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51|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七期——罗鸿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4-15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自我简介
1959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即在国家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工作中深感西医对许多病症的治疗疗效不佳,遂自学中医,临床中采用中西医两种技能配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较好。1996年初,移居新西兰,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治疗工作,现为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秘书长。
1、我的观点:
①中医是科学的,反对将中医神化、玄化和非科学化。
②中医必须现代化才能发扬光大,中西医各有所长,亦有所短,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
③学习中医古籍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师古而不泥古。
④当今中医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中医界内部,中医界应好好反省。
2、学术主张:
①中医学的核心和精华在于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发生疾病,一切医疗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②中医的脏腑体用描述与实际脏腑解剖生理学不符,中医的经络在解剖学上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所以只能以功能单位认识中医的脏腑经络。
③在临床中,始终坚持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原则。
3、推荐医家: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承淡安、章次公、秦伯未、岳美中、严苍山等。
4、推荐医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李杲《脾胃论》、李时珍《本草纲目》、杨继洲《针灸大成》、张介宾《景岳全书》、吴有性《瘟疫论》、吴谦《医宗金鉴》、王士雄《温热经纬》
5、业余爱好:读书、书法、美食
2
发表于 2009-4-15 1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心路历程
余幼时家贫,父亲为中学文史教师,母亲为中医师,受家庭环境熏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的认识也始于中医。父亲兼通针灸,年轻时受其叔父罗兆琚(近代针灸学家)影响而习针灸,文革其间(1973年至1976年),曾在中学“红医班”自编教材教授学生针灸,顺便也教我学一些针灸的基本知识和技法,也算是启蒙吧!1977年9月我高中毕业后即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在农村能用仅学到的一些针灸技法为当地农民解除一些小病痛,感到小有成就。1978年参加高考,填志愿时,本想报读中医学院,但父亲说“中医可以自学,而西医不能自学,为医者兼通中西,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于是报考西医,进入广西医学院医疗系,在五年的学习中,有一年的中医课程,为以后自学中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毕生后,在临床工作中深感西医对许多病症的治疗疗效不佳,遂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学中医,以期提高医技水平,在医院选送年轻医师去进修时,别的医师都去进修西医,我则要求进修中医,曾两度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短期学习,1995年底曾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学中(脱产学习)两年研究生班的录取通知书,但因出国之事而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惋惜, 1996年初,以技术移民身份移居新西兰,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治疗工作。
自从学中医后,临床中常采用中西医两种技能配合治疗常见病,疗效较好,开始时,是先从治疗感染性疾病着手的,临床上,对轻症者,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或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灵活机动。重症高热者,则常采用中西两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注意重症感染性疾病中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我多宗严苍山先生“三护”(即护肠、护脑、护液)原则。对小儿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高热单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效果很好,西医对此则是束手无策的。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进入到杂病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体会到中医的“杂病”,病程较长,常常是虚实夹杂,既有因虚致实,又可因实致虚,虚虚实实,互为因果,病情复杂,往往是本虚标实,实者多为湿浊内蕴和痰瘀互结,虚者则为脏腑气血阴阳之不足。根据个人体会,对于虚实夹杂之病症,必须辨别有无湿浊内蕴和痰瘀互结,因为此类实邪堆积体内,常导致内环境稳乱,使机体对针刺及某些调补性药的敏感性降低,此时若不先清实邪而盲目补虚,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而导致病情变化,故我在治疗时,常分阶段进行,先去标实,还患者一个清洁的身体,当湿浊痰瘀清除后,病情已明显向好,由湿浊痰瘀所引起的自觉症状及不适均减轻或消失,此时机体内环境干净,再补本虚,则效果显著。有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虚实同治,只是用药侧重不同而已。治疗方法的采用,对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病毒性感染多用汤药治疗,对慢性病常针药并用,顽症痼疾则针、灸、药齐施。余临证遣方用药多用药对、药群,施针选穴亦常用穴对、穴组。所用药物百味足矣,所用之腧穴亦半百之数,区区药穴之数,可衍无数之方,以应百病之变。所用药穴多为唐代及唐代以前医家所用习用者。
在二十六年的业医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医生,有成功也有失败,若想减少失败,就必须努力学习,善于从自己或他人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习医无止境,为医者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医技,临床医师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该有高尚的医德,应时时刻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来勉励自己。
3
发表于 2009-4-15 12: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论坛感悟与建议
我进论坛一是向会员们学习,二是与会员们进行学术交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进论坛一年多来,增长了很多见识,也学到了很多保贵经验。
论坛应允许会员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言论,对会员的不当言论,应给予批评指正或劝告,对不听劝告者则屏蔽其言论,不必禁言或降威望,人贵有自知之明,若管理层处理问题合情合理,会员不会有捣乱行为的,古人云:“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论坛不必设防灌水机制,这对学术交流非常不便,管理层应爱护每一个会员,使会员对论坛有家的感觉,使会员能在一天紧张工作之后进入论坛轻松一下是很有益处的。论坛管理层应引导会员礼貌用语,文明讨论,形成一种氛围,谁破坏这一氛围,都会受到大家的批评,人贵有自知之明,下就会注意了,以德治坛才能使论坛逐渐走向和谐,希望论坛管理层能带领会员共建和谐论坛。论坛有百家争鸣一栏,还有医文书画一栏,对活跃论坛气分很有帮助,百家者,不应只中医一家,除政治话题外,举凡儒、释、道、玄、经、史、农、商、兵、文、艺、戏曲、小说等话题,均可在此二栏发表娱乐之帖以活跃论坛气分,只要不是来论坛捣乱的帖子,都不应删除,“水至清则无鱼”,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论坛亦须“阴阳平衡”才能和谐。在学术上,论坛是否可以像人物专访那样定期推出一些专题共会员讨论?比如,疾病专题(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等),这样群策群力讨论,会员可从中获得很多经验,对提高自身的医技及开阔眼界是有益的。


-=-=-=-=- 以下内容由 罗鸿声2009年04月15日 02:20pm 时添加 -=-=-=-=-
本论坛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论坛,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如陈斌、千秋雪、孙曼之、溪流、却波渔翁诸先生对医理造诣深厚,且为论坛的发展贡献良多,值得敬佩。解云溪、李同宪、袁其伦、赵洪军、马文辉、王勇、川耗子张毅、王耀勋、张效霞、王全年、曹东义、哲医、周东浩等先生在学术上都有专著出版,悉尼张有和、刘世锋、初学者、娄绍昆、麦绍岳、仁海中西医、日出江花、五积散、哲学家、杏林童子、胡来元、汪海升、申志强、自然奥妙、李寅等先生都是具有独立见解的学者,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也有部分中医爱好者,为活跃论坛的学术争鸣气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再来先生知识面广博,且为人正直,对维护论坛正气功不可没。岁月无情先生也为论坛普法作了很多工作。
4
发表于 2009-4-15 14: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自然奥妙2009/04/15 00:57pm 发表的内容:
想知道先生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案例......
