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医的“脾”脏(藏)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7-10-19 17:42:46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肠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是:病势缠绵,黏腻不去,病程长的特点,那是因为脾脏与胃肠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2
发表于 2017-10-19 17:48:49 | 只看该作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
       除了霍乱之外,其他肠道传染病基本上与湿温的病情符合,这些疾病在中医温病学理论中,也是属于湿温。先生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103
发表于 2017-10-19 17:53:22 | 只看该作者
       脾胃学说的历史沿革
1   秦汉之前春秋战国阶段
      古籍《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韩非(约前280—前233),〔果蓏(luǒ)蚌(bàng)蛤(gé)〕木实、瓜类、蚌蛤。同“蚌”。蛤,蛤蜊,似蚌而圆。
这是对于脾胃功能的最早记述,不是医者的话,而是政治家,哲学家的话。医学理论,不完全是医者创造的,哲学家,政治家,千千万万的病人,屠夫等等共同创造的,因此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吕氏春秋》《孟春纪•正月纪》:一曰孟春之月……其味酸……其祀户,祭先脾。注曰:“脾属土,陈爻且豆脾在前。故曰:“祭先脾。春木胜土,先食胜也。一说脾属木,自用其藏也。”
        《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许慎按:《月令》‘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秋祭肝,冬祭肾’。”与《古尚书》同。说明五脏与五行的匹配,最早是来源于祭祀活动,而不是医疗实践。
        与《内经》同时代或者稍晚的《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有:“苍色主肝……赤色主心……白色主肺……黑色主肾……黄色主胃”。有胃而没有脾,说明脏腑的命名,五行归属,还存在着争论。脾与肝,脾与心,脾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确定。
       《素问•五脏别论篇》有“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的记载,说明当时脏腑之说尚有争辩,五脏概念的确定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从先秦及汉初著作中可以找到痕迹。先秦著作对人体脏腑名早有记载,《诗经》有心肺肠脾之名,《尚书•盘庚》有心腹肾肠之名。《庄子》有五脏、六脏、六腑之说,见于《齐物论》《骈拇》《在宥》《列御寇》等篇,但未列具体名目。《淮南子》中有关人体之脏亦说法不一,如《地形训》列五脏,分别为肝、心、肺、肾、胃,五脏中无脾。而《精神训》列五脏:“人有四肢、五脏、九窍……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
《墨子•非乐上》:“外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孔颖达疏引蔡邕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取象比类,脾属土,仓廪属土,所以。脾胃为仓廪之官,这不是一年半载形成的,也许是几百年才推演络绎出来的。把脾归类于土,取象比类为仓廪之官,在墨子时代已形成了。
“脾主运化”,直到清朝叶天士,才完全确立。

104
发表于 2017-10-19 17:57:37 | 只看该作者
        脾胃学说,形成有一个2000年的历史,了解历史,可以帮助认识脾究竟是什么。
105
发表于 2017-10-19 18:00:16 | 只看该作者
       科学万能论者,鸦雀无声。
106
发表于 2017-10-19 18:13:56 | 只看该作者
          “张仲景读过易经吗“
========================================
        你读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吗?资本论、牛顿力学……?没有读过,不等于你的老师没有读过,……余类推。
107
发表于 2017-10-20 17:2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0-20 17:28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9 12:32
那么热实结胸证等于急性腹膜炎吗??!!

      转载:
      大陷胸汤
      临床应用
      1.结胸证:李某,始病头痛,发热恶风,医者下之,忽尔心下坚硬,项强短气,宛然结胸中证也。予曰:幸尔脉不浮,心不烦躁,非陷胸汤不可,投之,一宿乃下。
      2.大陷胸汤证:陈姓孩,年十四,一日忽得病,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日未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制甘遂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消二钱。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其余诸恙,均各霍然,乃复书一清热之方以肃余邪。
       3.肠梗阻:用大陷胸汤治疗30例肠梗阻,治愈27例,3例(均为肠扭转)转手术治疗。
      4.急性胰腺炎:用大陷胸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20例,其腹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9.5小时,腹痛完全消失平均为68小时。
       5.溃疡病穿孔:大陷胸汤治疗24例上消化道穿孔,23例治愈,1例因属胃癌穿孔无效。
       6.胆道疾患:用大陷胸汤治疗胆道疾患44例(包括胆石症胆囊炎32例,胆道感染2例,胆道蛔虫症9例),配合输液及对症治疗,治愈39例。  

         我在写《伤寒论现代解读》(2002年出版)的时候,参考的是杜雨茂主编的《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1988年出版,220页0729条,0730条,0731条,甘遂消黄散(即大陷胸汤)治疗急腹症、急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三篇文章共计230余例。
        我没有使用过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腹膜炎,但是,文献报道过,而且是真实可靠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8
发表于 2017-10-20 19:39:02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19 09:42
为什么肠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是:病势缠绵,黏腻不去,病程长的特点,那是因为脾脏与胃肠道是全身最 ...

为什么肠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是:病势缠绵,黏腻不去,病程长的特点,那是因为脾脏与胃肠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
-------------------
脾脏和肠胃道不但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且还是全身最大的排毒器官。它不但决定了人体的生存和营养质量,而且还决定了人体的容颜和美丽!
109
发表于 2017-10-20 22:09:3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
------------------------------------------------------
这段话,不知道谁说的,是有局限的,不全面。
中医的“胃气”一词,和这段话意思差不多,脾的运化,比这段话内容多。


脾的运化里,还包括摄血、长肌肉、水液代谢等内容,要是和西医联系,涉及造血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不能用消化系统来概括。


脾的本义,是指解剖学的器官。到脏腑学说形成以后,脾就成了一系列生理功能的代名词,这个功能简称运化。
110
发表于 2017-10-20 22:33: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7 19:07 , Processed in 0.0549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