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自我按摩 >> 正文

诸阳之会——大椎穴

作者:本站编辑  时间:2018-08-27 22:34:28   浏览次数:
分享

文/赵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授

武侠小说中常常写到,练功之人要打通任、督二脉,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大椎穴就位于这条督脉。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为什么呢?这还得从经络理论说起。

阳脉的入海口

在人体的经络系统中,有十二条经络直接与脏腑相连,叫作“十二正经”;还有八条经络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叫作“奇经八脉”。督脉就是奇经八脉之一,它在人体的后背正中线上,称作“阳脉之海”。

原来,人体的十二正经又分成六条阳经、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都要会聚到督脉,就像六条满载“阳气”的河流汇入了大海,而大椎穴正是“入海口”,是六条阳经汇入督脉的地方。

六条阳经中,有三条从手经过上肢、肩背到头部,称为“手三阳”;有三条是从头部下行经过后背到下肢,一直到脚,称作“足三阳”。因此,大椎穴又被称为 “三阳、督脉之会”“诸阳之会”,是全身阳脉的交汇点。这么重要的穴位,它究竟在哪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位于颈背部两突起之间

这个穴位的名称就说明了它的位置。《医经理解》说:“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在脊柱的椎骨中,第7颈椎棘突最长,而大椎穴就在后背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

取这个穴位的时候,要低下头,在后正中线上,找到颈部下方隆起最高点,其下方凹陷处便是。如果棘突突起不明显或看到两个突起,可活动一下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1胸椎棘突,它上面一个隆起才是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下面就是第1胸椎了,原来这个穴位正好是颈椎与胸椎的分界线,也是颈部与背部的分界线。

可通、可补、亦可泄

刚讲到大椎穴是阳脉的“入海口”,全身的阳脉会聚于此,若阳气被风寒所闭,从此处疏通开泄最“合算”;若体内阳热过盛,从此处泻热最“合算”;若身体虚弱,从此处温补也是最为“合算”。因为此处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用一穴就能调动全身阳气的效果。具体来说,这个穴位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通阳解表 可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也可治疗经络不通所致的颈项强痛。

曾治疗一高中女学生,因放学淋雨后出现畏寒、头痛、肢痛、咽痛伴口渴、无汗,体温38.9 ℃。患者找到我,急切地想缓解痛苦。看过舌、脉,我诊断为风寒束表,营卫不调。就在大椎穴上扎了一针,留针20 分钟,起针后又用梅花针在此穴周围敲打出血后,拔一火罐,留罐10 分钟,出血约4毫升。治疗后患者自觉头痛、恶寒症状明显减轻,2小时后体温就下降至37.6℃。

退热祛邪 可治疗各种发热,实热、虚热皆可取之,尤其是风热感冒所致的高热可首选大椎穴,治疗应越早越好。大椎穴还可用于治疗痤疮、麦粒肿、扁桃体肿大等,属热证范畴的。

温阳补虚 可治疗阳虚畏寒、慢性疲劳等病症。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大椎穴、足三里穴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不过,针刺时,手法应采用补法,若用温针灸或艾条灸,其温补作用更佳。

常用外治手法均可

按摩 可以简单地用食指慢慢用力按压大椎穴,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逐渐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压30秒,如此反复操作10次~15次。再者,也可以沿穴位作旋转式按揉,力度由轻渐重,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0圈,以局部潮红为度;或用拇指指腹沿正中线在大椎穴上作上下推动,反复推动10次~15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多用于补虚)。还有,可以用拍打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两手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交叉并拢后,举起双手,用大指背面拍打大椎穴,反复10次~15次。

悬灸 取穴时俯卧位或正坐低头,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厘米~3厘米进行熏灸,使局部舒适温热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分钟~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多用于补虚)。

我一亲戚,年过40岁,身体怕冷,手脚冰凉,即便夏天也要穿很厚的衣服,观其舌淡胖嫩,脉沉、细、弱,是典型的阳虚寒证。我教他每天灸大椎穴15分钟试试。两星期后,他说,“全身都暖和起来了”。

赵玲

医学博士,教授,任教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从事针灸基础与效应研究,并致力于普及传统保健知识。

蒜泥敷 将新鲜大蒜捣烂成蒜泥,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在大椎穴上涂少许万花油,再将蒜泥均匀敷上,蒜泥面积以直径1厘米左右为宜,每次大约20分钟,以局部潮红微热为度,每日1次~2次(多用于退热,尤其适合小儿发热)。

刺络拔罐 患者取俯卧位或端坐位,尽量暴露颈背部,在大椎穴和周围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针头或三棱针快速点刺5 次,也可购买自动采血笔进行点刺,之后拔罐,将罐子扣在大椎穴上,留罐5分钟。取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即可(适用于面部痤疮、急性扁桃体炎及牙龈肿痛等)。放血疗法科学、实用,需指出的是,放血需要严格消毒,最好在医院操作。

针刺 大椎穴深刺退热效佳,但切勿穿过黄韧带以免造成脊髓损伤,此手法一定要由专业的针灸医生操作。

配穴效更佳

单穴的治疗作用毕竟有限,若是配合其他穴位,可起到增效的作用。

配合谷穴、风池穴——发热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风池穴简易取穴方法:大拇指或是食指、中指并拢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滑动,到后枕部左右各有明显的凹陷就是风池穴。

配风池穴——颈椎病 平常坐久了,感觉颈椎不舒服,此时可以按揉这两穴,用力按时会有酸胀感,按完之后再松手,会感觉头清气爽,如此一加压一放松,反复做20次。此外,还可以选用艾灸或刮痧来治疗。

配足三里穴——虚证 诸如疲劳、白细胞减低等病症。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处。通过按摩或艾灸等方法,可起到补虚的作用。

另外,大椎穴与其他一些穴位配伍,对高血压病、头晕、失眠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7期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