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21|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27 20:4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1/02 00:12pm 第 8 次编辑]

一、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什么是病呢?以今天的观点来看,病是相对于健康、正常而言。当机体的功能活动、形态结处于正常的、生理的状态,即为健康,当机体的功能活动、形态结构处于不正常、异常、病理的状态时,即为病。这种机体功能活动、形态结构的不正常,中医把它概括为阴阳失调。病可以通过各种外在症状表现出来,外在症状反映表现了内在的病的存在。病是体,症是象,二者合二为一,称为病症,简称为病。
      
病因是什么呢?病因就是引发机体生病的原因,就是引发机体出现内在病理改变的原因,就是致病因素。引发机体出现内在病理改变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呢?中医把它概括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等。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就是生物的(疫疠)、物理的(风寒暑湿燥热)、化学的、心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社会的(饮食、劳倦)。(注:中医的六淫概念中亦包含有部分属于生物性质的因素,同时现代医学对于物理的致病因素研究得还很不够。比方说风是如何引发支气管痉挛、脑血管收缩。个人以为,伤风、伤寒——中医的伤寒,起始致病因素并不一定是病毒、细菌,而可能就是风、寒对机体的物理性的损伤作用,病毒细菌感染应是继发的病理改变)
      
为什么在同样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发病(内在病理改变)、不发病、恢复痊愈、迁延、恶化等不同结果呢?这就牵涉到了病机,即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医把它概括为邪正盛衰,认为是邪正盛衰导致决定了病(内在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转归。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理解,当致病因素(邪)作用于机体(正)时,如果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过强,或机体抗致病因素损伤能力减弱(这个能力不应仅仅理解为免疫系统的能力,还包括机体各个系统的能力,如心脏血液循环、大脑神经系统的抗应变能力),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形态结构发生异常,而进入异常的、病理的状态,即发病了。一旦发病后,决定内在病理改变的发展、转归的,依然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内在的抗致病因素能力的相互斗争。若机体抗致病因素损伤能力强于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就会向正常的、生理的状态方向发展;若是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超过了机体的抗致病因素损伤能力,则内在病理改变将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由一个内在的病理改变可引发多个其它的内在病理改变,由一个脏腑组织的病理改变可引发多个脏腑组织的病理改变,乃至于影响到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导致机体死亡。若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与机体的抗致病因素损伤能力相平衡时,则内在病理改变处于迁延的状态。
      
在中医中,中医所讲的阴阳失调就是病,病就是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应是症机,不是病机,症机和病机是有区别的。症机是外在症状出现的机制,中医谓之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病机是内在病理改变出现的机制,即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出现的机制,邪正盛衰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病机,是引发机体出现内在病理改变、出现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的机制。至于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则是真正的病因,引发机体出现内在病理改变、出现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的真正原因。如此来理解阴阳失调、七情六淫、邪正盛衰,则可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把握病的本质、病因、病机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辨证论治的本质、机理和意义
      
临床病症的诊治,中医上有句很重要的话:要在随症推移消息尔。这一句话,概括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
   
