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9: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管古人做的医学实验结果对与错。我只需要试用古人的医学实验结果。有效我就用,没效就暂时放弃。就这么简单。我不管古人做的医学实验有多落后多古老,我可以重复古人做过的医学实验,我更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和统计方法高水平的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只要实验的结果与古人做过的一样我就敢信,也就敢试用。只要好用我就敢大量的使用。有人说是糟粕那就让他说去好了。毕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9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2: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肺经的飞经经线。在国家的领地中大部分国家只有一块连接着的国土或海域。但是也有的国家有两块以上的国土区域。这些远离主要国土的地方就叫做飞地。例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中国的海外飞地位于挪威北部的斯瓦尔巴群岛。在肺经中有四条飞线位于足底。中心是涌泉穴。一条是从涌泉穴到足内侧缘前3/4与后1/4交界处,另外三条是从涌泉穴到足二趾、三趾和四趾的趾肚。因此在足内侧缘的前3/4与后1/4交点处和足二、三、四趾的趾跟就都有能够治疗肺经疾病的穴位。这四条飞线的固有频率与肺经一致。这四个穴位就是肺经的飞穴。肺经的另外几个飞穴在腰腹部。这就是气海穴、气海俞穴和下极俞穴。从气海穴经气海俞穴到下极俞穴的连线就是肺经的飞线。不过这条飞线也并非是真正的飞线。因为肺经进入大肠后从腹腔穿出进入气海俞穴。因此这条飞线是肺经的假飞线。
9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2: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19 12:21 编辑

在民间有一种拍打足底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一般是针对发热的儿童使用,用直尺拍打足底涌泉穴2000~3000下。两侧都要拍打。一般晚上还在发高烧的儿童拍打后早晨就可以上学去了。其基本原理是肺经虚证,拍打肺经的飞经可以通过肾经前线的泛经打通肺经主线。结果肺经就恢复健康了。其实这个方法成人用也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补肾经前线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阳气。阳气一盛,风寒也就会自解了。但是依然是以治疗肺经为主。
9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3: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19 13:47 编辑

