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量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16 11: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四气五味、中药及方剂……有没有中医自己的量化单位、标准?能不能量化?量化的单位、标准是什么?能不能拿西方科学的单位、标准量化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四气五味、中药及方剂……?
2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3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2-16 03:45 编辑

     量化,必须首先确定单位。长度用公里、米、厘米、微米……作为单位,才能够测量。重量用千克、克、毫克……为单位;血压用毫米汞柱为单位;血压,不能用公里度量、量化!一段海岸线例如100公里的海岸线用公里为单位测量是100公里,如果用微米为单位测量,得出来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绝对不是100公里,可能是十万公里。
3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6:27:39 | 只看该作者
    时间量化。西方科学单位是年、月、日、小时、分、秒等;中国古代的单位是:年、月、日、时辰等。
    一年大致365天,东西方是一致的,一年大致分为12个月,也是一致的。每一个月的天数就不一样了。一年,中国分为4季或者5季,西方科学没有这个分法。
4
发表于 2021-2-17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经脉气血多少是可以量化的。以前我研究经络诊断仪把经脉气血分成九个等级。虚症和实证各有四个等级。中间部分是正常值。这个等级的标准不是电阻、不是导电量而是与之相关的相对数。医生可以根据打印的数据选择治疗量。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21-2-18 11:14
5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5:54:59 | 只看该作者

中:立杆测影


          张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04日                     04          版)

        

                                  
            
                        
  编者按
  历史之舟能够抵达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当我们说自己是中国人时,我们拥有为之自豪的五千年时光,对中国人来说,如果读懂了中国史,生命就延长了五千年。为此,我们今天推出两个栏目:“文化关键词”和“先秦人物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又曲折多变、博大精深也精粗多样,从“文化关键词”入手是一条不错的理解途径:中国文化有许多关键词,如果把这些重要的关键词组合起来,纲举目张,庶几可以透露出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真貌。“文化关键词”就像一道风景线,每词各有其旨,词与词之间虽断实连,犹如中国园林的美学结构——我们这个栏目就意在通过“关键词”途径,通向中国文化的深处,体悟中国思想的神髓。
  中国历史犹如一条群星璀璨的长河,群星就是那些闪耀着精神光辉的杰出中国人。从三皇五帝的部落英雄,到春秋战国的思想诸子,无数民族的古圣先贤,入世则造福万民,出世则亮节高风,为我们谱写下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我们的“先秦人物传”栏目,就是力图通过系列先秦人物去勾勒中国人的心灵成长史、精神成熟史和丰富的人格史,让那些伟大的心灵与绝世的才华照亮我们的历史天空。
  这两个专栏,一个从“中国概念”思想,一个以“中国人物”书写,恰好构成了我们的历史之舟的双桨,以期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顺流而下,碧空远影,峰回水转,让历史长河两岸的文化风景、思想风景和精神风景,激发我们今天的现代心胸。
----------------------------------------
  中国,观念溯源,会讲到“中”,甲骨文的中: ,内容丰富,要而言之,是远古人的立杆测影以及由之的观念展开。所谓立杆测影,在村落空地之中立杆,观测太阳东升西落在杆上的投影,得出太阳运行规律,如果太阳被想象为神,即神的规律。中国型的科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由此而生。卜,最初源于对中杆投影的思考和记录;圭,是把四个重要时点刻记在中杆上。就测日讲,一天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十二时辰显示出来,一年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冬夏春秋四至四立显示出来。太阳投杆影于地,日影移动与地上空间关联起来,正午之时,影子最短,形成正南正北的直线,加上一年之内日出没点的南北移动,时间的日季年和空间东西南北,都以中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时空整体。光照为阳,杆影为阴,一阴一阳之道。太阳昼出夜没,出可见为实,没隐而为虚,呈现虚实往还之律。在远古时代日日年年的立杆测影活动中,阴阳、虚实、时空都因中杆而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中”是中国观念结构的核心。把由立中而来的观测方式,运用于夜间,与月亮观测结合起来,月的朔、望、晦、圆、缺、没的运行之道呈现出来。月与日一样虚实循环,昼日为阳夜月为阴,不但形成了(一天的日昼月夜构成)日-(一月的朔望晦周期形成)月-(太阳一年的南北往复形成)年的体系,而且深化着阴阳为道虚实相生的观念。再把昼观日影与夜观极星结合起来。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北纬地区,北极星永在中天。北极是天空中一个几何点,离北极最近的星是极星,由于岁差,北极附近的星辰会缓慢移动,曾离北极很近后又稍远的北斗,因其随地球自转而绕北极作周日旋转,又随地球公转而绕北极作周年旋转,斗柄或斗魁的不同指向,与四季的变化形成了同构的对应关系,古人把北极、极星、北斗视为整体:北辰。在三者的关系中,虚体的北极与具体的极星,构成了虚实的关系结构。不变的极星与变动的日月诸星,构成不动与常动的关系结构,形成了不易与变易的思想。北斗指向的变化,表示了北辰与日月诸星的内在关联和对之的引领,进而通过日月星的运行而对宇宙万物生灭运动的引领。远古之人,由地上的立“中”,发现了天上之中,极星成为天上帝星,又由天上之“中”,形成了天地运行的整体。《春秋文耀钩》曰:“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太平御览》卷22引徐整《长历》曰:“北斗当昆仑,气注天下。”《鹖冠子·环流》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日月季年的变化是因北斗运行,气流四方而生。北辰成为气的本原,中国的气的宇宙是与北斗观测而来的观念连在一起的。以北辰为中心的气体运行体现为四方(四季)之风。《吕氏春秋·季夏纪》说:“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甲骨文的“中”字,内蕴着地上中杆挂上旗帜以感应天地的风气运动。直到今天,我们还说,“在什么什么旗帜下”,“高举什么什么旗帜”。因为在远古以来的观念中,旗帜体现着北辰(天帝)的信息,感受了天道运行的规律。远古各族群在立中活动中,感受到、思考着并总结出整个天地的规律,以北极-极星-北斗为一体的北辰为中心的天地运行,由这一运行而带来地域空间中的物色变化和日月季年的时间变化。由“立中”的天文观测而来的思考结果,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观念。天上有一个不变的中心:北辰,北辰即天帝,因为这一中心,日月星辰有规律地运行,宇宙万物由之而生灭循环。中国文化的宇宙结构由之形成。放眼世界文化,凡北纬地区,北极星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文化对其的文化想象和观念建构是不同的。中国文化因为地上的立“中”,而将宇宙看成只有一中心,并由这一中心引领天上地下万物运行。天上只有一个中心,地上只有一个中国,国即城,应对于天上中心的地上中心。观古往今来,“中”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在先秦,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千多年后的唐代,杜甫讲:“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又一千多年后的共和国前期,有歌曲唱道:“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时想您心里明”……

6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量化,要从立杆测影的“中”开始,结合天空中的北斗星,合二为一,就能量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4:49 , Processed in 0.2209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