自然奥妙先生,你好!真对不起,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从来不留心“案例”,因在国内医院住院部工作时,病案是保存在医院的,我也无暇抄录,在门诊看病,病历由病人保管,而且作为临床医师,工作量很大,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均以了然于心,以治好病为目的,故很少刻意去整理或保存所谓的“病案”,我想大多数临床医生都会有这种体会的。到新西兰后,因为新西兰当地的医疗管理局不承认中国的学历,故不能在当地业西医,只能用针灸及中药治病,都是门诊病人,病历也是很简洁明了的,所以不能提供有关中西结合的“案例”,我感到非常遗憾,向先生致歉了!
5
发表于 2009-4-15 14: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谢谢6楼铁骨铮铮刘先生和7楼王勇先生的鼓励!我也是很敬佩两位先生的。
6
发表于 2009-4-15 1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2009/04/15 03:54pm 发表的内容:
我非常赞同罗先生的“我的观点”。
川耗子张毅先生好!
我刚进论坛读到先生的文章时,对先生针砭中医界内部的弊端漏习印象深刻,先生对中医是爱之深,责之切,无私无畏,不惧“权威”,令人敬佩。
7
发表于 2009-4-15 18: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9/04/15 03:56pm 发表的内容:
读毕罗先生简历,深感其热爱中华,热爱中医,是何等的心诚志坚,豪情万千!其学也博,其人也真,特作小诗以志之。
精诚华夏出大医,师承家传有遗风。
身怀中西双医术,肩负华夷两使命。
但得妙手除民疾,何需著 ...
谢谢千总的鼓励,千总在我的“肾虚淺談”一文中的回复使我受益不浅,记忆深刻。
千总的回帖是:“肾脏中储藏着肾阴和肾阳,而肾脏本身又是由元阴元阳组成的,元阴元阳合称先天之本。肾脏中储藏的肾阴肾阳为后天之精,是后天五脏精气有余储藏于肾脏中的,是可以经常消耗和补充的。而肾脏本身的元阴元阳是来源于父母,所谓元精,这部分精气 是只能消耗,不能补充的。消耗尽了,人的生命力也就告罄了。”
千总这段话非常精辟的阐明了肾中肾阴肾阳和元阴元阳的特点,没有深厚的功底是说不出的,这在书本上也是学不到的。
看了千总的回帖,对我很有启发,使我联想到在人体细胞染色体 中有一种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的原因,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也就不分裂了, 细胞就老化,就死亡。人体细胞染色体应属元精之一,而这端粒是不能通过后天来补充的。
8
发表于 2009-4-15 1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9/04/15 06:45pm 发表的内容:
很高兴有机会向罗鸿声医师学习。
有和先生好!我应多多向你学习,我特别赞同先生的"所谓状态应对医学,就是首先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以其整体状态分析为前提,进而考虑整体与局部病痛的关系,然后确立治疗方法。即以整体状态为基础,应对局部可能出现的各种病痛。"这一观点。我认为:人作为一个整体,整体状态对局部状态的影响是重要的,整体状态减弱了,则局部状态亦薄弱,一旦受到致病因素作用,在众多的局部中,状态最薄弱者首先发病,所以,局部的疾患已反映整体状态的衰弱,故治病应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然后确立治疗方法。
9
发表于 2009-4-15 1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4/15 04:51pm 发表的内容:
罗先生虽是西学中,但成就不凡。
哲医许先生好!先生在经络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祝贺先生大作《经络学说的真面目》问世,我觉得可以称上是阐述经络的上乘之作,回国后一定买来拜读。对经络的认识,在原则方面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即经络虽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但经络现象及经络的调节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10
发表于 2009-4-15 1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期——罗鸿声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4/15 05:26pm 发表的内容:
烟波难阻凌云志,鸿飞高远任驰骋!
借千总佳句祝罗君开谈!
谢谢渔翁!与渔翁结识是岳美中先生的《述学》,余敬佩岳先生,岳先生认为“唐代《千金》、《外台》诸书,其中质朴之学、实用之方,宜上接仲景,果能用之得当、亦有如鼓应桴之效。”确是经验之谈。

-=-=-=-=- 以下内容由 罗鸿声2009年04月15日 07:17pm 时添加 -=-=-=-=-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61&topic=9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21:51 , Processed in 0.0627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