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丁酉年)五运六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8 10: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8 08:31 编辑

2017年(丁酉年)五运六气         (2016-11-21 21:12:56)
标签: 2017年五运六气 丁酉年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木运不及分类: 五运六气


 

丁酉年大运、五运、六气详表


[size=+0]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丁酉年,丁壬合化木,丁为阴干为少角,为木运不及年,天干代表运气的运,这个木运不及就是丁酉年的大运,也叫中运,主管这一年的气候变化,那么,2017年全年的气候变化特点就是燥气(金气)大行,草木不荣,肃杀元气亢盛。木气衰弱,则所不盛者,更相迫凌,木气更受刑,故人形不足,中气清冷,多患肠鸣、泄渲等症。治以乌梅丸为主(乌梅、黄柏、党参、桂枝、附片、细辛、黄连、当归、川椒、干姜),辅以连梅理中汤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甘草、黄连、乌梅、木香)。

      地支代表运气的气,地支为酉,为阳明燥金,金克木,年支克天干木运,气克运,为气盛运衰,为天刑,从运气相合的角度来看要以气为主,运次之,也就说这一年天干地支结合起来看还是以燥金多为主。司天之气阳明燥金,本来木运不及燥气就旺盛,两燥相并,木气不能行其令,制土无权,于是燥土二气俱盛,同时木气受刑,子气来复,可以出现炎暑流火的情况,多病寒热、疮疡、痈痤等暑热病。

      阳明燥金司天,主上半年气候是燥气偏盛,而肝气受制,多病少腹痛、眼目昏昧、眼角疼、咽嗌干燥等症。木不疏土,则易发腹泻、腹鸣等症;在泉之气少阴君火,主下半年气候热气过盛,热邪内迫,故发病多见气上冲胸、寒热疼痛、目昏齿痛、眼肿、发热如疟、腹胀、疮痈等症。


       丁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气化运行後天,燥化在上,左藏化,右明化,故天气急而其政切。苦化在下,左柔化,右苍化,故地气明而其令暴。阳专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於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後而暴,介虫乃殃。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谷白丹,间谷命太徵之谷,其耗白甲品羽。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介虫静,羽虫育,是谓岁物之宜。介虫耗,寒毒不生,是背地气所制。清热之气,持於气交,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
  丁酉岁,金为天气,火为地气,火胜金,天气虚,当賫化源,以助金气,安其运木,无使受邪。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辛、以苦。汗之、清之、散之。运与热同,宜多天化,此其道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丁酉岁半之前,阳明主之,若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於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骛溏,名木敛,生菀於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乾面麈,腰痛,目昧,眥疡,疮痤痈。病本於肝,诊在足太冲脉。法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丁酉岁半之後,少阴主之,若热淫於内,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眼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法宜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岁运之化,木不及,纪曰委和,是谓胜生。生气不正,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合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乾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软戾拘缓,其发惊骇,其化兼所不胜。春有鸣条和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冬有惨悽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上临阳明,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癈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
  丁酉岁初之气,自丙申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相遇以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民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宜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白,间谷宜麻,虽有湿化,不能为邪。
  丁酉岁二之气,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满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徵火,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二火相加,木运相和,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白,间谷宜豆,虽有火邪,不能为害。
  丁酉岁三之气,自小满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白,间谷宜黍,虽有燥邪,不能为害。
  丁酉岁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寒两降,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稷,虽有寒邪,不能为害。
  丁酉岁五之气,自秋分日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气与运同,司气为苍化,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宜调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稻,虽有风化,不能为害,是气也,用温远温,无犯司气之温。
  丁酉岁终之气,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水生木,木生火,其化顺,阳气布,候反温,蛰虫反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虽有热邪,不能为害,岁气之交,天气胜者,少阳复之,地气胜者,太阳复之,其治各依其复法也。

丁酉年六气司天在泉和分步客主加临的发病及其选用方药

纪年
岁气和客主加临


病症


方名
药物组成
(性味)





阳明司天
少阴在泉
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咧、癃咧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太阴湿土
加临
厥阴风木
中热胀、面目胕肿、善眠、鼽衄、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二之

少阳相火
加临
少阴君火
疫疠
可酌选黄连解毒汤等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三之气

阳明燥金
加临
少阳相火

寒热
小柴胡汤
柴胡、党参、黄芩、半夏、生姜、生甘草、大枣

四之气

太阳寒水
加临
太阴湿土
暴仆、振慓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心痛、痈肿疮疡、寒疟、骨痿血便

乌梅丸(汤)
乌梅、黄柏、党参、桂枝、附片、细辛、黄连、当归、川椒、干姜

五之气

厥阴风木
加临
阳明燥金




终之气

少阴君火
加临
太阳寒水
病温
可酌选麻杏石甘汤等方
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8 14:03:06 | 只看该作者
张飞畴运气不足凭说


  清 陈修圆 医学实在易 [卷一 运气易知]


   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曷知“天元纪”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实无关于医道也。况论中明明,时有常位,而气无必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执非常之变耶。若熟之以资顾问则可,苟奉为 治病之法,则执一不通矣。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6:15: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杏林童子先生惠顾和赏识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8 16:23:4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8 06:03
张飞畴运气不足凭说

谢谢仁海先生赏贴
五运六气之说,是前人观天象并联系人事而分析总结出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病的联系,大体上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气候的变化肯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生活于大自然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是确定不易的。但如果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区别对待,则另当别论了!
5
发表于 2017-1-8 18:33:4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8 12:23
谢谢仁海先生赏贴
五运六气之说,是前人观天象并联系人事而分析总结出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 ...

      非常感谢千老先生的教诲!

      如果五运六气之说是客观规律的话 ,那么,就不用培养医生了,造一定数量的机器人,输入五运六气程序,就0K了。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寒热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哪有规律的五天一变、六天一变的情况?
6
发表于 2017-1-8 20:14:30 | 只看该作者
千总好,学习五运六气,我总有一个疑惑,几十年来解不开:

丁酉年,丁壬合化木,丁为阴干为少角,为木运不及年,天干代表运气的运,这个木运不及就是丁酉年的大运…………


整个推算运气,都是因为这一年是丁酉。如果不是丁酉,运气就不一样了。对吧?
我的疑惑就是,谁规定这一年是丁酉?要是当初规定成丙申,难道气候会跟着人类的规定改变吗?
如果能给丁酉找个可靠的理由,后面的一系列推论就有起点。


公元纪年,有个元年在,从元年开始,一路数。
古时候帝王年号纪年,有个皇上颁布的时间在,从那一年开始一路数。
中华民国纪年,有个中华民国立国的年份在,从那一年开始一路数。


干支纪年,从何算起?
7
发表于 2017-1-9 11:42:0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8 18:33
非常感谢千老先生的教诲!

      如果五运六气之说是客观规律的话 ,那么,就不用培养医生了, ...

在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0 13:58 , Processed in 0.066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