“要在随症推移消息尔”,症是症状,消息是什么?是什么的消息?消息应是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的消息。内在病理改变是病的体,外在症状是病的象。内在病理的改变通过外在的症状表现出来,外在的症状反映了内在病理改变的存在。一个特定的内在病理改变(由一个特定部位和一个特定性质构成)对应着一个特定的症候群(由一定的症状、脉象、舌象构成),一个特定的症候群反映表现着一个特定的内在病理改变。所谓辨证,就是从症状出发,辨别症候群,从而去辨别出机体内客观存在的病理改变;一个特定的内在病理改变,可以用一个相对应的方药、穴位群去调节改变它,所谓论治,就是确定某一具体的病理改变存在机体内后,用相应的方药、针灸去调节改善它;一个病人体内可同时出现多个特定的病理改变存在,所谓宏观辨证,就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各种特定病理改变的相互关系,孰为本,孰为标,孰为主,孰为次,治疗上再按照各种病理改变的标本主次,去按排各种相对应治法的先后主次。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医在诊治病症时,是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上,一切诊治过程都围绕着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来进行,而不是围绕着致病因素来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中医在形成的时候,就直观的认为,病就是机体的阴阳失调,是机体的脏腑组织处于一种异常的、病理的状态。而任一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是受到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影响的,有的是诱发、加重作用,有的是缓解、减弱作用。作为致病因素而言,它只是影响改变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状态的一个或几个因素而已,在某些时候,它对某一脏腑组织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其它的因素所抵消,如药物的作用、针灸的作用、饮食的作用、心理的作用、体育锻炼的作用等。故而中医在诊治病症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上,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即使是在诊治传染病、流行病时,它也不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致病因素上,而是用虚实盛衰去灵活的、辩证的、分阶段的、分主次的去认识把握致病因素与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关系。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无疑是极优越的。它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病症诊治体系,这一体系可以使得我们在诊治病症时,能够以有限、有穷的变化,去应对无限、无穷的变化。自然、社会的致病因素是无限、无穷的,而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则是有限、有穷的。无限、无穷的致病因素最终必须通过有限、有穷的生理病理变化体现出来。我们掌握了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调节规律,即可以用有限应对无限,用有穷应对无穷。同时,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模式中,机体某一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是受到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影响,在许多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找到弄清某一致病因素,也可以通过应用其它的手段作用于该脏腑组织,去抵消致病因素对该脏腑组织的损伤作用,将紊乱失常的病理状态调节恢复过来。这一点对我们从事临床病症诊治的医生而言,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三、中西医治病的机理
     


从现有的知识出发,我们已经知道,病就是机体出现了各种病理状态,机体内在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是受到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影响的结果。在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组织可以出现各种功能活动异常。若是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脏腑组织的细胞损害,而出现脏腑组织的形态结构的异常,和生理功能活动的进一步紊乱。当脏腑组织的细胞发生损伤后,若能及时去除致病因素,则脏腑组织可依靠干细胞再生机制而恢复如常;若致病因素持久存在,则不仅导致脏腑组织的细胞持续受损,还会导致脏腑组织的干细胞再生障碍,而导致病变持久存在。
     

知道了病的本质,和病的发生机理,我们如何去治疗它呢?应当有三个思路。一、去除各种致病因素。中医言:邪去正自安。如果在病的早期及时控制、去除了致病因素,机体内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就能恢复正常了,如细菌性肺炎、痢疾、伤寒、霍乱等。此时就算有脏腑组织的细胞损害,致病因素及时去除控制后,脏腑组织可以依靠干细胞再生机制而自我修复;二、用各种手段直接把脏腑组织紊乱的生理功能状态调节恢复过来。如高血压用受体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去降压,如心衰用强心药去增加心肌收缩力,如用制酸剂去控制胃酸。这种思路中医谓之调节阴阳;还有第三种思路,这种思路是中医极重视,也是西医所欠缺的,中医谓之扶正固本。就是充分的、极其的重视机体的自修复能力,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修复能力。这个所谓的机体的自修复能力,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就是脏腑组织的干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脏的病、肾脏的病、心脏的病、大脑的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或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此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干细胞的再生,通过此途径而使脏腑组织的形态结构得以愈合,生理功能紊乱得以恢复。具体的手段有哪些呢?中医从气血阴阳入手。气是指机体的能量代谢,血是指机体的血管血液,阴主要是肝阴,指的是机体的交感儿茶酚胺系统,阳主要是肾阳,指的是机体的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气血阴阳构成了机体内环境的全部。中医通过对气血阴阳的补益调理,为脏腑组织干细胞的再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而促进了脏腑组织病变的恢复。
   

