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脉象新丁——房颤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2 20:4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3 编辑

因本人被版主认为“太目中无人了”,故自删帖子以自省!

点评

很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赞一个!  发表于 2017-8-24 12:14
好文,顶赞!  发表于 2017-8-22 23:0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3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4 编辑

自省。

点评

王叔和《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宋臣《新校正》云:“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 李时珍《濒湖脉学》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3 09:0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9:0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4 编辑

自省。
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9:2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5 编辑

自省。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9:3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5 编辑

自省。

点评

据《内经》、《难经》等所论涩脉,有病脉与平脉之分。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涩则心痛”之涩是病脉,《难经·四难》所说“浮而短涩者肺也”之涩是平脉,而《脉经》所论涩脉是病脉,不是平脉。《脉经》“脉形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09:16
无论今本《内经》、《难经》及《伤寒论》等经典,虽皆有涩脉之名称,但未见有具体脉象之描述。规范并确立24种脉象指下诊断标准,首见于晋王叔和《脉经》,至今仍沿用。而涩脉脉象的确立和指下诊断标准,是王叔和根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5 08:59
6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6: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5 编辑

自省。

点评

卓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4 11:02
7
发表于 2017-8-24 11:0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8-24 11:03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8-24 06:10
同道或有疑问,即如何能诊到房颤脉?如果对此脉感兴趣,自己又无法诊到(见到),建议到本地县级医院心内科 ...

卓识,领教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1:2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6 编辑

自省。
9
发表于 2017-8-24 12:20:12 | 只看该作者
房颤患者并不少见,一般每次诊脉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强弱不等,长短不齐。”至于脉率,则根据病情轻重以及病灶位置等不同,有些搏动可形成脉搏,有些搏动不能形成脉搏,而有快有慢。心电图可以更详细的反应这一特点。

点评

房颤并非完全的涩脉,房颤只有轻微的涩象,伴随的是细而弱,或稍快,但是,要认识到,这种稍快,不一定是阴虚,恰恰可能是阳虚,  发表于 2017-9-4 08:02
这等于说,先生认同房颤脉即是涩脉、散脉之类的脉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24 17:14
先生并非虚言,定乃自己临症诊之,才有此感悟。  发表于 2017-8-24 14:0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1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9-10 09:47 编辑

自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7:07 , Processed in 0.0644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