肘髎穴的归经问题。依据针灸经穴国际标准肘髎穴的归经是大肠经。但是这个归经是错误的。因为刺激肘髎穴诱发的感传是三焦经。我们知道所有的手六经在前臂都是两条线。这两条线的连接点就是合穴。大肠经的合穴是曲池;三焦经的合穴是天井穴。大肠经的两条线呈锐角汇聚于曲池穴,然后直接上行到手五里穴。在国际针灸经穴标准图中,为了把三焦经的肘髎穴归入大肠经就只能把大肠经的经线向外拐了一下(是穴位连线而非经脉线)这种情况在穴位连线图中很常见。看起来大肠经的经线很别扭或不顺畅。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位置比曲池穴略高一点。两条分支分别从肱骨外上髁前后两侧绕过后才会合在天井穴。其中前侧分支线从肱骨外上髁的前侧缘上行,经过肘髎穴后再到天井穴。因此肘髎穴的归经肯定给搞错了。古人云: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想用肘髎穴治疗大肠经疾病的针灸师都被古人给误导了。难怪肘髎穴的治疗范围并没有大肠经的内脏病症。
9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4: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蠡沟穴的选择问题。肝经在小腿也是有两条分支的。前分支起于足四趾的外侧端,向后到胫骨前缘后转向内侧,经过内踝前缘沿胫骨内侧面上行经过膝关穴到曲泉穴。后分支起于足大趾外侧端经过行间穴和太冲穴到中封穴,然后到(前)三阴交穴,然后再次向前向上到达后蠡沟穴,沿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行,经过膝关穴到达曲泉穴。曲泉穴是肝经的合穴。膝关穴的两条肝经分支距离很近但并没有合并。针灸经穴国际标准的蠡沟穴位于内踝上五寸胫骨内侧中点处。但是这个(前)蠡沟穴凹坑很浅,对刺激不太敏感。但也能诱发出肝经的感传。但是后蠡沟的穴凹坑就很深,对刺激很敏感更便于施针。如果我们从蠡沟穴的名称来看。蠡是指瓢,类比人的腿肚子,蠡沟指腿肚子与胫骨内侧后缘的骨缝。古人的意思很明显-穴位在骨缝中。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把蠡沟穴的位置给改成胫骨内侧面的中点了。也就一层皮的骨面能有什么好穴位呢?肯定是又给搞错了。我在临床中非常喜欢使用蠡沟穴。我还写过妙用蠡沟穴一文发表在博客中。但是我用的蠡沟穴是后蠡沟穴。蠡沟穴你们都取对了吗?
9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4: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合穴的穴位。合穴是两条经脉分支的分支点或汇合处。但是因为肾经、膀胱经和胆经从头到尾都是两条线。因此这三条经脉就没有合穴了。我不否认这三条经脉的分股之间有分支联系。但是从结构上看它们只是不同经脉之间的联系而非分支更不是两条分支的汇合点或分支点。因此我们应当把肾经的合穴阴谷穴,膀胱经的合穴委中穴和胆经的合穴阳陵泉穴从合穴中除掉。肾经前线的阴谷穴对应的是肾经后线的外阴谷穴;膀胱经小趾外侧线的委中穴对应的是膀胱经小趾内侧线的委阳穴;胆经前线的阳陵泉穴对应的是胆经后线的陵后穴。这三对穴位之间有经脉分支联系。每对穴位的地位是等同的。它们没有一个是合穴。医学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古人有一个倾向就是要把事物规范化简单化。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能更改事实的去臆造。因为会出医疗事故。
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23: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3-12-19 18:43
对于现代医学经穴还不曾被引入却又如何能被淘汰?

医学是不会利用经穴治病的,只可能研发用对应经穴治疗 ...

我在毕业实习的时候曾经在产科实习两个星期。当地医生使用在合谷穴注射催产素催生。但是我去的时候催产素临时断货了。于是妇产科主任找我们同学要求用针刺催生。一个组的同学只有我应下来了,其他同学只是围观。我对第一个需要催生的产妇使用了《针灸大成》中的方法-补合谷泻三阴交方法,结果在三十分钟后开始宫缩。宫缩有力,规律且持久。但是妇产科主任并不满意,她说太慢了。再拖一会胎儿就会死在腹中了。她要求下一个产妇改用其他方法,起针后就能宫缩。我当时订阅的中国针灸杂志就有类似的方法-针刺秩边穴。于是我给第二个需要紧急催生的产妇针了秩边穴。果然起针后就开始宫缩了。但遗憾的是宫缩不规律且很快就消失了。妇科主任提出两种方法先后使用。于是我就给该产妇补扎了合谷穴和三阴交穴。没一会产妇就开始了规律、持久和有力的宫缩。第三个产妇先用的补合谷泻三阴交穴起针后再用针秩边穴。这次就完美了。两周的产科实习我就做了针灸催生这一件事。因此说现代医学不会利用经穴治病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们会请中医来利用经穴治病。我在国内的时候就经常被各大医院请去针灸,出国后也会被洋医生请去给住院病人针灸。不过现在他们改了路数。他们不仅开始学习针灸穴位还努力把华人针灸师赶出针灸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利益较高的缘故,那疗效也是比他们学的要好很多。我们学西方的科技,西方人也学我们们的中医。记得二十年前我在考注册针灸师的时候,华人的比例还不足1/2。这就是现实。
9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0: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3-12-19 23:38
于是我给第二个需要紧急催生的产妇针了秩边穴。果然起针后就开始宫缩了。但遗憾的是宫缩不规律且很快就消失 ...

