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为什么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06:38:5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12-19 08:52
血液循环如果不是”心气"推动的,是"什么"推动呢?
气行血行气滞血瘀。经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遍布全身 ...

        理论,就是概念与理论构架,理论构架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同一个事物的认识,采用不同的参照系,就能够得出两个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两个原基概念理论,如对于同一个人体的认识,就形成了中、西医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论。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十一大系统,既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又是不同的概念与理论。

    中医理论:经络(经脉)里运行的是气血!西医理论: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都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认识的产物,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客观规律,都是主观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二者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用一个理论、概念代替另外一个理论概念。这个弯一定要转,不承认两个相对真理,就不是辩证唯物论。真理只有一个是机械唯物论。
32
发表于 2020-12-21 08:31: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20 22:38
理论,就是概念与理论构架,理论构架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同一个事物的认识,采用不同的 ...

“  中医理论:经络(经脉)里运行的是气血!西医理论: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
——此话不差,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的确认为经络是联系脏腑百骸,上下内外的通路和载体,经络里不只是流行着血液,也运载着各种能量和信息。但所有的经络都归属于心脏统领,所以说心脏主百脉。西医认为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其实血管里也蕴藏着气,氧气就是通过血流传到全身每一个细胞的。只不过西医还有神经系统,用以传导信息。西医认为神经归属于脑来管理。而中医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而是把大脑归属于心脏,大脑只不过是心脏专门统领神明的一个执行机构罢了。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08:5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2-22 00:5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20-12-21 00:31
“  中医理论:经络(经脉)里运行的是气血!西医理论: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
——此话不差,但是都有 ...

        老师,您是中医科班出身,中医的问题我应该请教您才对。
          西医红细胞携带的氧气、二氧化碳等与中医推动血液运行的气,完全不同!前面已经说过了肺主皮毛、肝主筋、心主血脉等,肺与皮毛没有直接相连,肝与筋没有直接相连,同理心与血脉也不可能直接相连接。请你看看12楼《内经》痿论原文。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08:55:19 | 只看该作者
     12楼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这一段话中,前后文连贯比较,语境分析,【肺与皮毛,肝与筋膜,脾与肌肉,肾与骨髓】没有直接通联的关系,那么【心主身之血脉】中的心与血脉,也没有直接连通的关系。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即:心气热,……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也看不出心气虚推动血液循环不力引起脉痿的气机变化!!反而倒是心气热引起的。
35
发表于 2020-12-22 09:13: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22 00:55
12楼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这一段话中 ...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这是说全身的皮毛归属肺脏来主管,全身的血脉归属心脏来主管,.....与以此类推。为什么非要直接相连呢?学生归老师管理,难道学生和老师都非要是连体生成吗?真是岂有此理!

心气热,……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这不是正说明脉道的变化和心气有关吗?你还要哔哔不休地磨叨什么啊?
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5:22:37 | 只看该作者
     心与血管不相连,就不可能有血液循环。
37
发表于 2020-12-22 18:52:3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22 07:22
心与血管不相连,就不可能有血液循环。

要发展中医,首先要还原中医。《内经》原本说的什么,他想表达的什么。现代的中医基础理论受传过来的西医理论影响,给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解。这是困扰中医发展的很大问题,所以必须正本清源、溯本归源!这也是我的认识。支持一下!!!!
3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07:51:01 | 只看该作者
       脾主运化,其中的“运“是指运输、转运、移动、的意思,即水液精微的位置发生变化,只有量变。”化“是质变,水液精微变化为气血津液,再变化为脏腑功能、以及废物排出体外。其中的“运”实际上是指西医的血液循环功能。中医的脾气虚、脾阳虚引起各种水肿,人参、党参、黄芪等能够治疗水肿,是因为这些补气药归属于脾经与肺经。各种水肿的病机都归咎于脾肺肾,而不提心。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7:02:42 | 只看该作者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流动,血管的名称叫什么?主动脉?心经?心脉?营管?中医教材始终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卫气循环路径,营气循环路径,气血沿着经脉循环路径;西医有:血液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淋巴循环。教材中的循环是什么?怎么循环的?始终没有交代。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7:24:41 | 只看该作者
        《灵枢·卫气行》:
    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纷纷,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22:08 , Processed in 0.0616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