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5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中医学的低级谎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8 15: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4
发表于 2021-9-30 10:16:10 | 只看该作者
都说中医学基础理论博大精深,其实都是古代医学家做过的最简单的医学实验。只要你重复一下古人的医学实验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了。连古人都能做的医学实验,我们现代人就不能做了吗?做完了这些实验回头再开看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自我嘲笑吧!颜云:笑话人不如人。
23
发表于 2021-9-30 10:11:12 | 只看该作者
烧山火是补法、透天凉是泻法、左补右泄、九六补泻这话有错吗?但凡是搞针灸的会补泻手法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身的和病人的)。这个效果与经脉的结构密切相关。经脉的基本结构就是:密集分布的毛细血管管网线,上面缠绕着胆碱能纤维。这个毛细血管管网线是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形成的。根据解剖学一条小动脉并行两条小静脉的规律。一条小动脉两侧可以形成相互表里的经脉。一般来讲静脉多位于浅表,动脉稍深一些。于是传统中医的各种手法就应运而生了。结果是补法促进了微循环管网线的开放,泻法抑制了微循环管网线的开放。这就是中医针灸补泻手法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2
发表于 2021-9-30 10:02:15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学医易同源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医理论的起源来自于周文王姬昌,而姬昌也是《周易》的作者。因此中医学中必可避免的会带有医学的观点。
21
发表于 2021-9-30 09:5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1-9-30 09:59 编辑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左病右治,上病下治这几句话应当来自于《内经》。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道理一样,都是针对它们的证来治疗。只要证一致病不同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证不同的话即便是一个病也不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其实证的本质就是循经微循环血液流量的多或少。左病右治是因为:1)人体的脏器并非完全对称的;2)大脑的某些功能中枢并非对称的;3)经脉在内脏的分布也并不都是完全对称的;4)某些穴位的感传可以到达对侧。上病下治是因为有很多穴位的串经感传是比本经感传强大的。例如六腑下合穴中手三阳经的下合穴就具有这个特点。再如有些下肢的穴位感传重点部位在头部等。
20
发表于 2021-9-30 09:46:58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治本,现代医学治标这句话本是病人的言论。中医教材并没有这类言论。中医教材的观点是这样说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有时需要标本兼治。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是没有学过中医。一知半解的就来批判中医了。
19
发表于 2021-9-30 09:42:0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精气理论、脏腑理论、中医脉学、五运六气、性味归经是科学理论以上的内容太过庞大了。我并不认为都对,但也不认为都是错误的。最起码我知道:经络理论和中医脉学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的确是来自于古代的医学实验。尽管古代的医学实验比较原始,比较初级。但是他们依然属于科学的范畴。正是因为他们是古代科学才可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两千多年。我们不能因为古代科学披上了古代哲学的外衣就武断的否定他的科学性。
18
发表于 2021-9-30 09:34:2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这句话并没有错。说有错的只能说你没有这个能力。飞行员能开飞机,而你不会开飞机。于是你就认为没有人可以飞上天。
17
发表于 2021-9-30 09:30:3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是传统医学最高峰这句话并没有错。因为《黄帝内经》中的大部分医理都是来自于商朝末年姬昌组织的医学实验和统计结果。后来由于官府禁止医学实验提倡用阴阳五行来说理。由此导致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以后的中医医疗实践都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16
发表于 2021-9-30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频湖脉学》能够诊断脏腑生理病理这句话的确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因为脉诊诊断的是经脉的气血虚实情况而非脏腑。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这个错误的观点,原本的十二经脉被简称为十二脏腑(例如肺经被简称为肺)。于是误导了国人两千多年。《内经》中的寸口脉是古人通过医学实验得出的从寸关尺对应十二经脉的情况。由于后来被简称为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肾。这样就成了诊断脏腑生理病理的误导状况。实际上寸关尺对应的经脉只有十条(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右肾经、右膀胱经、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左肾经和左膀胱经),尚缺的经脉有三焦经、心包经、任脉和督脉。如果把试验的范围向内扩展两个诊位的话就可以得到左右两侧的三焦经、心包经、任脉和督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2:46 , Processed in 0.0546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