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中医小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学】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

[复制链接]
24
发表于 2021-6-1 11:19:06 | 只看该作者
笑话人不如人的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
还是改说像声吧。
督脉最后一穴在龈交。
龈交有皮有肉,不是空洞。
至于口,是任脉胃经大肠经,脐是任脉。

点评

兑端穴的本义是指上唇线中部两边的唇峰。八卦兑卦上线是两个短线。两个短线内端就是穴位所在。如此说来督脉并不在中线上。  发表于 2021-6-2 00:00
龈交穴两旁没有空洞吗?请张开你的玉口照镜子看一看!学错了不要紧,知错不改就要命了!  发表于 2021-6-1 23:51
23
发表于 2021-6-1 11:05:48 | 只看该作者
人中穴的感传重点部位是大脑底部的觉醒中枢,这与胃经的大脑感传部位是部分一致的。《灵枢经脉》胃经主病中就有精神病症状。因此人中穴可以治疗昏迷和精神疾病。
22
发表于 2021-6-1 11:00:58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6-1 09:27
交会穴
经穴分类名。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 ...

交会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真交会穴(经脉交汇于此)
2)立体交会穴。经脉并没有交会但是从皮肤的角度看是交会的。针刺时先刺中一条经脉,隔一段距离后再刺中另一条经脉。
3)近似交会穴。经脉距离很近,实际上并没有交会。如果用较大面积治疗的话等同于交会的效果。
4)并行交会。表里两经脉并行距离很近,其中的穴位等同于交会穴(例如:肺兪穴,厥阴兪穴,心兪穴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6-1 10:28:03 | 只看该作者
fayuan_guo 发表于 2021-6-1 10:25
任督经脉左右对称的情况在现代也是有人发现的,例如青城山的祝华英道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说人中穴的归经 ...

下人中穴的归经是大肠经,位于人中穴与上唇的中点处。
20
发表于 2021-6-1 10:25:22 | 只看该作者
任督经脉左右对称的情况在现代也是有人发现的,例如青城山的祝华英道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说人中穴的归经是不是胃经呢?其实天突穴也是一样的。旁天突穴是一个全息的穴位,但是当感传从任脉走到旁天突穴时,其他的经脉都在不应期中,只有对侧的肺经才在可开放期内,所以这个穴位归属于肺经而不是其他经脉。

点评

下人中穴的归经是大肠经,位于人中穴与上唇的中点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0:28
19
发表于 2021-6-1 10:16:44 | 只看该作者
《灵枢营气》讲述了一侧十四经脉的循行过程,这提示任脉和督脉是左右对称的。在一个经脉大循环中每一段经脉只能开放一次。如果任督在前后正中线的话就不好办了。《灵枢脉度》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他们借用了跷脉。因为跷脉有四条所以解释成男人走阳跷,女人走阴跷。这是明显的用十个错误掩盖一个错误的方法。跷脉是扁鹊医学流派用刺激穴位诱发的经脉感传,结果与黄帝医学流派研究的十二经脉部分重叠(一部分本经感传,一部分串经感传)。在一个经脉大循环中有一段经脉可以走两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经脉有相对不应期。
18
发表于 2021-6-1 09:4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1-6-1 09:59 编辑

笑话人不如人的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督脉的督字下面的目原本是一个双棘突连线的龟背甲,用在经脉命名上指这是两条左右对称的夹脊突连线的经脉。《内经》讲的夹脊之脉或夹膂上项就是指此。任脉也是左右对称的。教材讲任者妊也是错误的解法。《说文》讲:任符也。符是指把六寸长的竹管从中劈开,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和在一起取得信任。合并的竹管置于前胸中线展示给对方。用在医学上指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左右对称的经脉。经脉不能穿过无组织的空间,但是如今的经脉穴位图任督经脉需要穿过好几个空洞。例如口,脐,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类似的胃经也不是穿过乳头孔的而是从乳头外侧绕行的。
17
发表于 2021-6-1 09:31:06 | 只看该作者
顶眼透视经脉

等你练成非肉眼视觉功能,就知经脉分布了。

点评

我在1982年开过顶眼,看到小肠经就像一条筷子粗的亮线,颜色黄。  发表于 2021-6-1 09:57
16
发表于 2021-6-1 09:27:52 | 只看该作者
交会穴的数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记载交会穴的文献较多,互有出入,所以交会穴的穴名和穴位数都有些差异。交会穴到底有多少个,至今无统计定论。据以往的文献统计为108个。在头面部的有92个。
15
发表于 2021-6-1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交会穴
经穴分类名。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疗作用较广,为临床所常选用,如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所交,能治疗脾经、肝经和肾经的病证。

点评

交会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真交会穴(经脉交汇于此) 2)立体交会穴。经脉并没有交会但是从皮肤的角度看是交会的。针刺时先刺中一条经脉,隔一段距离后再刺中另一条经脉。 3)近似交会穴。经脉距离很近,实际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1:00
三阴交并未交会只不过离得比较近罢了(2mm)。但是艾灸的话还是等同于交会的。  发表于 2021-6-1 09: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3 19:00 , Processed in 0.0500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