以今天的认识来看,在去除控制致病因素上,西医长于生物性因素,而中医长于非生物性的致病因素。在调节恢复脏腑组织紊乱的生理功能状态上,中、西医各有所长。西药调节生理功能有针对性,效果明确。而中医的针灸在调节生理功能上亦见效快,且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在如何恢复、促进机体的自修复能力上,则西医是完全不如中医的了。
2
发表于 2005-2-27 21: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西医经常自称不明病因,因为病因不明必然会导致治疗的盲目破坏作用,也就是不可能真正治好病,反而会从根本上使病人的病情加重(临床上正是这样表现的)。所以西医从根本上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医学,究竟算什么不好定名。
3
发表于 2005-2-27 21:1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如果说现代医学是戕生医学,大众从情感上可能不好接受,但事实上可能就是这么回事。
4
发表于 2005-2-27 21:22: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有养生运动,也就有戕生运动。有养生医学,也就有戕生医学。现代体育运动是戕生运动,现代医学是戕生医学。这是有目共睹勿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从现代竞技体育与现代临床医学不约而同地使用激素可以证实这一点。
5
发表于 2005-2-28 04:2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哈哈哈, 它们两个使用的激素虽然结构类似,但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要这么说, 晒晒太阳也是使用激素了, 哈哈哈
6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1:16: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5/02/28 11:17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2/27 08:41pm 发表的内容: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医在诊治病症时,是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上,一切诊治过程都围绕着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来进行,而不是围绕着致病因素来进行。
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描述的是机体的生理状态。
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辨证体系描述的是机体的病理状态。
三焦、六经、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描述的也是机体的病理状态。
这个病理状态更多的是相当于西医的病理生理状态,而不是病理解剖状态。
7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1:54: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2/28 11:16am 发表的内容:
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描述的是机体的生理状态。
西医生理学是按照形态结构体系去认识、编排的。
中医的生理学是按照功能活动的属性去进行认识、编排的。先划分为三大块: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腑腑里又分为实质性器官(脏)和空腔性器官(腑)。实质性脏器里,心描述的是循环和大脑意识的功能;肝描述的是情绪和植物神经调节系统功能;脾描述的是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肺描述的是呼吸系统的功能;肾描述的是泌尿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气血津液描述的是机体的血液生化、能量代谢过程,解决的是关于机体生命活动动力的问题。经络描述的可能是机体的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的功能,以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为载体,沟通机体内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的生理学体系(脏象、气血津液、经络)比西医的生理学体系要合理得多。当然,在具体的客观认识上,还是西医有优势。最理想的结果,应是参照中医的生理学体系,重新认识编排西医的生理学体系。
8
发表于 2005-3-1 07:3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勇于探索,敢于认识,其精神可嘉。但个人“今天的观点”,“今天的认识”,“今天的眼光”不能强加于大众。
9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7:2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5/03/01 07:38am 发表的内容:
勇于探索,敢于认识,其精神可嘉。但个人“今天的观点”,“今天的认识”,“今天的眼光”不能强加于大众。
总版主言之有理。
个人的观点、认识、眼光,如果是正确的,就会变成是大众的。正确的理论也只有为大众所认识掌握,才能变成实践的强大武器。
但在个人的观点、认识、眼光还没有为大众公认之前,它毕竟还只是个人的。因此,请阅者参考总版主的建议,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鉴别。
10
发表于 2005-3-2 04:1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病的本质、病因和病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5/03/01 05:26pm 发表的内容:
个人的观点、认识、眼光,如果是正确的,就会变成是大众的。正确的理论也只有为大众所认识掌握,才能变成实践的强大武器。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幢高大的建筑,不能舍弃一砖一瓦的积累;一件伟大的事业,也不能忽视一兵一卒的贡献。人生三立:立功、立言,立德。 南京陈斌先生的探索和陈述,就是一种立言的活动,立功的追求,立德的表现。江河不择细流,点滴的智慧多了,就能汇聚成滔滔洪流。我赞成南京陈斌先生上述的观点,大家一起努力进行不懈地求索,相互琢磨,相互砥砺 ,再创中医的辉煌,将不只是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8:25 , Processed in 0.1354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