不同,按摩相应的穴位与反射区。

肝肾亏虚

若是由肝肾亏虚引起,按摩时则可再选择肝、肾反射区、涌泉穴和照海穴。这两穴均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时常按之可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

肾反射区: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脚掌形成的“人”字形交叉后方中央凹陷处。

肝反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气滞血瘀

肝主疏泄和藏血,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这三者与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因此对气滞血瘀型的颈椎病,我们通常会选择肝反射区、心反射区、三阴交穴和太冲穴。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的交会穴,按摩此穴可以疏通三经的气血,而太冲穴按之可疏肝行气。

肝反射区:同上。

心反射区:位于左足底第4跖骨头外侧,肺对应区的外邻。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足底反射区示意图

太冲穴: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湿热阻滞

脾主运化水湿,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脾升胃降”的功能正常,则湿热可除。再者,若是肝木过旺克乘脾土,也可导致脾失运化。因此,除了选脾、胃反射区外,还加用太冲穴以泄肝气,公孙穴以健脾利湿。

脾反射区:位于左足底第4、5跖骨体间,距心对应区约一横指处。

胃反射区:位于两足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太冲穴:同上。

公孙穴: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以上位置按摩时要注意,每穴按摩1分钟左右,力度以局部酸胀为佳,但不要用力过猛,尤其不要用指甲掐,以免损伤皮肤。

此外,用足穴按摩来治疗颈椎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颈椎病的诊断需明确,才可进行以上操作。其次,“脊髓型”颈椎病病人不宜使用足疗按摩。第三,孕妇及有其他特殊疾病者不适宜使用足疗按摩。最后,配合颈部运动、放松,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若一边按摩,一边活动颈部,效果更佳。

不过要提醒大家,如果做了一段时间按摩,颈椎的病症还是未见缓解,建议还是尽早找专业医生治疗。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6期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