瞎蒙实验治也是有依据的。依据是《针灸大成》三阴交穴的内容和《中国针灸杂志》。别人的经验啦!
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1: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0 03:35 编辑

说一说催生穴的理论问题。已知合谷穴是大肠经的穴位,但是这个穴位并不在大肠经的主线上。大肠经在食指桡侧有一条分支,在拇指尺侧有一条分支。这两条分支之间有条二次分支链接着。合谷穴就在这个二次分支的中部。不仅如此肺经也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合谷穴是肺经和大肠经的并行交会穴。肺经下络大肠,大肠经属大肠。补合谷穴的结果是使大肠的活动增强。这个作用相当于在子宫的外上方挤压子宫。结果就是促进宫缩。三阴交穴是肝经、脾经和肾经前线的近似交会穴。在大手法泻三阴交穴的时候三个分穴都会发生较强的应急反应。肝经上行有分支到达子宫肌层,肾经前线上行有分支到达子宫内膜包括胎盘。在泻法的强刺激下子宫会发生痉挛。于是宫缩就被引发了。三阴交穴是一个大全息的穴位。其中对肾经后线也是有泛经的作用。肾经后线上行后有分支到子宫颈部。子宫颈部在泻法的作用下会因供血不足而松驰,于是产道就被打开了。外力(大肠蠕动)推挤,内力收缩,出口放开,胎儿就产出来了。秩边穴从名称上看就是一个催生的穴位。秩就是依次,秩边就是依次的把某物推到边缘。不过秩边穴的作用原理可能与合谷三阴交有明显的不同。从作用速度快但时间短的情况分析应当是刺激神经导致的子宫短暂痉挛。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0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20 03:15 编辑

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用灸至阴穴矫正胎位已经是很多妇产科的绝招和惯例。但是对于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就没有人搞明白。下面各位看官听我说一说它的奥秘:1)胎位不正的机理。胎儿成型以后大都是体大头小,整体上呈葫芦形。正常的胎位是头部朝下的。异常的胎位就千姿百态了。正常胎位的机理是因为子宫颈部的肌肉张力较大(肉厚)。因此子宫腔的形状就呈现到葫芦形。胎儿自然的就会头部朝下(可以节省空间)。在子宫颈部的肌肉比较松弛的情况下,子宫腔就会成为球形。这时胎儿就会在子宫内部打转。临产时头部朝下的机会很少。2)子宫颈部的经脉及辩证。研究发现子宫颈部的经脉是肾经后线。胎位不正的经脉辩证是肾经后线的虚证。3)至阴穴解析。至阴穴位于小趾外侧趾甲角旁。传统的归经是膀胱经。但是所有的指旁或趾旁都不是单一经脉的。这个区域的经脉是表里经脉并行的。远端指(趾)甲角旁是表里经脉的接续点。至阴穴是井穴。井穴的特点就是有纵横两类双线状结构。两条纵线是表里经脉,两条短横线是远端的表里经连接和井穴处的表里经的短路连接。因此至阴穴是一个复合穴位。两个分穴是:(1)膀胱经小趾外侧线的背至阴穴;(2)肾经后线的掌至阴穴。我们习惯的把至阴穴当作膀胱经的一个穴位。但是膀胱经又无法解释至阴的名称和与子宫的关系,因此无从入手解释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4)至阴穴的释名。掌至阴穴有感传到肛门的两侧,入腹后可以到达内生殖器官(男性到前列腺,女性到子宫颈部)。古人发现了这一特点就把该穴命名为至阴。5)灸至阴穴的作用机理。灸至阴穴不仅可以补膀胱经小趾外侧线也能补肾经后线。灸几次至阴穴后子宫颈部的血液循环就会恢复常态,进而形成一个到葫芦形的子宫内腔。胎儿头部在子宫内很容易的就会被挤压进入正常的胎位(头朝下),从此便保持在这个位置直到胎儿娩出。注:理论都是假说,可批,可驳,就是别太当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10:20 , Processed in 0.1368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